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丨曲洋 编辑丨云横 编审丨云顶
“风格独到,令人难以忘怀,喝了还想喝,越喝越好喝。”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专家组成员王贵玉放下品酒杯,发出这样的感慨。

▍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专家组成员王贵玉
这是“好酒中国行科学考察之国家名酒评委”走进贵州习酒活动的一幕。这句朴素的评价,恰似一枚跨越时空的钥匙,开启了习酒从大山深处走向全国名酒殿堂的传奇故事。
传奇故事的背后,则是源于习酒品质的不断进化。探寻习酒“越喝越好喝”的奥秘,离不开习酒在坚守品质之路中的“变”与“不变”。
习酒何以“越喝越好喝”?
敬畏品质的“不变”之道!
据酒业家了解,参与到本次活动的全国评酒会评委包括了酒业大师,第四届、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季克良,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专家组成员王贵玉,第四届、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张国强,第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胡义明。

多位参与过第五届全国评酒会的评委共同品评习酒的场面,不禁也让人把回忆拉到了36年前。
1989年1月,第五届全国评酒会在安徽合肥举办。习酒在这次评酒会上大放异彩,得到了评委的一致认可与肯定。
在当时的评酒记录中,第26轮5号酒样为习酒的参评酒体,评委会给出了“酱香突出、细腻、醇厚、余香悠久”的评语,并得到了91分的高分。
在时隔36年再次品评了习酒的产品后,胡义明表示,他专门翻了1989年第五届评酒会的评酒记录,他本人当时对习酒评价就很高。如今跨越36年,胡义明对习酒的评价依旧未变。

在这种“好评不变”的背后,是习酒对于产品品质与质量的敬畏始终没有改变。
习酒诞生于1952年。彼时,习酒先辈以“二郎滩头创大业”的勇气,苦心钻研酿酒技术,徒步往返几十公里的地方去挑粮。凭借敢为人先、艰苦奋斗的精神,习酒一步步发展壮大,更把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刻进了骨子里。此后,纵然濒临倒闭,习酒人也从未放弃对品质的追求。
“秉持古法、工料严纯,醉心于酒、勇攀至臻”“敬畏自然、崇尚科学,坚守工艺、精益求精”。这些在《君品公约》与习酒《质量誓言》中的表述,更是早已成为根植在每一个习酒人心中的质量准则。

七十余年来,习酒厚植“质量就是生命”理念,坚持优质优产、加强质量管控,把质量放在企业发展的第一位。在日常的生产中,习酒更是将“三全三检三服从”贯穿于生产管理的全过程,让产量、速度与效益均服从于质量。
让习酒“更好喝”!
习酒守正创新的“变化”之道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王贵玉给出习酒“越喝越好喝”的赞美外,第四届、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张国强也在品评后表示,花香、蜜香就是习酒的酒韵,是习酒独特的酿造工艺带来的。

▍第四届、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张国强
酒业泰斗、第一届/二届/三届/四届全国评酒会主持专家周恒刚先生之女周心明也有着相同的感受,她说道:“习酒香气层次丰富,基酒融合多种香气,逐渐显现,带来享受、舒适、飘逸之感,甚至有幸福感。”

▍中国食药促进会发酵食品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酒业泰斗、全国评酒会主持专家周恒刚先生之女周心明
这样的“酒韵”,离不开习酒一直以来对于品质的积累与创新。

一直以来,习酒都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产品质量方面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用科学的力量赋能品质。从1978年成立生产技术组到1990年设立科研所,从2003年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到2022年建成投用习酒科技中心再到近年来连续召开集团层面的科技创新大会,习酒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精进。
“酒企要做好‘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习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地强就表示,习酒的发展史也是创新探索史,习酒实现百亿营收、千亿品牌价值就源于创新的有力支撑。

▍习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地强
酒业家了解到,目前,习酒的创新平台、创新管理体系已渐趋完善,不仅搭建了“2+3+N”的创新平台,还与北京大学共建“酱酒行业数字化转型联合实验室”,与多个科研院校机构建立技术合作,在酱酒生产的多个领域实现了突破。
习酒的创新,一方面是探索开发新兴酒饮,开展酿造微生物多样性、体系稳定性和代谢机制解析,用通俗方式向消费者讲清酱酒技术内涵。另一方面是推动数字化转型,持续探索机械化、智能化酿造,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加快实现从生产到营销的全链路数字化,打造习酒创新“风味”。
值得注意的是,习酒还重视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让创新的成果赋能习酒的品质。
“习酒的品质从何而来?除了传统匠心的坚守,还源于敢于开拓创新的巨大勇气。”第四届全国评酒会配制酒评委高军表示,走进习酒科技中心,很多现代化的白酒产业技术应用呈现在眼前,微生物组学技术、AI、5G,让人耳目一新。

在高军看来,习酒科技创新理念的践行和产业技术突破,已经为行业提供了一个传统酿造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可以看出,习酒的“守正固本”与“创新求变”相得益彰,既铸就了其历久弥坚的卓越品质,亦使得习酒那独特的东方酒韵更加醇厚绵长。
品质进化无止境!
习酒以三大底气炼就“君子之品”
从1952年建厂时的小作坊,到如今成为200亿级的中国白酒头部企业之一,习酒用70余年书写了一部“品质进化论”。而今,习酒更展现出更宏大的品质雄心。
三个多月前,汪地强在习酒2025年全国经销商大会上发出了新的质量宣言:“习酒的产品品质、质量只会越来越好。”
而当下的习酒,也确实拥有说出这句话的自信与底气。

自信与底气,来源于习酒精益求精的技术人才团队。发展至今,习酒已经拥有超过1.5万名员工,这些习酒人是习酒质量的守护者。更为重要的是,在习酒的团队中,目前已拥有国家级评酒委员22人,贵州省评酒委员、正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2000余人。
不仅如此,习酒集团的高管团队多为技术出身,尤其是汪地强与万波,两人均是酒业资深的“技术派”,不仅在生产和质量管理上造诣颇高,而且从业时间久,经验丰富。两位高管对品质的重视,也是未来习酒品质持续进阶的一大关键因素。
自信与底气,来源于习酒日益强大的企业实力与酿造规模。近年来,习酒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中国白酒“200亿俱乐部”的成员,是中国白酒头部品牌的代表。
目前,习酒已经具备了7万余吨优质基酒年产能、6万余吨年包装能力及35万余吨基酒贮存能力。今年,习酒“十四五”技改扩产项目二期也将启动,推动习酒朝着10万吨年产能的目标迈进。习酒几十年来不间断的生产酿造,为习酒积累了丰富的老酒和年份酒资源,这些都将成为习酒产品品质越来越好最大的保障。
自信与底气,更来源于习酒的君品文化力量驱动。习酒立志做“酒中君子”,以“君品文化”为引领,习酒人“知敬畏、懂感恩、怀谦让、行怜悯”,始终以一颗“君子之心”酿造“君子之品”。
君子之品,东方习酒。从历史的回响中走来,我们看到了习酒的品质进化。从“本来就好喝”到“越来越好喝”,习酒在70多年的发展中,不断锤炼品质,打磨产品质量,朝着“更好喝”的品质新时代迈进。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