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要不要打一打渣打的主意?

工行,要不要打一打渣打的主意?
2016年07月13日 15:08 耳易财经

渣打集团或被工商银行收购?

这几日有消息说“外电引述超过十二名并购专家分析,列举理论上可以进行并购的银行,当中渣打有机会成为摩根大通或工行的收购对象。”于是,找不到消息的最原始源头,一个并不确定的“理论上”、“或”成为了诸多媒体捕风捉影的对象。

就这样,渣打在诸多媒体的报道中被“被”了。

日子不好过之渣打危机

生于伦敦,长于英国,立名与欧洲,成名于全球。就是这么一家具有84000名员工,160多年历史的全球大金融集团,最近也没抵抗住英国脱欧的负面影响,股价一直走低,让许多潜在买家蠢蠢欲动。英国脱欧可谓是给原本就举步维艰的渣打雪上加霜。

图一:渣打营收困难

2015年渣打营收从182.4亿美元下跌至154.4亿美元,而运营成本则从107.5亿美元小幅下跌至104.8亿美元,由于不良贷款的数量剧增,其2015年净损失为23.6亿美元。渣打还表示,2016年的盈利“仍将疲弱”。

实际上,渣打寒冬早在2013年就已经上演。

由于韩国银行业整体衰落,渣打第一银行的收益直线下降。想当年,渣打收购韩国第一银行时付出的是1.87倍净有形资产,2013年不得不为此计提了10亿美元的商誉减值损失(关于商誉减值这个事情,耳易财经会专开一篇科普)。这还没有完,第一银行业绩2014年继续下滑,渣打无奈只得再次计提7.6亿美元的商誉减值损失。两次商誉减值损失计提的额度相当高。此后,渣打2013年实现利润71亿美元,较2012年的75亿美元出现了下降,也是渣打十年来第一次下降。寒冬已至。

应对寒冬,渣打从2013年开始,进行了全球范围内的裁减部门、缩减开支。2014年,渣打宣布出售或关闭其在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德国和韩国的消费者金融业务,在黎巴嫩的零售银行业务,中国台湾地区的零售证券业务,在巴基斯坦的商业租赁子公司,以及在日内瓦的私人银行业务和各种中小企业投资组合。尽管如此,2015年渣打的业绩依然难看。税前利润连年走低,2015年税前利润为负,也就是亏损15.23亿美元,和去年相比税前利润减少了136%。不禁让人想到,裁剪部门、缩减开支省下的钱哪儿去了。也不禁让人觉得,渣打多少有点儿“积重难返”。

工行国际挺进

中国工商银行早已经跻身全球之首,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盈利最多的银行。和寒冬降临的渣打银行相比,工行恐怕是如日中天。

图二:中国工商银行2015年财务概要

工行近年来净利润持续增长。2015年全年营收6687.33亿元,净利润2777.2亿元,按此计算,每日净利润7.6亿元。“宇宙行”可是很辛苦的赚了这么多亿呢!全年营收是阿里的六倍,甚至每天的净利润都是阿里巴巴每天营收的一倍。

除此之外,工行国际化也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图三:工行帝国

根据年报,2015年工行又有5家境外机构开业或获颁牌照,成为境外机构覆盖范围最广(直接和间接布局覆盖6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资银行;完成收购标准银行(StandardBank)公众股权交割,搭建了全球化交易业务平台,正式涉足全球商品和货币市场交易业务;完成对土耳其Tekstilbank 92.8169%股份收购,成为首家在土耳其设立经营机构的中资银行;共在6个国家获得人民币清算行资格,形成了覆盖亚欧美三大是去的人民币清算网络。

2016年5月16日,工行旗下的工行标准银行(ICBC StandardBank)与巴克莱银行达成协议,买入巴克莱银行在伦敦的金库。而工行标准银行不正是2015年才收入工行队伍的吗?收购南非标准银行无疑是工行通过并购国际银行实现交易业务的全球化的第一次尝试。试过手后,也不知道工行是否会对渣打感兴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