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意大利在成为欧洲规模最大的疫情发源地之后,迅速采取了“全境封锁”的硬核防疫措施。封闭至今,意大利的疫情抗击战似乎曙光初现:截至当地时间5月18日18时,意大利单日新增死亡病例为99例,创下自3月10日意大利禁闭措施实施以来最低纪录,也是该国首次将此数字控制在百例之内。
可见,意大利疫情正逐渐稳定。但不可否认的是,疫情带来的创伤始终难以愈合,两个余月的封锁期已经给意大利经济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据欧盟委员会最新表示,作为受到新冠病毒冲击最强烈的国家之一,预计今年意大利GDP将萎缩9.5%。因此,在意大利疫情初现趋缓迹象之际,该国计划恢复经济活动的步伐亦是加快了。
日前意大利总理孔特宣布,5月18号起将全面重启经济,推动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并将在6月3日重新开放本国边境,允许本国民众及欧洲游客自由来往等等。不过,专家纷纷警告,在新冠疫苗尚未面世之前,意大利是冒着巨大的风险重启经济,需要时刻严防疫情二次暴发。
一边是疫情防控压力,一边是经济衰退风险,在“两难处境”重启经济的意大利能否成功走出衰退的泥沼?给前景黯淡的欧洲经济点亮一盏灯?而在疫情阴霾笼罩之下,无力抵御的意大利经济又承受了何种铭心之痛?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一一探讨。
10年陷入3次衰退,意大利经济痼疾难除
疫情过境之前,意大利经济就已然岌岌可危。自2008年起,意大利连续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重创,经历了二战结束后持续时间最长也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具体来看,2018至2019年,意大利连续两个季度GDP下降,出现技术性的衰退,加之此前该国曾在2008年至2009年间、2012年至2014年间两次陷入经济衰退。
换而言之,意大利在过去10年内就曾3次陷入经济衰退的困境。而若细究起来,失去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居高不下的债务、中小企业竞争力弱化——这三大痼疾正是造成意大利经济始终低迷不振的关键原因。
(1)公共债务规模居高不下
作为欧债危机的主角之一,意大利是OECD成员国中少数经济增速尚未回到金融危机前水平的国家之一,与此同时,意大利也是七国集团中唯一一个人均GDP还没有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的国家。统计显示,意大利公共债务年均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30%,这一数据远远高出欧盟《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60%上限标准,也超出通常认为发达国家公共债务的警戒线90%。
居高不下的公共债务是拖累意大利经济复苏的沉重“包袱”。而意大利债务高筑的现状,与其脱离实际的高福利政策密切相关。目前意大利财政支出中,养老支出是大头,占GDP比例达到16%,是所有发达经济体中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2018年意大利社会中有22.6%的人口都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居欧盟第一。只要意大利高度老龄化的社会结构问题未能完美解决,意大利债务风险就难以把控。
(2)中小企业竞争力弱化
作为西欧四大强国和世界资本主义七大强国之一,按理来说,意大利抵抗经济衰退和偿还债务的能力不至于如此不堪一击,那为何会屡次深陷于经济衰退的泥潭之中?这和意大利的工业结构存在必然的关系。
相对于其他规模相当的经济体,意大利只拥有寥寥数个世界级的跨国公司,但该国中小企业在企业总数中占有99%的份额,创造了70%以上的就业岗位和8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因此意大利一度被誉为“中小企业王国”。可以说,中小企业是意大利经济增长的基础。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据欧盟委员会的中小企业跟踪报告,95%的意大利企业员工人数不足10人,由于企业规模过小,研发和创新能力不强,部分企业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也不高;并且中小企业对开拓新的市场既没能力也无大兴趣。在全球化时代中,新兴经济体也开始走向了工业现代化及规模化,这让意大利中小企业优势难以凸显,失去昔日光彩。
(3)失去货币政策独立性
当年为了实现加入欧元区的目标,意大利彻底放弃自己国家经常贬值的本币里拉,在1999年欧洲货币改革时,固定的兑换汇率是:1欧元=1935.6261意大利里拉,这让意大利人口袋里的钱一下子缩水了近2000倍。不止于此,加入欧元区也剥夺了意大利的货币政策自主权。原本意央行实施的是高通胀、高利率的政策,配合着宽松的财政政策,以此来填补财政赤字。但反过来,汇率疲软却为出口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所以在里拉汇率持续疲软的年代,该国却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经济奇迹。
