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策略“开门黑”?

量化策略“开门黑”?
2024年02月02日 21:44 海川HighTrust

如果你对2024年的行情有所期待的话,那么开年的第一个下马威就会来的着实让人猝不及防。开年第一个月已经结束,主要股指普遍下跌,自动赎回型期权产品(snow ball结构产品)等金融衍生品不断敲入,杠杆仓位、融资盘被迫平仓的消息不断,市场情绪陷入悲观。

不过最让人诧异的是,量化策略也遭遇了“开门黑”,一改往日超额优秀的稳定表现,同样遭遇了大幅回撤。这背后的原因如何解释,该如何避免?

小盘股的崩溃

简单来说,不论是量化多头、量化选股还是量化指增策略,过去几年中的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于分散投资的小盘股,而回撤也来自于此。

今年一月,全部A股平均跌幅超过20%。具体来看主要指数跌幅:

上证指数-3.1%,

沪深300-6.3%,

中证500-13.5%,

创业板指-16.8%,

中证1000-18.7%,

中证2000-21%,

万得微盘股指数-21.3%。

可以看出今年一月,越是市值小的小盘股票跌幅越大,越是大市值的大盘股跌幅越小,反应到指数上就是小微盘股指跌幅甚大,大盘、超大盘股指跌幅较少,两者之间差距超过18个百分点。

复盘一月份的行情,在交易规模萎缩、市场情绪不振、杠杆资金持仓不断清盘离场的情况下,神秘资金入场拉升中字头板块、大金融板块护盘,以至于指数不跌的那么难看。以中字头股票为主要成份股的中特估指数1月上涨0.9%,以银行、券商、期货、保险、资本控股型上市公司等为主构成的金融指数1月上涨1.26%。

为什么小盘股就这样被抛弃?当然是因为市值小、盘子小、权重小,如果拉升这些板块,对于指数的影响不大,当股市普跌、开始救市,而救市资金和力量又不足够时,放弃这些板块,集中火力选择“傻大笨粗”的大盘权重股,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必然选项。

另外就估值水平来看,中字头、大金融板块估值相对较低、机构资金套牢盘少,绝大部分都是央企国企、国资控股,对大盘指数影响较大,选择这个板块主动出击、拉升带动指数,也是天然的“政治正确”。

抱团瓦解和流动性危机

在2019年-2021年初的行情中,以大盘蓝筹、茅指数为代表的大白马,成为各路资金追逐的对象,机构抱团买入,左脚踩右脚、右脚再踩左脚就这么上天了。之后随着涨幅过大,买卖出现分歧,基本面跟不上狂热的预期,增量资金不足等因素,抱团股慢慢瓦解,甚至出现一天杀一只大白马祭天的行情。

然而,抱团以另一种意想不到的形式继续存在,这就是量化策略在小盘股上的扎堆。股票量化策略持仓周期较短,对股票的流动性有一定的要求,研究各类超额收益因子纳入模型,分散投资、每只个股持仓相对较少,不以人的主观判断而是采用程序化交易,这天然使得量化策略倾向于在波动率相对更高、数量更多的小盘股上面建仓、进行交易。

比如,有很多挂钩指数的量化选股、量化指增策略的产品,在市场范围有限、指数成分股有数量上限的情况下,随着资金规模增加,策略总会到达一定的规模容量上限,超额收益获取的难度会随之上升,甚至出现收益下降。

如果规模过大,又要分散投资,原本是挂钩中证1000的产品,可能就要在指数成分股之外买入其他股票,这会风险敞口的加大,如果策略带有对冲效果,此时用股指期货对冲效果可能就会出现偏差。

但如果不在成分股之外买入股票,又会导致持仓不够分散、相对开始集中,此时的量化策略获取超额就会变得更难,甚至船大难掉头,某种程度上从量化变成了主观策略、从程序化交易变成了长期持有,偏离了策略本意,也会加大风险。

而在今年一月的行情中,中字头板块、大金融板块拉升上涨,小盘股跌幅过大,这对于扎堆在小盘股上的量化策略而言,意味着风险敞口的过度暴露,面对市场的普跌来不及应对,就只能是泥沙俱下。

同时,存量市场环境下,市场交易流动性都集中在大盘股,小票的流动性稀少,少量的卖盘就会导致快速下跌,过度的暴露导致卖出变得不容易,而且不容易锁定价格,无法在需要时以期望的价格进行买卖,只能被动承担价格的高波动,容易出现过多的回撤。

量化的超额并非牢不可破

量化策略有很多种,获取超额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但在小微盘股上面的风险暴露,确实是最近一两年来不少量化策略的共同点。

同样的原理,假如量化选股策略或是量化指增策略,持仓偏向于小微盘股,而且持股数量众多,假如在1500-2000只,如果是在中证2000指数成分股内选择,但是因为没有中证2000的股指期货或期权衍生品,最多只能用中证1000股指期货/期权进行对冲,就必然存在对冲效果不够好的情况。

如果都是在中证1000成分股之内选择,分散化投资要求持仓股票数量众多,那必然也会选择更大盘或者更小盘的股票,也会导致风险暴露和对应股指不完全一致的情况。尤其是在小票平均跌幅更大,中大盘指数跌幅较小的时候,过多的小微盘股暴露,必然会有更多的回撤。

不仅是量化策略,股票市场中性策略、股票多空策略,同样会受到这种对冲成本的影响,以及流动性偏向、市场风格变化带来的回撤风险。

总体来说,对于某一种策略的固守并不可取,要做到跟随市场风格的变化,避免扎堆和过度的风险暴露,选择相对均衡的策略组合,才能获得更持久的稳健收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