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展现了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的大国担当。
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充分认识实现“双碳”目标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既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又要脚踏实地扎实推进,辩证把握好“四对”关系,确保如期实现“双碳”目标。
把握好“大”与“小”的关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破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抉择,是在能源资源、气候环境等多重目标约束条件下推进的全局性战略性工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必须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从事关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全国“一盘棋”,锚定“3060”目标,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加快完善“双碳”政策制度体系,发挥地方、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汇聚各方力量,稳步有序推进。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各地产业结构、资源禀赋、能源结构、减排潜力等千差万别。各地区、各部门要立足全局,强化战略思维,牢记“国之大者”,多算大账长远账,善于把地区和部门工作融入国家整体工作布局,处理好谋“全局”与谋“一域”的关系,既要自觉服从、服务大局,又要立足本地区、本系统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双碳”行动计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分阶段、分领域、分层次抓好实施,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国实现“双碳”目标做贡献。
解决好“立”与“破”的关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其实质就是重塑我国的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决非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笔者认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把握好步骤节奏,先立后破,持续推进节能减排降碳。首先,要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优先目标,明确方向,解决好“立什么”的问题。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核心,以降碳为根本,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前提,以提高社会公众意识为基础,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从“转、换、变、简”等方面着力,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一是在发展模式上“转”,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绿色低碳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由高碳向低碳、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二是在能源供应模式上“换”,稳妥有序地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优化能源结构,逐渐地提升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逐步摆脱对高碳能源的过度依赖。三是从消费模式上“变”,积极地推动现代服务业和绿色消费等的发展,切实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四是在生活模式上“简”,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双碳”工作的支持认同。
其次,要在确保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严控增量项目和化石能源消费,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既要解决好“破什么”的问题,又要避免因减碳带来的发展“失速”、转型“脱轨”等问题。同时也要切实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以及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可能伴生的经济、金融、社会风险,确保安全降碳。
认识好“长”与“短”的关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须积极主动作为,既要看到优势、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又要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笔者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持续推动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启动全国碳市场交易等,“双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具有制度、资源、技术、市场等多方面优势。一是制度优势。加强战略谋划,从国家层面颁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后续还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充分彰显。二是资源条件优势。我国幅员辽阔,水能、光能、风能、生物质能等资源丰富,地域分布广、发展优势潜力大。三是技术潜力优势。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及相应产业链,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掌握了一些核心技术。
四是市场活力优势。自2011年始,我国陆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启碳市场试点,碳定价、碳排放交易等机制逐步建立,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交易,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碳排放全面降低。
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十四五”时期,我国已进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经济结构实现由“量”向“质”转变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期、窗口期。科学推进“双碳”工作,需保持战略定力,既要坚定不移推进,又要做到稳中求进,确保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笔者认为,首先,要统筹处理好战略与策略、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科学制定远景目标,合理设置阶段性目标任务,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又要在关键处落好子,确保二者之间有效衔接,以长远规划引领阶段性任务,以战术目标的实现支撑战略目标的达成。其次,要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把握好近期目标和远景目标之间的时序关系。既要立足当前,一步一个脚印,从解决当下突出问题入手,聚力打好“攻坚战”,完成阶段性任务,积小胜为大胜;又要着眼长远,把握好减排降碳的节奏和力度,驰而不息打好“持久战”,实现长远目标。
再次,要突出应用导向,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加快绿色低碳技术革命,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加大绿色低碳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推动能源资源、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实现低碳循环发展。加快构建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进一步释放发展动能,拓展发展空间,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顾洪英、朱天莹,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十八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学习,如侵权,请联删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