但欧元的诞生却意味着意大利人靠印钞票发展经济这条道路走到尽头,因为掌握欧洲央行话语权的是德国人,而德国人有储蓄的传统,憎恶通胀和货币贬值。在21世纪头十年里,欧元汇率始终坚挺,这对于意大利经济来说就是一场灾难,因为该国的主要出口商品是轻工业消费品,相对德国人出口的机器产品来说,对国际汇率更加敏感。
据意大利手工业者和小企业联合会一份报告指出,2000年到2018年,意大利GDP平均每年增长0.2%,近乎“零增长”,这与意大利上世纪60至70年代4.8%的年均增长以及80至90年代2%的年均增长形成了鲜明对比。总的来说,失去货币独立性的意大利无法再使用里拉贬值来获取出口优势,这使得依赖出口贸易的意大利经济活力随之下降。
左手经济右手防疫,意大利深陷两难处境
这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让意大利经济逐渐加重的痼疾彻底暴露,并成为意大利经济衰退路上的催化剂。而原本就存在严重内伤的意大利,在见识过新冠病毒之“毒”后,依然选择走入抗疫和恢复经济并行的阶段,那么在这个“后疫情世界”里,意大利将面临哪些问题?
其一,达到抗疫复工的平衡点很难
疫情来袭,对意大利制造业、旅游业和服务业等经济领域造成严重影响。在新冠病毒未传播之前,意大利制造业活动就已连续17个月萎缩,2020年2月意大利制造业PMI指数为48.7。更可况,意大利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制造业结构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原本就相对薄弱,疫情爆发后,意大利不得不封锁北方的金融中心和工业重镇,如汽车巨头菲亚特要求所有员工在家办公,而奢侈时装品牌阿玛尼则关闭了米兰办事处以及意大利北部的工厂等等。
这样一来,停工停产直接导致大量企业迎来破产潮,意大利不得不面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双重打击,经济衰退压力进一步增大。另据意大利旅游业联合会称,疫情使意大利旅游业60年来的发展成果毁于一旦,整个行业年内无望复苏,预计2020年意大利全国酒店业的营业收入将会下降71.4%,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70亿欧元。
因此,疫情第一波冲击缓解之后,意大利开始渐进地解除限制措施。5月4日,意大利全国约有450万人复工,大多为制造业从业者。5月18日,意大利宣布在满足防疫条件后,零售业、服务业,餐厅、酒吧、商店、理发店等,均可恢复正常营业。
可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意大利累计突破22万例的庞大感染者基数,意味着这场战疫不可能轻松结束。意大利总理孔特也承认重启经济将会带来再次爆发疫情风险,但是没有办法,再封锁下去,意大利或将从此一蹶不起。
目前,意大利正努力在防控疫情蔓延与恢复经济发展中探求两全之道,而要达到防疫与复工并行不悖互不干扰的结果显然极难。更关键的是,只要新冠病毒不能彻底消灭,各国重建经济社会秩序就必然步履维艰。即使意大利已经逐步走出疫情“震中”,但该国未来面临的可能是一个余震不断的世界。
其二,公共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很大
在复工之际,5月14日意大利批准了一项延迟已久的550亿欧元(600亿美元)刺激计划,以拯救因两个月的全国防疫封锁而遭受重创的经济,给企业带来了流动资金增加,也给有需要的家庭带来得到援助的希望。此前3月份此该国也曾通过一项250亿欧元的经济纾困计划。
一波接一波的刺激经济猛药,正在缓解新冠病毒带来的伤痛,不过是药三分毒,这些猛药留下的后遗症,将为日后爆发的危机埋下伏笔。据意大利预计,今年该国公共债务与GDP之比将达到155%-159%,而背负沉重债务的日子过得并不逍遥,意大利在疫情来袭之前就已经捉襟见肘,目前正直奔违约而去。
据统计,2020年4月~7月的到期债务中,意大利主权债务偿还规模就达到2771亿美元。对此,基于意大利经济的糟糕现状,4月28日,评级公司惠誉(Fitch)将意大利的信用评级降至“ BBB-”,距离“垃圾级”仅一步之遥。一旦这个被疫情搅得水深火热的国家出现大规模的债务违约,那么与其联系紧密的其他欧洲经济体也必定遭到波及。要知道,欧元区第一、第二和第四大经济体的银行总共持有不低于6000亿欧元的意大利欧元的债务。
长期以来,意大利都是欧洲经济中的薄弱一环,欧元区其他主要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均明显好于意大利。比如,近18年来,意大利GDP累计增长4%,而同期法国GDP则累计增长25.2%,德国增长26.5%。由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增长来解决意大利自身的结构性经济弱点,外界普遍担忧的是——下一场欧洲经济危机的导火索是否会由意大利经济引发?
