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价格战打响!俄罗斯开采成本2美元/桶,沙特2.8美元,美国呢

石油价格战打响!俄罗斯开采成本2美元/桶,沙特2.8美元,美国呢
2020年03月12日 11:27 金十数据

本文为「金十数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最近一段时间,全球各大资产市场都不太平静,继美股连连暴跌之后,上周末(3月8日),原油市场又飞出一只“黑天鹅”——沙特宣布对俄罗斯发起石油价格战。要知道,在此之前沙特一直主张减产来维持油价,因此没人能料到沙特会突然宣布增产并降价。

在沙特再次推出“自杀式”石油运动之后,本周一开盘,原油价格瞬间崩溃,其中布伦特原油(布油)期货一度跌超30%至32.14美元/桶,WTI原油(美油)期货的跌幅也一度扩大到27%,报30.07美元/桶,这样的跌幅可谓前所未见,人们甚至戏称,现在就连矿泉水都比原油值钱了。

问题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沙特突然“翻脸”呢?沙特这么做又有何目的呢?石油价格战打响之后,未来又会对原油市场带来什么深刻的变化呢?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剖析。

1.釜底抽薪:沙特掀起“价格战”的根本原因

受到疫情的影响,今年年初至上周三,国际油价大概已经从高点下跌了近30%。对于全球各大依赖石油出口维持经济增长的产油国来说,如果再不阻止油价下跌,那么很多国家的财政状况可能都会恶化。

因此,近期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一直有意推动减产,试图借此重新平衡市场的供求情况,从而让油价不再下跌。然而,就在上周三(3月4日),俄罗斯却坚决反对沙特提出的深化减产120万桶/日的提议,不过沙特还是没有放弃,3月5日又有消息指出,沙特仍提议以俄罗斯为首的欧佩克+减产120万桶/日。

至此看来,沙特还是很希望能通过减产来维持油价的。然而,令投资者意想不到的事情,在上周末发生了。由于俄罗斯坚持不肯减产,沙特上周末索性发起了“全面石油价格战”,大幅下调其不同级别的主要原油的定价,并且降幅达到至少20年来最大,同时宣布其4月份的产量将远远超过1000万桶/日,甚至可能达到1200万桶/日的纪录高点。

值得注意的是,沙特国有石油企业沙特阿美还宣布,4月份对亚洲石油出口定价下调4-6美元/桶,而对美出口定价则下调7美元/桶,对西北欧炼油商的旗舰级阿拉伯轻质原油折扣扩大到8美元/桶,意味着其售价将仅为10.25美元/桶,从这一系列的行动来看,沙特的价格战,目标直指俄罗斯,而其目的无非就是通过降价增产来抢夺俄罗斯的市场,并试图借此迫使俄罗斯回到谈判桌上来。

不过,俄罗斯不肯配合减产,说到底其实只是沙特“翻脸”的导火索而已,这一突发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其实还是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禁运”。

众所周知,上世纪70年代,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发起了“石油禁运”,对美国和日本等依赖低油价来发展工业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遭受了这一冲击的美国,才意识到“谁控制了全球的能源,谁就遏制了全球经济的命脉”,此后便开始探索实现“能源独立”之路。

直到21世纪初,页岩革命的出现在令美国看到了实现能源独立的希望的同时,却也开始改变全球能源市场的格局,并为近些年来沙特频频减产埋下了伏笔。变化开始于2002年前后,当时由于水平井多段压裂技术试验成功并有效推广应用,美国页岩气革命正式拉开序幕。

在该技术得到推广之后,2006年到2010年4年间,美国页岩气产量就增加了20倍,受此影响,2009年美国天然气产量首次超过了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更令沙特和俄罗斯意想不到的,是页岩革命在页岩油开采中得到应用。

美国能源署(EIA)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起美国原油总产量中,页岩油产量的占比不断增加,这使得美国原油产量不断攀升。到了2018年,页岩油产量在美国原油总产量中占据了半壁江山,令美国得以宣告实现“能源独立”。

