通过打造“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会客厅”和利用“反向飞地模式”,可以在多个方面助力实现赋能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飞入地“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会客厅”
图:飞出地“兴乡工作室”
首先,“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会客厅”作为一个多功能服务厅,综合性的服务平台不仅提升了基层党组织阵地形象,融媒立体宣传,科技技术交流,精神文明弘扬,还推动了农文体商旅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了城乡共同发展。乡村会客厅的设立,使得乡村资源得到了更好的整合和利用,可助力实现吸引市民和游客前来休闲游玩,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会客厅”核心架构设计与运营内驱本质
“反向飞地模式”即“飞地经济”2.0模式是一种“因地制宜,因时施策”的经济合作模式,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立一块“新质生产力”飞地,形成飞出地“资源+政策+市场”与飞入地“技术+人才+金融”的结合,构建起生产要素的区域协同新质发展。这种模式有助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快速获取发达地区的人才、技术、资金等优质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反向飞地模式”,县(区)域可以迅速提升自身产业的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图:“反向飞地模式”即“飞地经济”2.0运行机制
县(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以往县(区)域发展战略的演进与优化,也是长期以来我国县(区)域发展路径的更加全面地转型升级。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产业与人才的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加速引擎,新质生产力企业和项目是核心聚焦,为此,实现县(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有创新思维,“反向飞地”打破了地缘限制,实现了创新资源的异地集聚和跳跃式转移、输送。
图:“反向飞地”形成的总体动因
图:“传统飞地”和“反向飞地”的模式对比
如果说“飞地经济”1.0的建设,是我国产业转移背景催生出高效产能转移的特色模式;那么“飞地经济”2.0,则更符合当前产业发展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需求。
进入“飞地经济”2.0时代,县(区)域主体已不再走梯次转移产业、承接发达地区落后产能的老路,而是更加主动地将“飞地”用作本地与大城市创新协同的新武器。以“逆向孵化”和“逆向创新” 为突出特色“反向飞地”的“飞地经济”2.0时代,呈现出以下两大趋势:
(1)经济欠发达的县、市从被动转向主动:过去,产业发展相对薄弱的县市一般是被动等待国家、省、市等上级政府作“官媒”、结“对子”的“飞地”合作机会。如今这些县、市不再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出击,积极向大城市靠拢。
(2)“飞地”的选择从行政主导转向市场主导:与过去上级政府指定下的“飞地”不同的是,“反向飞地”的布局实际上更加尊重市场的规律。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产业人口向大城市进一步聚集,县(区)域比起大城市的成本优势正在快速缩减。同时,各地发展产业的意识与经验都在快速迭代增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必然,县(区)域想要到大城市招商引资,需要让渡的成本正在快速增加。县(区)域招不起大龙头,上市企业,那招商引资那些具有成长潜力的新质生产力创新型中小企业则必然成为重点。
县(区)域在谋划“反向飞地”时,要绑定本地企业发展需求,政企“抱团出海”,让大城市“不为我有”的人才能够更好地“为我所用”,助力本地产业创新转型。要以战略的眼光重视“飞地经济”,以之为纽带,打通两地产业市场。县(区)域主动在大城市搭建起的“反向飞地”,是一种以“互联网思维”融入大城市产业生态、抢占产业增量空间的有力平台。它不只是一个孵化器或招商中心,而应是县(区)域瞄准新兴产业增量,在大城市的地界培育自己的产业,抢占新兴产业生态位的前线阵地;更应成为集中展示本地产业实力,助推本地企业走向更高市场的开放窗口。
将“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会客厅”与“反向飞地模式”即“飞地经济”2.0模式相结合,可以产生强大的协同效应。一方面,乡村会客厅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平台和载体,使得乡村资源和发展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整合和利用;另一方面,“反向飞地模式”为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外部支持,帮助县(区)域快速获取先进技术、人才和金融要素资源。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乡村会客厅可以作为一个展示窗口,向外界展示县(区)域的特色农产品、旅游资源和发展要素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前来。同时,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会客厅还可以作为一个交流平台,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而“反向飞地模式”则可以通过在发达地区设立科创飞地,人才飞地,引入先进技术、人才和金融要素资源,为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图:兴乡工作室(第一书记直播间)兴乡小院“农文旅融合”乡村活动掠影
图:阜新“小小推介官”暑期乡村行,“小小推介官”是期许更加是希望,铸就建设宜居宜业和美家乡高质量发展新希望
总之,通过打造“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会客厅”和“反向飞地模式”,可以在多个方面为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这两种模式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县(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乡村律动,振兴发展,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体系,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弘扬枫桥经验内涵,树立新时代基层一线干部奉献和实干精神,让本土人代表本土,并打造形成具有区(县)域特色“文化+产品+旅游”的直播电商矩阵和短视频内容阵地,推动城乡一体化要素相流动,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讲好家乡故事,推介美景好物,激活内力,用好外力,产融内循环,经济外循环,品牌走出去,资源引进来,要素相流动,利用新质生产力聚焦垂直细化场景,“城乡、三产、数实”融合发展,“科技+产业+人才”“新农人”兴乡共富。
袁帅,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CCDA)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兴乡工作室(第一书记直播间)首席战略发展顾问。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