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文史 | 扑朔迷离的《十三贤共注庐山记》

九江文史 | 扑朔迷离的《十三贤共注庐山记》
2024年12月13日 22:49 -冯晓晖-

作者:滑红彬 编辑:冯晓晖

本系列发布九江文史类研究文章,首发于“冯晓晖”“浔阳叙话”两个公众号,并在国内主流自媒体网站上同步转载。欢迎投稿。

本篇首发于《九江日报 · 长江周刊》2024年12月8日,总第1011期。经作者授权转发。

笔者在整理庐山文献的时候,留意到一部题名为《十三贤共注庐山记》的著作,非常感兴趣。然而深入探求之后,却发现该书仿佛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就如同在浓雾中游览庐山一般,令人无法窥探此书的真面目。

首先是著录之谜。查阅历代史志目录、官府藏书目录、私家藏书目录,全都没有《十三贤共注庐山记》的记载。史志目录、官府藏书目录、私家藏书目录是反映历朝历代著作情况的重要文献,未被这些书志收录的著作,要么是天壤仅存的珍本秘籍,要么是并不存在的伪书。无论属于哪一种,都说明《十三贤共注庐山记》是一部不寻常的作品。

其二是内容之谜。遍查历代典籍,《十三贤共注庐山记》仅存两段文字,均在《云仙散录》中。

国家图书馆藏明刻本《云仙散录》

“屋龙更衣:饶子卿隐庐山康王谷,无瓦屋,代以茅茨。每年一易茅,谓之屋龙更衣。或时雨湿致漏,则以油幄承梁,坐于其下,初不愁叹。《十三贤共注庐山记》”。

“千眼仙人赴东林寺:庐山远法师命尽之日,山中峰涧寺落皆见千眼仙人,成队执幡幢香花赴东林寺,法师死乃止。《十三贤共注庐山记》”。

其三是真伪之谜。《十三贤共注庐山记》依托《云仙散录》而存世。《云仙散录》又名《云仙杂记》,是唐代冯贽读书时摘录杂纂而成的一部笔记文献。该书内容较为庞杂,大多为古人的逸闻轶事,饶有趣味。与古代大多数著述不标明文献来源的情况不同,《云仙散录》在每一条笔记的下面都注明所引书目,以示渊源有自。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标注详明的著作,自宋代以来就被认定是伪书。两宋之际的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指认《云仙散录》由北宋的王铚伪造。南宋著名学者洪迈在《容斋随笔》中也说:“俗间所传浅妄之书,如所谓《云仙散录》《老杜事实》之类,皆绝可笑,然士大夫或信之。孔传《续六帖》采摭唐事殊有功,而悉载《云仙录》中事,自秽其书。近世南剑州学刊《散录》,可毁。”对于《云仙散录》简直是深恶痛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更是罗列证据,一言定谳:“实伪书也。”当代学者也从不同角度论证该书实为伪书,所引文献也属伪造。然而武汉大学司马朝军教授则力排众议,著有《《云仙散录》详考》,主张该书并非宋人伪造,又使争论千年的话题再起波澜。

中华再造善本《云仙散录》

其四是文本之谜。自东晋以来,陆续出现慧远、周景式、刘遗民、张野、王彪之、宗测等人所撰《庐山记》(陈舜俞在朝代上晚于冯贽,不予考虑)。假设《云仙散录》并非伪书,其所引著作也都存在,那么《十三贤共注庐山记》注释的到底是哪部《庐山记》呢?带着疑问,笔者查阅了《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从中得知,周景式等人的著作在隋唐时期已经亡佚不存(仅在《水经注》《艺文类聚》等书中保留部分片段),只有《慧远集》一直都有著录,最大的可能是慧远的《庐山记》随其文集而流传。上述诸人中,慧远名声最高,影响最大,得到后世僧俗两界的普遍尊崇和敬礼。从这个角度来看,《十三贤共注庐山记》为慧远《庐山记》作注的可能性也是最大的。慧远有《庐山纪略》存世,现存 800 余字,记录了庐山的地理、植被、景观、人物、传说等各类信息,应当就是其《庐山记》的主要部分。

其五是作者之谜。”十三贤“都是哪些人?现在看来,这个问题难以找出答案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都非常熟悉庐山文献,极有可能是曾在庐山隐居读书的各位贤达。

总之,《云仙散录》是一部充满争议的古籍,其所引用的《十三贤共注庐山记》也充满各种谜团。如果《云仙散录》确属伪书的话,《十三贤共注庐山记》大概率是作伪者凭空编造的书名。

那么问题又来了。伪书还有存在的价值吗?且看国学大师的回答。陈寅恪说:“真伪者,不过相对问题,而最要在能审定伪材料之时代及作者,而利用之。盖伪材料亦有时与真材料同样可贵。如某种伪材料,若径认为其所依托之时代及作者之真产物,固不可也。但能考出其作伪时代及作者,即据以说明此时代及作者之思想,则变为一真材料矣。”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说得更浅显:“我们所以不能去伪书的理由:(一)用之已久,影响甚大。(二)用史的眼光看,作伪状况也是史。(三)可以考一个人或一种学说迁变的样子,可以知大家对于他的观念怎样。”

不论《云仙散录》是否伪书,它从产生到现在已经跨越千年,书中内容也已经被多种著作引用,书中典故被众多诗人融入诗歌当中,产生出广泛而深远的文化效果。因此,《云仙散录》依然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古籍,值得我们去阅读,去使用。

除了《十三贤共注庐山记》这两条引文,《云仙散录》中还收录多条有关九江的文献,抄录于此,以飨读者。

国家图书馆藏清刻本《云仙散录》

“飞云履:白乐天烧丹于庐山草堂,作飞云履,玄绫为质,四面以素绡作云朵,染以四选香,振履则如烟雾。乐天着示山中道友曰:‘吾足下生云,计不久上升朱府矣。’《樵人直说》。”

“田水声过吾师丈人:渊明尝闻田水声,倚杖久听,叹曰:‘秫稻已秀,翠色染人,时剖胸襟,一洗荆棘,此水过吾师丈人矣。’《渊明别传》。”

“少延清欢:陶渊明得太守送酒,多以春秫水杂投之,曰:‘少延清欢数日。’《渊明别传》。”

“龙窠石:中山僧表坚,面多瘢痕,偶溪中得石如鸡子,夜觉凉冷,信手磨面,瘢痕尽灭。后读《博异志》曰:‘龙窠石,磨疮瘢大效。’《庐山记》。“

“渊明拜火:陶渊明日用铜钵煮粥为二食具,遇发火,则再拜曰:‘非有是火,何以充腹。’《渊明别传》。”

“好李花致富:终南及庐岳出好李花,两市贵侯富民,以千金买种,终、庐有致富者。《耕桑偶记》。”

滑红彬

【作者简介】

滑红彬,1983年生,河北内丘人,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兼任江西省书院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地方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读后记】

《庐山记校笺》 作者:[宋]陈舜俞 撰;滑红彬 校笺

今年,滑老师的专著《庐山记校笺》出版,这是一部在当年庐山文化研究史上有重要意义的学术作品,已入选2023年度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本文想必是滑老师顺带的研究札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