一旦意大利真的沦落到经济破产的下场,其炸裂开来的经济冲击力将会燃及其他国家。无可奈何的是,与此前欧债危机中的希腊不同,意大利是欧盟中地位举足轻重的六大创始国之一,同时也是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该国经济总量占了欧元区约20%,因此,意大利若有任何三长两短,都将会是欧盟的不可承受之重。
一南一北中隔鸿沟,欧洲经济复苏长路漫漫
前文提到,意大利加入欧元区后,由于使用统一货币欧元,该国从而间接失去印钞机开关的控制权,这也让意大利只能通过外债解决财政赤字问题,但德国始终没能让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意大利改掉大手大脚花钱的毛病,因此,有钱就花没钱就借的习惯,和反正欧盟兜底的有恃无恐,造成意大利今日之困局。
所以,要化解意大利的悲剧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让欧洲央行改变规则,按意大利惯用提振经济的老办法——拼命印钱。这个目标在意大利籍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上任五年后已经实现了一半,欧洲央行每月的QE购债行动,就甚合意大利人的口味。不过,这只是权宜之计,更何况马里奥·德拉吉已经于2019年11月1日离任欧洲央行行长职务。
二是意大利退出欧元区,重拾货币政策独立性,按原先的游戏规则自己玩。英国已经敲响第一声脱欧钟声,意大利紧随其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据民调机构益普索(Ipsos)最新调查,在意大利,倾向脱欧的人比例占到48%。
而且据欧盟的财政条约来看,欧盟希望意大利能实现财政盈余,来保证未来20年债务比重逐渐下降。但这对痼疾缠身的意大利而言,简直是勉为其难的事情。那么意大利将不得不面对离开欧盟,或是继续挣扎于困境的残酷选择。一旦意大利成为脱欧的第二个国家,欧盟走向分崩离析的结局自然是八九不离十了。
似乎是为了阻止这种结局发生,德法两国在当地时间5月18日提议,设立5000亿欧元复苏基金以振兴欧洲经济。根据提案,这笔资金预计用于支持医疗保健工作以及扶持旅游业在内的整个经济。此外,作为欧盟2021-2027预算的补充,这笔资金将以赠款形式支持受疫情打击的部门和地区。
这意味着被援助的成员国无需偿还现金,相反,债务责任将被纳入欧盟预算,其中大部分由德国承担。一直以来,德国和节俭四国——荷兰、瑞典、奥地利和芬兰对于共同举债的看法皆较为谨慎。此次德国率先做出了让步,颇令外界意外。对此,欧洲理事会主席查尔斯·米歇尔则表示,法德计划是试图找到“共同点”和“朝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
不过,法德提案仍需要得到27个成员国的一致批准,但已有不少经济尚好的北欧国家表示反对,其中奥地利和荷兰等国过去曾断然拒绝集体债务,并暗示仅同意通过贷款而不是赠款来帮助受灾国家。所以法德提案能否顺利通过仍存在诸多变数。
目前欧元区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疫情将导致欧盟历经史上最严重的衰退,欧盟委员会预测,今年欧盟经济将萎缩7.4%,失业率将从去年的6.7%增加到今年的9%。虽然欧盟采取了数额巨大的经济刺激计划,欧央行也释放了巨量的货币宽松承诺,但都是非常之举,很难持续。
毕竟,欧元区本身最大的弊端在于——企图用一套统一的规则去约束国情千差万别的不同国家。况且,这一场疫情也让横隔在南北欧国家的经济鸿沟扩大,而家底雄厚的北欧诸国也不可能毫无怨言地无限扶贫。简而概之,只要南北欧国家“经济落差感”仍存在,欧洲一体化的难题就不能解码,同时也将严重擎肘欧洲经济的复苏。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