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火把”命名 酿凉山美酒!凉山“火把液”的前世今生

以“火把”命名 酿凉山美酒!凉山“火把液”的前世今生
2022年05月11日 18:05 凉山日报

一款美酒,诞生于“彝族老家”,

是我州最具代表性的新时代民族品牌之一,

已获得“四川省著名商标”

“四川名牌称号”,

“凉山旅游商品设计铜奖”等多项荣誉。

这款美酒,

就是“火把液”

一家企业,不远千里来到凉山,对凉山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精神有全面的研究和深刻的认同,这家企业,就是赋予凉山“火把液”更高品质和文化内涵的四川丰谷酒业有限公司。

酒,是商品;丰谷公司,是企业。然而我们今天要呈现的,却绝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商品广告,还有关于品牌发展的抉择、关于民族文化的坚守,关于商业市场博弈中,经济价值以外的追求。

公司罐区。

沁泉“塑形”

凉山彝族,是一个善于饮酒,也善于酿酒的民族,彝族酒文化源远流长。《彝族先民的丰碑》记载,早在周朝时期,彝族就已经发明了双边发酵工艺,酿造出了甜酒,此后,又在甜酒的基础上蒸馏形成了白酒。

然而,彝族民间自酿的白酒毕竟缺乏严格的消毒杀菌和提纯条件,普遍酒色浑浊,虽口感香醺却回味轻浅。但这些问题,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迎刃而解。

1982年,喜德综合食品厂引进白酒生产的标准化设备和技术,开始工业化生产白酒,并于上世纪80年代末正式更名为凉山州曲酒厂。

也就是在这个小型的白酒企业里,孕育出了凉山“火把液”的前身——“沁泉”酒。现已58岁的原酒厂老员工郭建云还清楚地记得,当工人们掀开酒坛时,那顿时溢满厂房的甘洌香醇,就像一股清澈的山泉,沁人心脾。

一试产就酿出如此高品质的白酒,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凉山充足的光热、独特的气候和优质的生态,为酿造白酒提供了品质菁纯的谷物、水等原料,再加上高标准的生产工艺,生产出品质过硬的佳酿实属“顺理成章”。

品质过硬的“沁泉”酒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称赞,曾带领企业走过一段光辉的历程,获得过“部优”“省优”等6个奖项,甚至一度成为凉山的“宴宾酒”。

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

由于当时的凉山州曲酒厂底子较薄,自身实力不足,销售市场受交通、资金和人才等因素限制,一直没有拓展开,再加上企业体制和管理上的落后,“沁泉”的影响范围渐渐萎缩。

火把“命名”

1999年,在喜德县委、县政府的主导下,凉山州曲酒厂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改革,并初步确定了品牌化建设的发展思路。而品牌化发展的前提,就是要确定一个好的品牌名称。

什么样的名字才能让人一眼难忘,承载起一方百姓的发展期盼?喜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方动员,在广泛征集民意的基础上,终于确定了“火把液”这一名称。

当时,正是凉山彝族火把节美名远播、旅游市场开始升温的“社会经济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实施之末,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旅游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凉山旅游产业强势崛起已成必然趋势。于是,人气正旺的“火把”一下子击中人心,毫无悬念地取代了“沁泉”。2000年初春,酒厂更名为四川火把液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全新包装的“火把液”正式亮相,这也意味着,又一个凉山人自己的民族品牌就此诞生。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由此可见,对于任何事物来说,名称都是极其重要的。道出其名,就是道出其形;窥其形,又可见其性、知其所来、辨其所往。

“火把液”亦是如此。火,是彝族文化传承的核心要素;酒,是彝族文化发展中的智慧载体。大凉山千年的火文化与酒文化融合在一起,赋予“火把液”火一般的活力与生机,支撑企业在自身实力依然薄弱、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境遇下,走过了2000年至2006年这段艰难时期。

党政“定向”

如果将“火把液”比作一个资质优秀的孩子,那么,当时的生产企业就像病弱的母亲,不能提供给孩子足够好的成长条件,也无力将他推向更高的舞台。

在放弃还是继续、单打独斗还是寻求伙伴的发展抉择中,喜德全县干部群众都经历了一番思想认识上的转变与提升。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原喜德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龙明云说:“专题讨论会上,有人提出,‘火把液’不仅仅是一个地方品牌,更是一个民族品牌,无论多么困难都应该坚持发展下去。还有人提出,并不是局限在固定范围内由单一民族发展的才叫作民族品牌,只要坚守民族品牌独立的文化根本,任何力量都可以参与。”龙明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再看“火把液”,就多了一种情感牵绊和发展责任。

