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书橱 | 把自然变成宠物,是人类权力欲的无限延伸

自然书橱 | 把自然变成宠物,是人类权力欲的无限延伸
2024年12月09日 21:38 猫盟CFCA

今年4月,来自南京红山动物园的园长沈志军、饲养员和志愿者们来到了山西和顺,与我们共建豹乡田,为豹乡田树起了画有南京红山动物园“居民”的科普展牌,饲养员灰风还专程去寻找了华北豹栖息地里的植物,想用来给动物园里的“憨憨”营造更加天然的环境

红山的朋友们来共建豹乡田,李云(左一)是华北豹憨憨的饲养员 ©王身敦

在我看来,红山的朋友们的行动,不仅是为了传播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也是为了提醒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罹患“自然缺失症”的人们,野生动物不是宠物,要保留它们与自然的连结。

灰风寻找适合放到动物园里造景的野生植物 ©凤子

宠物与饲主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光启书局“动物与人”系列人文学著作中的《制造宠物:支配与感情》一书,对此进行了锐利的剖析。

感谢光启书局的老师们提供的赠书❤

本书作者是人文地理学家段义孚。他认为,在看似温情脉脉的“宠溺”关系——盆景、宠物、花园,甚至宠妾和弄臣——之下,其实隐藏着严酷的权力斗争。宠爱关系代表着一种绝对的支配:园丁用铁丝捆扎小树,饲主选育温存可爱的猫狗。

段义孚更进一步指出,在现代社会,大自然也走上了宠物化的道路。虽然没有变成吉娃娃和盆景那样微缩的、弱化的东西,但自然在人类的力量面前已显得十分脆弱,需要人类的呵护。

而我从中读到的,是人类的自然缺失症:自然万物要么被人们看作可爱的宠物,需要锦衣玉食、享受宠爱,要么被看作丑恶的害虫,必须除之而后快。 

人们之所以这么喜欢投喂野生动物,是不是因为野狼朝着人摇尾乞怜体现了权力的快感?

本书还转述了一个动物园饲养员的话,揭露了把自然生命“宠物化”的傲慢态度:

他们哪怕在野外见到一头猛兽也会惊慌失措,如今他们看见动物们是如此无害于人,耻辱可悲,这令他们感到高兴。暴民们粗野地叫嚷并摇晃动物的锁链,为自己的懦弱而报复……

放眼四周,比比皆是追求自然“宠物化”的荒谬例子。投喂、接触野生动物和动物园不当饲养的实例已经不胜枚举,甚至整个生态环境都被人当成盆景一样摆弄。猫盟的一篇旧文《湿地日:代表无数生命,向保卫“烂泥滩”的英雄致敬》里提到:房地产商人为了造景,将海边的泥滩铺上沙子,种上塑料椰子树,假装“碧海银沙、椰风摇曳”。其实泥滩蕴含丰富的生态资源,被人为扭曲之后,就变成了生命的墓地。

改造成“碧海银沙”的泥滩,看似繁华,其实是一个墓穴般阴森的死亡地带

而更让人感到毛骨悚然的,是本书对“假树”的解读:现代人用塑料花和铝树装点环境,因为花草树木总会枯萎,提醒我们生命的短暂,而假树营造出了一个光彩夺目、长乐未央的世界。但这个世界是假的、死的。这让人想起《史记》里的传说:秦始皇陵里有一个微缩的国土模型,用水银做成江河湖海,始皇帝以此寄托他霸业永存的梦想。但他毕竟是死了,坟墓再豪华也只是坟墓。

猫盟最重要的口号之一,是“以豹之名,修复华北的荒野和人心”。人心要如何修复?也许第一步就是从“人力绝对支配自然”的迷梦中醒来。

红山动物园努力把展区修建成接近大自然的样子,让我们记住动物园并不是人类支配动物的场所 ©Smile

红山的朋友们将豹子“憨憨”、豹猫“点点”等“红山居民”的立牌,带到豹乡田的田野里。这不仅提醒我们,这些动物不是宠物,而是华北山野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即便在农田这个人类改造过的环境里,我们也没有铁腕的支配权。来到我们田里追逐雉鸡的小豹子,粮食成熟时大开“自助餐”的山斑鸠,都是证据。

红山森林动物园的豹猫 ©周梦爽

在高粱地里吃粮食的山斑鸠 ©大猫

如今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的理念,越来越走向“共存”的道路,人和自然众生相互依存,不存在哪个支配哪个。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不应该是饲主与宠物,园丁与盆景,始皇帝与始皇陵的关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