面对美国页岩油产量激增的局面,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了。因为国际油价一向由供应和需求决定的,而美国页岩油产量激增,势必就破坏了沙特等石油大国此前维持的市场平衡,由于供应过多,国际油价持续下降,这才有了近几年沙特持续推动欧佩克和欧佩克+减产来维持油价的情况。

然而,在沙特等国减产的过程中,美国页岩油却没有跟着减产,反而由于油价上涨而更有利可图,因此频频增产。美国页岩油增产不只令沙特等国减产的努力付诸东流,而且还进一步占据了减产国的市场,导致沙特等国苦不堪言。

不过,苦于国内财政预算的需要,哪怕知道这样做只是“饮鸩止渴”,沙特近期仍不肯放弃通过减产来维持油价的努力。俄罗斯却深知减产带来的后果,因此如今不肯继续配合沙特减产,这才有了最近沙特“翻脸”的这一幕。

由此看来,沙特此次掀起“价格战”,说到底还是和美国的页岩油革命带来的页岩油产量激增有关。因此,此次沙特表面上是想掀起与俄罗斯的价格战,但是实际上却可能在有意无意间,顺便打击一下美国的页岩油产业,以实现釜底抽薪。

2.驾轻就熟:沙特此前曾掀起3次价格战

回首欧佩克过往60年的历史就可以发现,石油价格战其实已经有过3次先例了,或许也正因如此,沙特此次掀起“价格战”才能如此驾轻就熟。那么,以前历次价格战都是因何而起,结果又是如何的呢?

(1)1985年:为夺回市场份额,沙特突然增产800万桶/日

事实上,早在1985年沙特就曾发起过价格战。上文提到,受到上世纪70年代“石油禁运”的影响,美欧等多个发达国家长期依靠廉价石油来维持繁荣的工业迅速“踩刹车”。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受到长达7年的高油价的冲击之后,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工业活动大幅放缓,从而导致是世界对石油市场的需求大幅削弱,石油供应过剩的问题终于凸显。

为了维持油价,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开始减产,从历史数据上看,自1980年起到1986年,欧佩克曾多次减产,致使其产量降至原先的一半左右。频频减产的后果也开始凸显——1985年欧佩克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从70年代的50%降至不到三分之一,该组织的话语权自然也不再如此前那么强。

正是在1985年,沙特再也无法忍受其在原油市场的份额频频下降这一事实,为了维护其市场占有率,该国终于发起了第一次价格战。据美银美林的分析师Jake Greenberg介绍,当时沙特突然将其原油产量从200万桶/日提高到1000万桶/日,此举导致油市供过于求的情况更为明显,于是从1985年11月起,油价开始从31.72美元/桶下跌,到1986年3月份,油价已经跌至10.42美元/桶,4个月跌幅达到69%。

随后,沙特开始带领欧佩克减产,从而令油价触底反弹,而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当时的非欧佩克国家墨西哥、挪威和苏联等也同意减产。由此可见,不只欧佩克国家,就连墨西哥、挪威和苏联等国也都无法继续忍受低油价,因此才会同意与沙特一起减产。

可见,在油价疲软之际沙特还宣布增产这种看似不符合逻辑、甚至是有点疯狂的举动,背后自有其深意。通过这一次价格战,沙特不只维护了自己的市场份额,而且还令欧佩克甚至非欧佩克国家配合其减产行动,可谓一箭双雕了。

(2)1997年:无法忍受委内瑞拉过度生产,沙特掀起价格战

虽然沙特第一次价格战最终令不少产油国都愿意通过减产来维护油价,但是受到全球需求疲软的影响,产油国减产对于油价的提振作用其实并没有很大。而作为全球石油储量第一的国家,委内瑞拉非但没有遵守减产协议,反而还趁机增产。

数据显示,1986年委内瑞拉石油产量实际上增加了6.56%,在截至1997年的12年间,该国除了在1987年减产1.96%,1992年减产0.17%之外,其他年份的产量同比都出现增长,其中1990年、1991年以及1997年,委内瑞拉的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2.06%、11.14%和11.64%。

不满于委内瑞拉过度生产,1997年12月份,沙特联合其他欧佩克国家增产10%,打响第二次价格战。自1998年1月1日起,欧佩克的产量更是增加到2750万桶/日。然而,1997年下半年起,起源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越演越烈,导致全球原油需求大幅下降,加上沙特等国大幅增产,油价又一次暴跌。到1998年12月,布油跌至9.55美元/桶,创下历史新低。

