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数字创新新兴产业-余晓晖|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

新质生产力数字创新新兴产业-余晓晖|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
2024年06月20日 09:24 谋定论道·企业家论坛

新质生产力数字创新新兴产业-余晓晖|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商协社团·全国工商联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谋定论道·中国企业家论坛 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 赢在商道·中国营销企划 健康中国·大健康医药产业网 国食药监·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 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经济信息智库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 国稻种芯·药食同源-健康产业论坛 万赢信采编:

今年,“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的首位,新质生产力加速从顶层设计走向落地实施,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5月16—17日,以“数字创新赋能新型工业化”为主题的“2024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暨系列活动在浙江宁波盛大召开。在主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受邀参加,并发表了以《推动数字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演讲。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对通用目的技术的把握。”余晓晖指出,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是典型的通用目的技术,通过数字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可打造创新主导的技术经济发展范式。据介绍,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创新主导的新技术经济发展范式,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

相关数据显示,2002—2021年,数字化使我国劳动生产率提升4倍,全要素生产率提升3倍,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加速向数字化方向转型。“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余晓晖强调。

数字技术将驱动传统产业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在余晓晖看来,未来,数字原生工厂或将成为未来工厂新形态;柔性制造模式将加快探索,适应个性化生产需求;生产过程控制将迈向智能化,提升制造精度、效率与质量;生产管控也将走向基于数据分析的决策优化,并向“下一代智能工厂”探索演进。

下一代智能工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推动研发范式、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产业组织等系统变革和模式创新,是具有自适应柔性、智能化协同、超精细管控、自驱动优化、人本化服务等特点的新型工厂或者组织形态。

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建成5G基站337.7万个,5G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1个,全国“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8000个,在工业、采矿、电力、港口、医疗等行业实现规模复制,在水利、建筑、纺织等领域正加速探索,5G应用加速从龙头企业渗透至中小企业,行业应用企事业单位数量近3万家。

可以说,正是有5G这个“黏合剂”的存在,才使得产业发展从数字创新到融合创新,从“单向赋能”迈向“双向奔赴”。而今年也是5G-A的商用元年,多载波聚合、通感一体、无源物联、网络智能、XR增强将是5G-A最具产业共识的发展方向。从5G到5G-A再到6G,更多新技术领域探索将极大拓展应用场景。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向通用智能逐步迈进,“人工智能+”也开始在赋能实体经济中发挥作用。特别是工业大模型,虽处于应用探索初期,但工业各环节在大语言、专用、多模态和视觉四类大模型上已有应用探索,初步展现出巨大潜力。在余晓晖看来,未来工业大模型将催生一批新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运营效率,助力重大科学问题突破,有望深刻变革现有工业数字产品的赋能方式。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与新兴数字化产业培育是数字化转型下的产业增长‘双曲线’。”余晓晖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呈现创新活跃、交叉融合、多点突破的态势,特别是数字技术与先进制造、先进材料、生物医药、清洁能源、空天技术、自动驾驶等领域融合创新,孕育出一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国际社会对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具有高度共识,主要国家的战略布局也基本一致。”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研读点评表明:同时,通过数字创新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可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变革,推动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高质量发展。未来,行业要通过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与新兴数字化产业培育共同发力,加快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数字创新新兴产业-余晓晖|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国科院-国科院研究中心-国际科学院组织研究中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