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产”听起来好听,但公平分配并非易事

“公共财产”听起来好听,但公平分配并非易事
2018年12月05日 22:34 喜马拉雅

来源丨喜马拉雅FM清华王勇制作的精品课《清华名师王勇:活学活用博弈论》

编辑丨茂言

走出囚徒困境的一种机制——产权机制

产权,字面意思是指财产权利的含义。如果说这个财产是公共财产,就涉及到公共财产权利的安排使用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只要财产是公共性的财产,那么作为公共财产的使用者之间往往容易陷入一种囚徒困境式的博弈。

比如说内蒙的一片草场,这个草场对牧民来讲是公共资源,张家可以到这里放牧,李家也可以到这片草场上来放牧。

但是对草的可持续增长来讲,能够容纳牛羊数量是有限的,如果牛羊过载,会把草连根吃掉。

这样一来,第二年就长不出草来,慢慢的草场就有可能沙化了。

巧解草场放牧过渡问题

这种情况下,比如说有两户牧民,最佳的情况是两家都各养500只牛羊才能让草场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但是对于每一个牧民来讲,从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给定对方养500只羊,他养600只羊,比他自己养500只羊会更好,更符合他的利益。

因为他多养一百只羊得到的好处收益是自己的,但是所发生的成本是和对方共同分担的。这样一来收益大于成本,从个体理性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讲,他一定会去做这件事情。

这种对草场公共资源过度滥用的情形,其实在1968年英国一位经济学家叫加勒特·哈丁的一篇论文中就论述过,“公地”代表一种公共的资源,所产生的被过度滥用的后果被称为“公地悲剧”。

公共资源的使用权利安排如何解决

首先,可以把这个公共资源的使用权力以付费方式交给个人使用,并且个人在一段时期内对使用权利具有一定的排他性,获得对这个财产权利使用上的独断性,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对公共资源的过度滥用问题。

刚才提到的内蒙古草场沙化问题,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其实,蒙古族游牧民族在过去,草场是大家公共的,结果造成过度放牧,草场资源沙化严重,沙尘暴天气肆虐。

后来,我们让牧民从过去的游牧改成定居,羊群也从以前的散养改成了圈养。同时把这个草原使用权承包给牧民,每一个牧民都可以承包一定亩数的草场。

现在到内蒙古去旅游看草原景色,会发现在这个草原上有棋盘状的铁丝网把这些操场分成一块一块的。

秋天可以看到每一户牧民的牛羊都在各自承包的操场上悠闲的吃草,而且牧民也不会过度放牧,不仅不会过度放牧,还会控制数量,因为有一些品种的羊吃草的时候用舌头轻轻一带,可以把草连根拔起来,就长不出来了。

这样一来,干脆把这个羊圈起来养,让草长起来后把草割下来去来喂养,大大减少了沙化的现象。

除此之外,在许多行业可以看到公地悲剧,都可以通过对公共资源付费使用的办法去来解决。

产权机制是一种在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方面,摆脱公地悲剧、走出囚徒困境的非常好的手段。

关于主播:

王勇,经济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曾经在哈佛大学经济学系开展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博弈论及其应用、企业理论、互联网经济、民生经济等。在本专辑这门博弈论课,从常见利益冲突场景出发,帮助你看清、化解竞争中的各种利益冲突,实现合作共赢。

关于喜马拉雅:

随时随地,听我想听!4.7亿用户的共同选择,听段子听小说听新闻听音乐,就用喜马拉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