相似的结果出现了,为了挽救油价,欧佩克在1998年4月宣布减产125万桶/日,7月份又宣布减产1335万桶/日。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欧佩克的减产并没能完全阻止油价下跌,但是最起码委内瑞拉也开始减产了。数据显示,1998年委内瑞拉石油产量同比下降了3.45%,1999年有减产了10.77%,沙特通过价格战迫使委内瑞拉减产的目的总算实现了。

(3)2014年:油市地位遭美国页岩油挑战,沙特再次出手

第三次价格战发生于2014年,很多投资者对于这一事件应该都很熟悉了。上文提到,自2010年起,美国页岩油产量就大幅增长,从而破坏了国际油市的平衡。到了2012年,美国原油产量已经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第二大产油国,并在2013年超越沙特,自此坐上全球最大产油国的宝座。

眼睁睁看着自身在国际油市中的地位受到冲击,加上无法说服以俄罗斯为首的欧佩克+加入减产计划,2014年9月沙特再次发起“价格战”。到了2016年1月份,布油从一开始的103.01美元/桶降到了27.1美元/桶,价格暴跌73.7%。

和前2次价格战的结局一样,2016年11月底,欧佩克就减产120万桶/日的协议达成一致,而在同一年的12月10日,俄罗斯及其他欧佩克+国家也同意减产55.8万桶/日,意在提高石油价格以增加各大产油国的收入。可见,在经历了1年多的低油价之后,各大产油国都熬不下去了,因此都愿意通过减产来提高油价。

美国油商虽然没有加入减产行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沙特的“价格战”未对其带来任何打击。事实上,2014年至2016年间,石油价格崩跌已经导致美国数十家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申请破产,同时裁员数十万人。

其他大部分页岩油生产商虽然没有破产,但是却也因背负着大量债务而苦苦维持。事实上,美国很多页岩油生产商一开始都是通过将其石油储备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然而,随着油价下跌,这些抵押物的价格开始下降,加上2015年12月美联储宣布加息,导致资产的价格下跌,抵押物(石油)的价格进一步下跌了。

正因如此,抵押物的价格已经无法弥补银行此前发放的贷款,这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其实这跟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就很相似,只是抵押物不同而已。对于其他未破产的页岩油商来说,为了支付每个月的债务,他们只能拼命开采石油,哪怕无法盈利也无法阻挡其步伐。其中,Sandridge Energy Inc., Energy XXI和 Halcón Resources等较小的页岩油企业,2015年的收入中有40%用于支付月供。

由此可见,虽然沙特发起的“价格战”未能真正打垮美国页岩油产业,但是确实给了这些产业致命的一击。如果当时的价格战能维持得更久,那么今日的局势很可能就大不相同了。当然,从此前3次价格战来看,沙特最终基本上都达到其迫使其他国家减产的目的,那么这一次,沙特还能继续充当原油市场中那个呼风唤雨的老大吗?

3.两败俱伤:哪个国家能笑到最后?

周三(3月11日)下午最新消息显示,沙特国有油企沙特阿美表示,该企业收到了沙特能源部的指示,将其最大可持续产能从1200万桶/日进一步增加到1300万桶/日。随后,该企业的CEO表示,将尽最大努力尽快实施这一指令,可见沙特“价格战”的决心。

而对于沙特引发的这一次行动,俄罗斯并未感到担忧,相反,俄罗斯财政部甚至表示,该国能承受石油价格在6到10年内维持在25美元到30美元的水平,可见俄罗斯一点也没有打算服软。那么,这一事件的结果究竟会如何呢?

