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这座博物馆,用“设计”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西安这座博物馆,用“设计”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2024年05月18日 14:53 新浪陕西教育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现代化进程急剧变化的当下,传统文化依然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激发出更多创意灵感、想象和思考。2022年11月,西安欧亚学院设计博物馆全新升级后增设的中国馆,即是一处连接历史与当下、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高地。今天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我们与你一起回顾设计博物馆中国馆设立两年来,在藏品陈列展示、探索文化创新、开展公教活动中,为欧亚师生、社会大众和城市发展所呈现的丰沛文化能量和教育行动。

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海报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致力于教育与研究”(Museums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强调文化机构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多年来,设计博物馆正成为西安这座城市培养公众好奇心、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推动建设知识无障碍分享,创新讲好传统文化故事的一处重要美育场所。

设计博物馆中国馆入口

很多第一次步入设计博物馆中国馆的观众会发现,这里深邃、幽静的空间氛围,仿佛一瞬间带你穿越回久远的历史长河中。

峄山刻石拓片 秦 / 北宋郑文宝摹本

汉砖

“大众传播的肇端单元

从先秦的陶罐、拓片,到汉代的彩绘空心砖、骨签木简;从唐代《金刚经》的复刻本到金宋的纹镜,清代的罗盘、民国的印版……中国馆200余件不同类别的藏品,以汉字的发展为脉络,向大众展示了纸张发明之前古人们记录、传递信息的多种媒介,中国汉字从象形走向抽象的演变,及至印刷技术发展下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印本等多种形式的内容载体,体现中国传统汉字及其载体的渊源流变。

另外,中国馆第四部分“现代设计的兴起”,展示了20世纪20至30年代琳琅满目的月份牌、商业招贴、书籍、画报杂志等藏品,借助于图像、色彩、字体、版式等设计元素所呈现的视觉形象,观众得以窥见这一时期设计师们兼收并蓄、不断创新的探索精神,他们的不懈努力奠定了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基础。其中,绝大部分是著名导演高小龙先生寄展的个人藏品。

自人类文明初始,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便从未停息。文字作为信息的载体,终结了人类模糊、局限的记事方式,为信息的长时间和远距离传播提供了可能。拥有四千余年悠久历史的汉字,其独特的表意体系维系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在设计博物馆馆长党晟先生看来,“所谓文化传统,必定是自古及今一脉相承、对当代的社会生活仍持续发生影响的事物。汉语汉字是我们最可宝贵的文化传统,作为设计博物馆,更有必要考虑展示设计师如何处理汉语文本的问题。”这也是中国馆设立的初衷所在。

设计博物馆中国馆

行走在中国馆,光影交错间,汉字的书写与表达,在瓦当、竹简、碑拓等陈列里被拆分成设计模块。在藏品的选择上,相比于文献或考古价值,设计博物馆优先考虑其设计价值。“比如一楼展示的秦代陶罐,我们选择的依据首先是器物上的纹饰和文字信息,而非器物本身。”另外,“你可以看到残缺的瓦当也被作为藏品,因为其中残存的文字对今天的设计师仍有启迪意义。”党晟先生说。

上:陶罐 秦代 / 下:“长”字瓦当残片 汉代

中国古代虽没有明确的关于设计概念的界定,但很早就存在“技艺相通”的观点。《周礼·冬官·考工记》提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设计博物馆中国馆立足汉字与媒介的发展,呈现中国设计的美学精神。党晟先生期待,“博物馆既能成为回望历史、致敬经典的时空长廊,也能成为观摩切磋、激发灵感的创意空间。”

西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汉字绕不开的源流所在。长安的仓颉造字台,流传着仓颉造字的传说;碑林的书法石刻,是书法艺术的殿堂……汉字从这片千年厚土上生发延绵,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凡此种种,让西安与汉字有着独具特色又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汉字作为视觉元素,其外化形态又独具生命力与超凡美感,使其成为视觉艺术设计领域的重要一脉。

△2023年7月,XI'AN TDC Award 2023 汉字设计奖开幕式现场。现场嘉宾围绕“汉字”、“设计”、“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与设计的关系”等主题进行沙龙对谈,共同探索汉字设计传承与发展的新想法与新路径。

△ 2024年1月,XI'AN TDC Award 2023 汉字设计奖颁奖典礼现场。西安欧亚学院董事长胡建波教授(左一)、「Local 本地」创办人宋群先生(右一)为XI'AN TDC Award 2023“主题汉字”组别获奖者颁奖。西安欧亚学院荣获XI'AN TDC Award 2023特别奖 汉字文化贡献奖。

设计博物馆中国馆的设立,为欧亚传承和推进汉字文化创新、探索汉字在当下生活中的多元生长提供了重要的载体支持和更丰富的表达方式。

2023年7月,在汉字始祖仓颉故里——陕西白水仓颉庙,由西安市平面设计协会发起,西安欧亚学院参与协办的 XI'AN TDC Award 2023 汉字设计奖,以“汉字世界”为主旨,力图发掘汉字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美学价值,以期看到不同国别、地域、文化视角下,汉字被赋予的全新生命力。最终,9位参赛者获得以西安欧亚学院校训“和而不同”为创作主题的全球赛道奖项,他们的创意诠释了“和而不同”更多样的精神文化内核。