最终,喜德县确定,民族品牌不只要守旧,更要创新,要通过开放合作帮助民族品牌吸收新的理念和技术,推动民族品牌做大做强。

这一品牌定位和发展思路也得到了州委、州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州、县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进一步细化了实施方案,在政策、资金、组织协调等多个方面为企业“招大引强”铺路加分。也正是因为有这样谋大局、看长远的党政智慧和魄力,在“火把液”重组后的最初3年,省、州、县累计投入技改资金1070万元,奠定了“火把液”品牌化发展的坚实基础。

观念一新天地宽,目标明确行动快。

2006年,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喜德县展开了一场寻找合作伙伴、盘活存量、做大增量的专项攻坚。经过多方参与,多次商榷,同年9月,四川火把液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与绵阳丰谷酒业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合作开发喜德火把液系列酒的协议。

从此,绵阳丰谷公司走进了凉山,将“火把液”捧在掌心,也将一份凉山彝族文化的发掘和传播责任扛在了肩头。

酒品展示。

丰谷“铸魂”

重组,让“火把液”仿若新生,品牌之光愈发璀璨迷人。

“场地不变、在职员工只要愿意统统可以回来上班。”签署协议的第二个月,已有300多年历史的丰谷酒业,就向新的酒厂注入了1000多万元资金,将老厂的设备、工艺等进行了全面改造和更新。此后数年时间里,丰谷公司又陆续追加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进一步提高生产工艺、扩大产能和改善厂区环境,帮助“火把液”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认证,走上高品质发展之路。

比资金更先到位的,是来自绵阳丰谷酒业总部的管理团队。他们迅速投入工作,一边摸底调查,一边将丰谷酒业规范、成熟的管理和营销模式结合当地实际推行开来。

“丰谷公司决策层认为,在凉山这片土地,有最优质的白酒生产原料,有最契合白酒特质的民族文化,还有最懂酒尊酒的消费人群,集中了成就一款高品质白酒的一切要素。”丰谷公司派驻“火把液”酒业的总经理陈红深感责任重大,他说,新公司的目标是要将“火把液”打造成消费者心目中最具辨识度的民族品牌白酒。

这个目标,显然不仅仅是经济效益。陈红和他的团队成员们都清楚,新公司所开启的,既是一条市场开拓之路,更是一段发掘民族文化、诠释白酒精神的品牌铸造征程。

“所以,我们必须投入情感、扎根其中。”来自绵阳丰谷公司的管理人员,都立下了“扎根凉山”的军令状,他们中,甚至有人在这里一驻就是12年,从22岁的小伙儿,变成34岁的大叔,将自己最美的青春岁月,酿入了火把液中。

现代化的生产设备,高标准的生产工艺,再加上更专业的人才和更科学的管理,使“火把液”从生产到管理再到销售完全与总部并轨,产能和产值迅猛攀升。仅3年时间,就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0万元,较重组前增长33倍,上缴税收2500万元,较重组前增长25倍,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四分之一,成长为对县域经济支撑最强、贡献最大、前景最好的龙头企业。到2021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6.74亿元,上交税金1.99亿元,解决本地就业人员122名。

同时,新公司在新产品研发上也取得突破性成果,推出包括火神、火把液酒王、52度民俗酒典、阿惹妞民俗礼品酒、大凉山1952、凉山骄傲、凉山鹰、火把液拥军酒、凉山印象苦荞系列等在内的多品种、多规格,高中低档兼有、高中低度结合的产品体系,迅速占据了凉山白酒市场的半壁江山,将销售网点覆盖全州。

冲锋的号角继续高鸣。

据悉,“十四五”将是“Q火把液”转型升级的又一个发展关键期。除了已经启动的新一轮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丰谷公司还在调整规划,拟配合喜德县发展大局,朝着“农、工、商、贸、旅一体化”的方向建设产业园区,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将“火把液”建成凉山州区域强势品牌,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敏敏

由四川火把液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主编:蒋映春

编辑:沙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