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了一些新车型,包括前几年的一些市场观察,今天想来总结一下:
为什么当下越来越多的新车,最初光看图都不是很好看,但最终在一个“颜值为王”的时代,却能在真正上市后赢得消费者的喜爱?
最典型的例子应该是奔驰S级。2020年,当时全新一代S级亮相,网上几乎是一边倒的口诛笔伐。我还专门写了一篇《全新一代S级:跪舔和抨击的都买不起》,想表达的是,仅仅在网上看几张图就去抨击或者跪舔,这本质上并不是一种高认知行为——全新一代S级所革新的舒适体验、强调外观细节简洁纯粹而塑造的体量和姿态,都是很难通过几张图来呈现的。
到了现在,这台车已经卖了3年多,市场占有率和赢得的支持自不必说,而当全新一代S级跑在路上之后,我发现很少有人会说这台车难看了。
再举个例子:即使是我最早看图甚至看展车都觉得比较丑的全新7系,某天晚上一台擦肩而过,我还是不由自主地追着多看了两眼:那种劳里劳气的强大视觉压迫感,以及作为豪华旗舰轿车的唯我独尊姿态,都远不是停在展示台上可以表达出的视觉体验。
早年我写专栏时就写过:只要摄影摄像团队找得好,6万块钱的车拍出60万既视感的广告海报其实也并不难。这是因为——体现廉价的往往在于细节,而二维平面图是不会呈现这种细节的。
反过来说,会有人问我:既然二维广告海报往往是一种美化,一台车在平面图上不好看,是不是意味着,它在现实三维中更不好看?
6万块钱的车可以拍出60万车既视感的广告,但并不是说平面图片永远都能站在“美化者”的位置——我举个例子大家可能更容易理解:
拍照的时候化妆,是浓一点好还是淡一点好?正确答案是“恰当浓一点好”。因为“镜头会吃妆”,尤其是眼睛部位。
画好眼妆是上镜时候最加分的部分,它的意义在于:勾勒出明显的线条,强调量感,显得眼睛更大更有神。
▲网上找了一张妆前妆后的区别图,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图中可以看到,化妆的本质就是用阴影和线条对比突出五官立体度,尤其通过眼线勾勒,眼睛明显会大而有神。
这也就是说在汽车设计中,勾勒出富有存在感的线条、棱角分明地去强调姿态,在这样设计理念之下的车,显然会更上镜——这就像是画眼线的效果。
但在当下汽车设计中,以奔驰传奇设计师戈登·瓦格纳提出的“感性、纯粹”为主流。他并不过分强调人为线条的勾勒,而是去呈现“天然去雕饰”的自然流动感,连标识性的腰线都在逐渐弱化。他说过,希望汽车在路上行进时,最大程度去呈现出它在流动的风中最自然的姿态。
这种克制且纯粹、强调感性体验的设计,像是化繁为简,既要尽量做减法、又不能呈现简陋。说起来其实非常像是近年来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主流,比如高级感的侘寂风,以及不再强调“什么风”的融合混搭,也都尽量去掉了线条的勾勒,而是更多使用隐藏和不经意的细节点缀,来达到直击人心、让人沉浸、内在沉静的效果。
比如我有一位设计师小姐妹就说,现在大家的工作已经太忙,细节太杂,回到家里,很多人只想在某种“空”和“藏”当中,得到沉浸、包裹和内在抚慰。
▲当下室内设计,更多强调视觉“空”和功能“藏”,用自然光(或者人造氛围光)和空间功能明确的划分,增强人在空间中的沉浸感。
感性、纯粹的设计理念,重点已经不是去强调线条的夸张和彰显,而是收进去、沉下来,强调人的内在情感体验。比如外观方面,在线条上,重视“姿态”和“体量”;在细节上,重视人与车的“交互感”。
这些对于汽车而言,其实都很难在图片上甚至简单的视频里得到呈现。甚至于,近距离接触都不能识得一半,更多要在路上、在日常使用中,才能感受到真正的设计精髓。
其中,尤其是最近亮相的尊界S900,就是一台非常强调姿态、体量、尤其是交互感的车。我最喜欢的细节是侧面门把手,既不是完全隐藏式,也不是传统样式,而是半隐藏式,“挖”出放手的小小空间,做了一个星空投影的细节。当你将手放进“星空之中”,不用做什么动作,电吸门就会自动解锁弹开,然后再拉门把手去打开车门。
从这样小小一个开门动作上,我们就能看出:即使在一个半隐藏式门把手和电吸门解锁的细节当中,尊界也深度考量了人与车的交互感、仪式感。这种“伸手入星空、手可摘星辰”的意象,无疑会大大提升使用者的新奇体验,带来丰富的情绪价值。
这些其实都是很难通过一张图片来表现的,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有人能够清晰拍出和详细描述这个设计细节,更多的人,是在用一些精度不高的侧面图,来对尊界S800的外观设计进行口诛笔伐。
而我的结论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现在这些走在设计前沿的车,已经不再需要通过“画眼线”的方式去刻意强调美感,而是希望用天然去雕饰的效果,来呈现更高级的氛围、更具自然流动感的姿态。
毕竟大家都应该明白:作为一台汽车而言,它真正的秀场并不是在屏幕里,而是在现实中的街道上。
对于如何展现富有细节感、颇具层次的交互体验,我们所熟知的豪华汽车们不仅会使用高级材质来表达,还会在按钮纹路、阻尼感上下功夫。比如奔驰空调出风口无论是视觉触觉,还是调节时如高级钟表一般清脆的“咔嗒”声,这些其实都是丰富人车交互体验的重要环节。
到了眼下,创新已远不止于机械层面,车机交互(如蔚来备受称赞的NOMI实体机器人)、灯光交互、座椅交互等等,都印证了设计不单单为了视觉之美,而是要最终体现在人们良好的使用体验当中。
我记得香港导演王晶说过一句话:“李嘉欣是最不上镜的女明星”。这句话并不是说屏幕上的李嘉欣不美,而是显示出现实中的李嘉欣得有多好看。对于明星而言,她们的美更多为了屏幕而生,我们只能依靠想象,去揣摩她在现实中的真实模样。
▲“不上镜”的李嘉欣。
然而,对于汽车而言,它们的美最终不是依靠图片和视频,而是必须美在现实中、美在日常生活中、美在与用户的久久相处中。
因此对于当下汽车的审美的意义和审美价值,已经不能仅是通过几张图就去盖棺定论,尤其是对于百万级豪华车而言——假如它的设计只为求得几张图的赞誉,那也未免太过肤浅了。
(END)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