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常山样本】常山油茶的前世今生

【乡村振兴的常山样本】常山油茶的前世今生
2023年05月19日 20:52 中国名牌杂志社

“虽然常山的油茶产量不是最高,但名气在全国是很响亮的。”当地一位农户自信地说道。这是记者来到“中国油茶之乡”“浙西绿色油库”的浙江常山采访时听到的第一句话。不过,常山县油茶产业的发展却是几起几落。如今,由于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常山“三宝”之一的油茶正焕发出新生机。

从“浙西油库”到减产沉寂

早在2000多年前,常山县就是油茶天然分布区,温润的气候、充沛的雨量和充足的光照,让常山县成为适宜油茶生长的“黄金地带”。据《常山县志》记载,宋末元初时当地已栽种油茶。明代中叶油茶已广及山区、丘陵,新中国成立前,全县各乡均有种油茶树,而芳村、新昌、芙蓉、毛良坞、金源则是常山油茶的主产地。《林业志》中记载,1935年常山县油茶大丰收,产油量高达40万公斤。

浙江省常山油茶良种基地的“油茶上云”数字平台

常山县因油茶在全国出名,则要从1971年3月28日那次全国棉、油、糖会上周恩来总理的“点名”说起。“常山的于耐毅同志,你讲讲嘛,你们那里怎么发展油茶的?”当时,周总理特地询问常山县代表、常山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于耐毅有关油茶生产情况。同年10月,根据周总理指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赶赴常山县拍摄了新闻专题片《摘油茶果》,并在12月的《新闻简报》上播出。当时的《新闻简报》相当于现在的《新闻联播》,全国人民都能看到。从此,常山县“浙西油库”的美名就传遍中国,当地油茶产业随之迅速发展。

据《常山县志》记载,1972年,常山县油茶生产发展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油茶丰收念总理”正是由此而来。

油茶产业发展的转折点出现在1985年。由于油茶树生长周期长,要长成大树并结出大量油茶果至少经过十余年,加之油茶产业始终处于原始粗放的经营状态,导致产业效益不理想,油茶产业从此开始萧条。取而代之的是经济寿命长、丰产性能好的以胡柚为代表的柑桔类作物。一些地方出现“挖油茶、种柑桔”的现象,油茶树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当地一位年长的农户回忆这段经历时说:“当年,我家邻居就把自家的油茶树都砍掉了。”

从老茶树到新品种新路径新模式

“油茶好不好,良种是关键。”常山县油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俞春莲感慨道,以前由于技术水平落后、疏于管理等原因,导致油茶亩产量不高,油茶这颗“致富果”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效益。

2010年,为了科学抚育新种油茶苗木,帮助村民解决油茶减收、品种陈旧等问题,常山县决定建立浙江省常山油茶良种基地,这是浙江省林业局认定的油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保障性苗圃,也是全省第一家“物联网+”智慧油茶育苗基地。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建设,如今基地已建有“油茶上云”数字平台,建成智慧种苗繁育温室4000平方米、数字化监测基地25个,通过开发“中国油茶智慧云平台”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精准控制环境,有效提升产量。通过院企联动研发平台,与科研院校合作成立“油博士”工作站,开展油茶速生苗培育研究,基地每年培育出300万株新品种油茶苗,销往全国各地。

“我和油茶打交道十多年了,经营了2000余亩油茶基地。去年,基地种植了虫蛀少、出油率高的改良版优质油茶品种,油茶籽品质大幅提升。”常山县种植大户黄志旺告诉记者,这些年,常山县出台了不少惠农政策,他陆续开垦荒山种植油茶树,雇用村庄闲置劳动力帮忙,带着村民在家门口赚钱。

通过改造的油茶,油茶由低产变为高产,为更多农民带来增产增收的新机遇。农户刘老汉说自家种的是30多年的老茶树,植株高、结果少,跟新品种茶树差远了。换上新品种茶树,产量能增加一倍以上。

除了通过培育良种、改造低产低效林,来推动产业增效外,常山县还着力拓宽油茶林下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在10个村实施“千村万元”林下经济增收帮扶工程,充分利用油茶林下空间,发展黄精、生姜种植等复合经营模式。县林业部门以每亩补贴2000元的方式,激发农户种养植积极性,推动实现农林资源优势互补。新的合作模式也在实践摸索中诞生。以常山县新昌乡黄塘村采用的“共富果园”建设模式为例,该模式构建了“经营主体+两山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紧密连结机制,从农户手中流转油茶林地300亩,打造油茶林下规模化种植生姜示范基地。去年5月,基地入选常山县首批“共富果园”创建名单。据介绍,黄塘村今年预计林下生姜亩产1500斤,亩均效益可达到4000元以上,带动农户增收120万元。

目前,常山全县油茶种植总面积28万亩,2022年油茶籽产量7500吨,其种植总面积和产量均居浙江省首位,全产业链总产值11亿元。常山县拥有油茶加工企业(合作社)40余家,精制油加工企业8家,研发了化妆品、保健品、差皂素等5大类20余个系列产品。

未来“绿色油库”的融合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部署,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支持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改造提升低产林”,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明确了到2025年油茶生产的目标任务。粮油安全是“国之大者”,发展油茶是增加我国食用油产能的重要途径,对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未来三年我国需要新增油茶面积2000万亩,改造低产的油茶林1200多万亩,以实现茶油产能达到200万吨的目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和草原改革发展司司长刘树人表示,这个任务非常艰巨。为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成立油茶产业发展专班,采取超常规举措,在林中增“油田”,在山上建“油库”,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提升食用油供给能力、助力粮油安全贡献力量。

2022年年底,常山县发布了《常山县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2023-2025)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根据《行动方案》,我们计划每年实施5000亩老油茶林改造,预计到2025年完成低产林改造15000亩。同时,我们还将以建设良种高产示范基地为抓手,争取3年内完成新造高产油茶林2万亩。”常山县油茶产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常山要继续做活‘油文章’,加快推动油茶产业朝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努力将常山县建成中国‘绿色油库’”。浙江省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常山县委书记潘晓辉谈到,油茶产业是“两柚一茶”的重要组成,事关主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坚持破立结合,进一步加快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引导更多消费、吸引更多投资、提供更多就业,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近几年,常山县以打造全域旅游、全域4A景区为目标,不断建设“产学研旅”融合平台,实现“文化赋能”,持续丰富“油茶+旅游”业态。比如,未来,黄塘村将继续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依托目前村域3A景区的优势,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争创村域4A景区,以三产带动一产全面发展。

令常山人骄傲的油茶,从兴盛到低迷再到振兴,这一路,历经曲折。但是在这样的曲折中,常山人始终不放弃,持续深耕研新种,紧抓需求谋出路,创新模式图共富,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常山“油”力量。(杨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