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训⑥ | 这样的课表,高手也紧张!

夏训⑥ | 这样的课表,高手也紧张!
2024年06月24日 12:12 98跑

还没开始发力,“夏训”第一阶段周期训练来到最后一周,是不是觉得又浪费了一个周期的训练。通常在结束周期训练时,专业运动员会进行一场“测验”,来检验此前的周期训练成果。那么,遇到“测验”,你会紧张?

即便在专业运动队,依然有部分心理素质欠佳的运动员,训练水平非常高,但是一到正式比赛,就容易发挥失常。因此,教练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就会在日常训练中,按照比赛要求,定期进行“测验”,以此来提升运动员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今天98跑邀请2002杭州马拉松首届男子全程冠军,1999年全国城市运动会男子5000米冠军,1998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5000米亚军、10000米亚军,现山东体育学院副教授钟海波老师(5000米PB 13:56.85、10000米PB 29:16.09)和大家谈一谈“测验”前的心理斗争。

钟老师认为:遇到重点课,或者“测验”,像我们这样的专业运动员也会紧张。做运动员时期,最怕“星期六”的课。

那时候,山东队一周13次训练,早上基本都是有氧训练,距离在16~20公里,周一、周三、周五下午是慢跑训练(济南千佛山、植物园等),周二和周四下午是中短距离间歇训练(比如:400米间歇、800米间歇、1600米间歇等)。

周六的课表基本是专项跑“测验”(例如:针对1500米主项的运动员,教练会安排800米~2公里不等距离的计时跑;10000米主项的运动员,会安排5~12公里不等距离的计时跑),训练强度类似于比赛强度,就是全力跑。

那时候,由于队里有大师哥夏丰远、师弟窦兆波等男子5000米、1500米全国纪录保持者,大家的实力都很强,每次“测验”都互不相让。所以,每次到了周六“测验”前,就开始紧张了。

钟老师认为:遇到比赛,或准备日常训练中的“测验”,适度“紧张”利于出成绩,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比较看着“测验”或比赛结果,赛前准备会更加充分。

比如:会选择最舒适的装备,更注重赛前作息习惯等。此外,相比于训练,“测验”和比赛时,人的专注度和拼劲也会更高,这个些因素都利于出成绩。

当然,我们也不能过于“紧张”,不然也会影响到成绩。个人建议:克服“紧张”可以从三个方面做起。

第一,肯定和相信自己的训练表现,比赛就是训练的真实写照;第二,可以换位思考,每个人都会“紧张”,不要背上赛前睡不好等各种心理负担;第三,转移视线,关注训练和比赛以外的事情。如:看看影片、打打牌、听听歌等。

总之,“紧张”是运动训练和比赛的一部分。运动员运动水平越高,比赛竞争越激烈,承受的比赛任务越重,越容易产生“紧张”心理。所以,我们要科学、正确、客观地看待这个现象。

同时,缓解“紧张”心理的最好武器,是不断强化自身运动能力,很多时候自信来自能力,能力可以缓解压力,当我们的能力远远高于对手时,“紧张”心理会慢慢消失,随之而来的是,比赛时会更加兴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