事实上,在这种注定要两败俱伤的消耗战中,能笑到最后的并非那些拥有压倒性力量的国家,而应该是那些最大的承受伤害能力的国家。因此,要想知道哪个国家能笑到最后,或许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找答案。

(1)开采成本:美国页岩油开采成本最高

从成本上来看,美国油商可能是此次价格战最大的受害者,尤其是页岩油生产商。根据挪威能源公司Rystad Energy在2015年底公布的数据,美国原油开采成本在35美元/桶以上,而俄罗斯的成本约为17美元/桶,不到美国的一半,沙特成本更低,仅为10美元/桶。

2016年初各国公布的石油开采称则显示,美国页岩油开采成本约为24美元,非页岩油开采成本约为21美元,相比之下,俄罗斯的成本约为19美元,沙特成本最低,仅为9美元。不过,俄罗斯能源部副部长莫洛佐夫此前曾表示,该国石油开采的平均成本仅2美元/桶,难以开采集大陆架项目的开采成本则为20美元/桶。另外,也有外媒指出,沙特的成本仅为2.8美元/桶。

由此来看,与沙特和俄罗斯相比,美国页岩油开采成本明显是最高的。因此,如果长期维持低油价,那么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必定会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评级机构穆迪(Moody’s)的数据显示,未来4年美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约有860亿美元的债务到期,其中有57%需要在未来2年支付。而随着油价下跌和投资者撤资,很多油气企业将无法继续通过再融资来还债,并且随着信贷市场收紧,他们无法延长债务期限。

如果到2022年油价一直维持在这么低的水平,那么美国油气产业势必将陷入严峻的环境中。因此,受到此次价格战打击最大的油商中,绝对会有美国页岩油商的一席之地。

(2)财政预算:沙特最高,俄罗斯韧性最好

从财政预算方面来看,可能又是不同的一番景象了。外媒整理IMF的数据后发现,考虑到沙特经济对原油出口的依赖,该国要想实现财政预算的平衡,那么油价需维持在83.6美元/桶。相比之下,受到财政状况好转及对原油出口依赖相对较小的影响,俄罗斯要想达到财政平衡,只需将油价维持在42美元/桶。

另外,经过近年来的改善之后,美国二叠纪盆地的页岩油商要想达到收支平衡,也需要将油价维持在44美元/桶附近,另外,美国特拉华州盆地的页岩油商大约也维持在这一水平线上。由此可见,尽管沙特石油开采成本非常低,但是从实现收支平衡方面来看,目前的油价已经远远无法维持其需要了。当然,对于俄罗斯和美国页岩油商来说目前的油价也无法维持其需要了,不过与沙特相比还是要好很多的。

然而,事情恐怕没有这么简单。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出现预算赤字只是正常情况,因此哪怕低油价会阻碍沙特和俄罗斯实现财政预算平衡,问题可能也并不是很大。而美国页岩油企业就不同了,由于页岩油商长期高产却又无法实现盈利,很大投资者早已对其失去信心和耐心,因此可能不会继续支持其与沙特、俄罗斯间是价格战了,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页岩油商的生活可能会更加艰难。

(3)其他角度:存在沙特和俄罗斯联手打击美油的可能性?

无论从上述2个角度中的哪一个来看,美国页岩油商似乎注定会成为这一次“价格战”的输家,因此目前有不少外媒认为,不排除沙特想通过和俄罗斯联手来打击美国页岩油商的可能性。

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最大产油企业俄罗斯石油公司的发言人近期表示,对于俄罗斯来说,减产毫无裨益,因为此举之后让美国页岩油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一表态令外媒更加确信,俄罗斯并非真的想跟沙特对抗,只是不想再被美国页岩油商占便宜了。

对于沙特来说,原因可能也是这样。在该国此前多次发起的多次价格战中,没有一次不是因为其他产油国长期增产导致其市场份额下降而引起的。因此,沙特表面上是因为和俄罗斯谈崩了才发起这场行动,但是实际目标却可能是美国页岩油商。如果事实真是如此,那么美国页岩油商恐怕真的凶多吉少了。

总的来说,不管是从成本的角度,还是从预算的角度,或是从沙特与俄罗斯联合的可能性这3个角度来看,如果价格战长期维持下去,那么美国页岩油商绝对会三者中最先倒下的。而如果沙特此次的目标是俄罗斯的话,由于两国石油开采成本相差不大,那么从财政预算的角度来看,俄罗斯承受伤害的能力无疑更大,因此俄罗斯很可能才是笑到最后的国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