《和而不同》作品  作者 | 劉小康

设计博物馆还与城市在地文化资源链接,向大众普及中国设计历史,展现当代中国设计的活泼生态。2023年11月,设计博物馆举办了《得收奇效——〈良友〉画报中的中国现代商业广告设计艺术》特展,借由高小龙先生收藏的《良友》画报中的广告,回溯百年前洋溢着浓厚海派精神的生活场景,为当下的字体设计与艺术创作带来新的借鉴与启发。

《良友》是中国第一份现代新式综合性画报,也是最早开始使用现代美术文字的出版媒体机构。在没有电脑的年代,设计师们用手绘广告、手绘美术字创造出介于商业和艺术之间的商业美术。

《良友》画报中包含了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现代美术字,这些字体设计也吸引了党晟先生的注意,“它与设计博物馆中国馆古代部分特别是宋元以后的版刻、雕版印制的书籍字体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同时也有大胆的创新,比如对汉字进行解构,或用几何形态代替汉字的线性笔画,一定程度上受到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一直到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风格流派的影响。”这些广告作品所呈现的图像、版面、视觉效果,传递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趣味与艺术思想,以及设计先驱者们大胆探索的精神、追求创新的热情和活力。

2024年4月,欧亚还携手9位收藏人共同呈现声·生《汉声》书籍共创纪念特展,50余部《汉声》杂志的珍藏书目在行政中心大厅铺展开来,致敬杂志对中华民间文化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其中不仅可以看到《美哉汉字》专辑的展示,每期杂志的封面字体与内容也都有着充满设计思考的深度探究。“希望你们在观展、与专家学者对话的过程中,能够发现作为艺术设计和文化工作者应有的态度和决心,即艺术最重要的途径不是从众,而是寻找自我热爱,追求愿意求学、愿意传播、愿意尝试的一生。”西安欧亚学院董事长胡建波在《汉声》书籍共创纪念特展开幕式上的致辞,也希冀年轻的艺术设计专业师生和爱好者们未来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播者,为本地文化自豪和骄傲。欧亚以设计博物馆为原点,链接起更多的在地创意力量,探讨教育视域下有关设计的创新思辨,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更丰富内涵。

党晟先生在设计博物馆向工作坊学员讲述印刷术历史

“我们的社会今天能如此发展,正是在前人的脚印下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而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确实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5月17日,在设计博物馆中国馆,20余位欧亚师生和市民朋友驻足停步于唐宋卷纸印本间,听党晟先生娓娓道来印刷术的历史脉络与发展进程。此时此刻,透过古拙遒劲的文字与浑朴精美的图画,字纸间的意蕴美学尽数显现。

当天,设计博物馆举办的古法造纸与印刷体验工作坊,学员们不仅了解了中国印刷史的渊源流变,还在实践导师、中国金属活字印刷术代表性非遗传承人魏立明的指导下,学古法造纸技艺,制作出一张张独一无二、富有巧思的手作花草纸,在纸墨之间完成了对中国传统字纸文化的温暖观照。

这次以设计博物馆中国馆展陈单元为背景开展的工作坊课程,是设计博物馆围绕西方现代设计、中国汉字文化内涵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的缩影。设计博物馆之于大众的意义,不止于“去到现场,看到实物”,更努力探索大众与设计之间的对话通道,通过不定期举办专家讲座、公教工作坊、儿童艺术课程等,为更多的师生和市民朋友普及艺术设计知识,汲取创意表达灵感,感触美的设计在生活中的运用。

儿童视觉艺术实验班孩子们在中国馆

从2021年3月至今,欧亚人文教育学院儿童视觉艺术实验班已开展了多场设计博物馆专题课程,包括椅子的故事、汉字的演变、文字与图像、威廉·莫里斯的“植物王国”等内容。2023年6月“汉字的演变”主题课,老师们从“汉字字体演变”“雕版印刷、活字印刷”“作品印制”等环节开展课题实践。孩子们和老师围坐设计博物馆地上,用陶泥、宣纸、颜料、泥板机、铅笔等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认识“春夏秋冬”四个字的字体演变,用活字印刷的方式将儿童对艺术的表述用不同字体在宣纸上拓印出来,启发孩子们发现汉字的天然意趣,感受和理解中华文明的内核与精髓。

艾德艺术设计学院“设计史课程及“设计实践”课题学生作品

另外,艾德艺术设计学院的“设计史”课程,也将设计博物馆作为教学的第二空间,让学生面对真实的藏品,在沉浸式的环境中提升专业理论素养。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海报主元素“M”,象征着博物馆向世界传授的多元化知识谱系,抽象的构图隐喻为博物馆贮藏着浩繁信息,等待人们的探索和分享。

作为服务型的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设计文化的机构,设计博物馆在展示东西方「活」的设计的同时,提供了一个观察当时、当地设计美学的视角,呈现有关「设计」的多姿风貌。正如艺术家、Local本地创办人宋群所言,“今天的欧亚设计博物馆,已具有一种路标的象征意义。越来越多的高水平展览,越来越多的优秀年轻设计师,因为设计博物馆,慢慢聚拢在欧亚,这才是最好的教育,润物细无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