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一鸣,编辑|王瑾熙来源:巨丰投顾、好股票应用
2024 年已然落幕,我们满怀期待地迎来 2025 年的曙光。回顾2024年,A股先抑后扬,沪指曾在2月5日盘中下探至2635点低点,也曾在10月8日盘中上触至3674点,走势可谓一波三折,但全年各大主要指数均相继收获了10%以上的累计涨幅。
岁末年初,诸多机构发布研究报告表示对2025年的看好,其中乐观的观点认为,A股有望迎来真正大级别上涨行情的起点。展望2025年,我们认为随着国内宏观基本面持续修、宽松政策一致性确立以及流动性整体的充裕,A股或将从2024年流动性提振的牛市逐步过渡到基本面推动的牛市当中。而在此期间,市场或将上演新的结构性行情,其中基本面叠加政策主导的方向或将成为这个阶段最强主线!
1、消费复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要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等,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尽管2024年消费行业呈现弱复苏态势,但展望2025年,决策层有望进一步加大消费刺激力度,例如通过特别国债继续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范围与规模,助力消费市场企稳复苏。基于形式的消费刺激,结合历史实际使用情况,利好的消费品类主要包括餐饮、旅游、购物(平台、超市等渠道)、家电、家居等。而经济的实际修复、居民收入预期回升下的顺周期消费方向包括酒、人力资源、餐饮、酒店等。
除此之外,在具体的选股逻辑上,浦银国际研究提出几个可供选择的逻辑:一是受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相对比较有限的出海型消费企业;二是能够迎合低线市场消费需求的消费企业;三是受益于国产替代趋势影响的的消费企业(如化妆品行业);四是业绩增长具有较强的确定性的企业;
2、人工智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具体来看,在新产业方面,2024 年删除了大量罗列的产业,包括新型工业化、数字经济、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量子、生命科学等,仅重点提及了“人工智能+”,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
除此之外,工信部在 2024 年 8 月启动了“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的征集工作,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决策部署,全方位、深层次、高水平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围绕“技术底座、行业应用、装备产品、支撑保障”4 大领域遴选了151 项案例在 2024 年 12 月 11 日进行了公示。与此同时,工信部在 2024 年 10 月开始启动“先进计算赋能新质生产力典型应用案例”的征集工作,以提升我国先进计算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围绕人工智能芯片、服务器、存储设备及关键软件等核心软硬件产品,面向“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大领域选出了 73 项案例并在 2024 年 12 月 13 日对外公示。公布的案例主要涉及计算机行业公司包括浪潮信息、紫光股份、安恒信息、浪潮软件、万兴科技、中科曙光等。
3、并购重组
12月10日,上海市印发《上海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动方案(2025-2027年)》。力争到2027年,落地一批重点行业代表性并购案例,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培育10家左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公司,形成3000亿元并购交易规模,激活总资产超2万亿元,集聚3-5家有较强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并购基金管理人;12月17日,国资委发布《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央企市值管理若干工具箱,并购重组等主题仍有继续演绎的机会。并购重组在中长期都是值得追踪的主题,能够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进一步盘活资产,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也是现阶段资本市场改革的核心诉求之一。
利得研究院指出,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工具,将并购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而不制约新质生产力的并购需求,是当前并购重组制度的主要导向。从企业的内在并购需求和政策引导方向两个层面来看,预计未来的并购重组或集中在硬科技、央国企以及券商领域,建议关注在战略新兴领域有并购预期的科技企业,具备规模优势、资金实力雄厚的央国企,存在重组预期的上市券商。ETF可关注:央企改革ETF(512950.SH)、央企科技ETF(560170.SH)、央企科技50ETF(563050.SH)等。
总之,2025 年 A 股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新一轮行情有望开启,投资者紧抓基本面的同时,盯紧政策东风,积极跟踪和关注消费复苏、人工智能、并购重组这三大核心主线,掘金2025年。
作者:郭一鸣 执业证书:A0680612120002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具体操作建议,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