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24个本科专业,考生该如何选

新增24个本科专业,考生该如何选
2024年06月15日 11:07 郴州新闻网官方微博

“七分考,三分报”,高考志愿填报在即,选择什么专业与考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息息相关。

今年,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新增的24个本科专业,从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到智能海洋装备,从足球运动到咖啡科学与工程……这些新专业,考生该如何选?未来就业前景如何?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上连云端”,这些专业着眼于前沿科技发展

记者发现,不少高校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前沿科技发展开设新专业。

大功率半导体能承受高电压和大电流,与传统电力设备相比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效率高、可靠性强等优点,目前已成功应用于电机控制、变频器等电力设备及电子产品中,在新能源、航空航天、高速铁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西南交通大学在电气领域有深厚的底蕴,此次新增的“大功率半导体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融合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微电子科学、固体与半导体物理、材料科学等多学科的新兴交叉专业。记者了解到,该专业将围绕国家重要需求,以工程项目需求为牵引,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高、精、尖、急、缺”的大功率半导体专业人才。

我国一直重视海洋装备制造的发展,自主创新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华南理工大学新增的“智能海洋装备”专业积极响应国家向海洋进军、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需求,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针对海洋工程领域对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迫切需求而设立,可谓发展前景广阔。

华南理工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程亮介绍,该专业计划采取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通过加强海洋工程、机械工程、智能技术等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具有海洋工程专业基础,掌握人工智能、大数据、机电控制一体化等多学科知识体系的高素质新工科人才。

除此之外,北京科技大学新增“材料智能技术”专业,全面融合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的前沿知识体系,培养能够应对未来材料智能化发展需求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增“智能视觉工程”专业,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空间+光学+信息+智能”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农学院、大连海洋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增“生物育种技术”专业,紧密结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注重分子设计育种、基因编辑等现代育种理论基础与前沿技术,培养现代作物种业、动物种业领域的复合应用型新型农科人才。

“下接地气”,这些专业更偏重应用型人才

记者梳理发现,此次新增专业中,“足球运动”“冰雪舞蹈表演”“应用中文”“咖啡科学与工程”等专业颇接地气,更偏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

此次获批新增“足球运动”本科专业的高校多达30所,不仅有体育、师范类院校,也不乏湖南科技大学、大连大学、河南大学等综合性院校。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敬龙军介绍,该专业不仅培养具有足球特长的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也面向足球产业、足球裁判、足球项目管理培养专业人才,对我国足球事业的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哈尔滨体育学院是我国冰雪运动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此次新增的“冰雪舞蹈表演”专业,是冰雪运动专业和舞蹈表演专业相结合而成的新兴专业。该专业将为冰雪演艺剧团、俱乐部、冰雪赛事、教辅行业等机构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传承、创新冰雪文化和促进冰雪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专业人才保障。

北京语言大学新设“应用中文”专业,相较于原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更注重于实用性。据北京语言大学应用中文学院院长苏英霞教授介绍,除了通用中文之外,学院还开设了许多专门用途中文课程,比如职场中文、经贸中文、文旅中文、医学中文等,旨在提升学生多领域语言知识与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中国已成为世界咖啡重要消费国和生产国,而云南则是中国最大的咖啡种植区。云南农业大学此次新设“咖啡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面向咖啡企业、咖啡种植与加工基地、咖啡研究机构等领域的应用型人才。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院长杨学虎介绍,云南农业大学还将重点围绕咖啡品质形成机理、咖啡可控发酵、新型特色咖啡产品研发、咖啡副产物创新利用、咖啡生产装备集成以及咖啡功能性成分挖掘等方面开展教学、科研与技术推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咖啡新文化。

专业选择,热爱与潜能是关键

面对新设专业,考生该不该“赶时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选择专业,考生首先应审视自己是否真正喜爱这个专业,并思考自身优势潜能是否与该专业发展方向相契合,不要盲目跟风报考。

谈及专业的就业前景,储朝晖认为,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不必过分看重当前的就业形势。“现在看似热门的专业,未来未必能持续保持其热度。”他说,相对而言,个人的优势潜能是伴随一生的宝贵财富,它不仅对学业有积极影响,更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挥巨大作用。

“有些专业的‘时髦’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现象。”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大学和专业时,不能一味追逐热门,而要对具体学校具体专业的师资、课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个人兴趣和实际情况审慎选择。

“学生、家长理性地选择专业,反过来可促进大学更重视专业质量与专业特色,形成高校发展与学生培养的良性循环。”熊丙奇呼吁,高校要依据自身定位,把新专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呼应国家和社会对高质量高等教育的新期待。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