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让民法典点亮生活

【芙蓉国评论】让民法典点亮生活
2024年06月11日 17:57 娄底新闻网

“债务纠纷怎么解决?”“奖金算不算夫妻共同财产?”“未成年人高额消费能否返还?”民法典像一部法律生活指南,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法治素养和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走近你我,走进生活,走入人民的心中。

让民法典点亮生活,深入了解不可少。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详实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这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也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经过四年实践,全民依法办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已然成为社会新风尚。

让民法典点亮生活,普法宣传不可少。每年的5月都是民法典宣传月。今年,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2024年“民法典宣传月”工作方案》,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重点,部署开展第四个“民法典宣传月”活动。群众在哪里,普法宣传就在哪里。我们要通过“丰富线上+重视线下”的普法模式,齐头并进,打通普法宣传工作“最后一公里”。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打造了“互联网+文化产品”的普法新模式,制作发布普法情景剧、动漫短视频等文化产品,将精选的普法文章和视频推送,让更多人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可以用法治数字报刊、普普法微博、普法电视栏目、普法微电影等多种载体,开展“指尖普法”,让民法典“触手可及”;可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悬普法横幅、发放普法环保袋、举办普法演出、律师现场提供法律咨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营造踊跃学法、全面知法的良好氛围。

民法典姓“民”,它起源于人民,也服务于人民。正是因为民法典,我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都有了保障;正是因为民法典,我们出生、成长、工作、结婚、养老,人生各个阶段都有了保障;正是因为民法典,它为我们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让我们有拥有了法律的“保护伞”,生活的“护声符”,它就像一束光,点亮着每一位公民的生活。(谢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