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佣网:对《为什么经济学家越来越没用》逐条批驳!

无佣网:对《为什么经济学家越来越没用》逐条批驳!
2017年09月04日 15:06 用户2719388397

前几天一篇题为《为什么经济学家越来越没用》的文章在网上热传,尽管其错误并没有引得一位经济学家进行批驳,然而无佣网在看过该文章之后决定对其逐条批驳。《为什么经济学家越来越没用》原文请查网上查看,以下是无佣网经济学家群内简单的批驳内容。

经济学大师:张五常教授

批驳内容

1的错误。经济学家只能说为什么,创新的环境应该是什么样的,而不是什么样的。所以作者把经济学家放到发明创造技术层面是错误的!在现代经济制度中,合约理论、政策制定、产权界定、资产转让等等都是经济学家的研究理论的具体应用,为什么说经济学家没有用?是不是作者生在这种环境里,觉得理所当然,还是缺少观察的眼光看不到?

2的错误。真正的经济学家,其实事实证明了凯恩斯的错误,作者用有比没有好逻辑很不对。好心办坏事的政策要它何干?东北发展轻工业的资源禀赋是错的,资源禀赋本身就是不对的,是不是说沙特应该发展纺织业,人家油多呀?为啥沙特没能发展出制衣产业个高级油产业呢?

3的错误。关于马克思理论说的模糊,不过马克思核心经济思想错误的,前面的文章已经有所批判,后面遇到无佣网各经济学家会再进行批驳。斯密的劳动分工是比比较优势理论更加有用的理论。中国事实证明,只要有分工,就可以发展出成功的产业。比较优势理论比资源禀赋重要,资源禀赋其实一点也不重要。没有资源都没关系。这可以用数学来证明,经济学来解释清楚。

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

4的错误。马歇尔的那个剪刀手理论完全是错误的。供给与需求是硬币的两面。 当价格足够低时,供给者都会变成需求者,价格足够高时,需求者都变为供给者。所以,需求与供给是硬币的两面,是一回事。我们是生产者我们也是需求者!这个颠覆你的思维了吧?[坏笑]社会化大生产都会说,真正理解贯通者很少。

5的错误。论点太多,都用一句话概括吧。流动性偏好是个伪理论。凯恩斯的需求不足是把硬币的两面切开看,这是完全错误的。储蓄是投资,投资也是储蓄。凯恩斯非把储蓄看成需求不足,这是扯淡理论出现的原因。其实都是一回事。这就是凯恩斯理论大多扯淡和模糊不清的扯淡。

6的错误。90年代彼时中国靠增量增长,就是物质不够丰富。中国走出亚洲金融危机恰恰是反凯恩斯,但同时设计地役权领域的铁公基是经济增量的需要,现在再试试看,就没效了。

7的错误。全世界都知道70年代的滞胀已经把凯恩斯送进了坟墓。作者无赖不承认没关系,从分析方法入手就知道货币紊乱的后果,不承认没办法

8的错误。70年代后经济学没死。但说数学被乱用入经济学,造成解释无力是事实,这句对。

9就不说了,洗脑使的。

后面几条的错误。经济学是研究人相关的科学,统称为社科学。社科学的实验是社会,只有靠观察实现。自然科学可以从实验中获得数据,可重复实验获得。这是社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根本不同。社会可以实验吗?不能。这也是社科学非常考验人之水平的地方。作者不懂吗,他只是对目前的主流经济学有些失望而已。真正的经济学理论不多,但错误理论混杂其中往往让人臆想非非而已。

市场永远不会错!记住这句话。错看的人只是没有把影响市场运行的内部因素研究明白,就说市场错了。这是懒惰吧!

为费雪平反

还想为有个人平凡,费雪。费雪方程式是教科书必备内容,该主真的绝顶聪明啊!但他没有传承人。他的方程式厉害,经济理论也够牛逼。但是要注意,费雪的方程式都是硬币的两面,就像凯恩斯那厮使用的货币流量乘以流转次数等于价格乘以物品数量一样,很多人把这一个完整的硬币硬给掰开搞成两个调控措施,这是宏观经济学(凯恩斯学派经济学)最无耻的地方。数学用于经济造成悲剧可见一般。

经济学大师:埃尔文·费雪

有为的政府,主要的就是打击利益帮派山头,保证地区的相互竞争,提拔有为之地方大员。解决涉及地役权的电力、水利、交通、征地等领域。还有就是安保。其它领域少插手。把正事办好就行了。其它交给市场做。互联网恰恰是政府没管才发展起来的,那篇文章居然把经济学家的作用搞成了发明创造技术领域,还把互联网发展归功于政府,这有点...啊!

经济科学是顺应社会现象研究的社会科学之首,甚至是社科学的全部,包括研究历史、管理、成本、利息、风险及其它一切社科领域。如果说,经济学只因把社会真相说明白是错误,那很无语。就像别人救了你,你说是你之功,那就可以把无耻看成白眼狼。

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经济科学被人反对的原因就是牛逼的经济学家往往行“经济学帝国主义”,因经济学不涉及价值观,但人都有感情,或利益驱使而故意为之。这就是社科学往往太多价值观的原因。如果抛除价值观的干扰,历史研究,考古,金融等等,都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这让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等涉及利益时往往受不了。抢了人家的饭碗,人家能不急吗?

递减定律的正确解释

——边际消费递减规律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流动偏好规律

作者文中抛出来此三句。对这三句的解释,作者是胡说八道。科学的解释说起来有些长,很多概念一般人接触不到。解释最好的是斯密的用值理论,人被看成是食物生产的产品,人对于食品,吃第一个的时候享受最大,出价最高。吃第二个时出价开始减少。吃饱的那一个出价就是边际值。再多吃一个就撑肚子了。

由于物品都是有数量的,人类都在竞争有限的食物,那么物品就有了价格。你出价出到哪里,只要高于市价就说明食物对你来说有用值(也可以说有价值,但价值不容易说明白)。这是递减规律。

企业生产理论中有生产成本递增,收入递减等概念。与你吃食物的递减用值理论一样,加入企业生产的某种要素不变,随着其它要素的不断增加,产出会先升高后下降。我们说的是经济学说法,你也可以用数学曲线画出。

就像中国的陆地面积有限,当不断投入交通要素建设铁路公路,交通设施先增长(成本递增效益递增),但因陆地面积有限(土地要素不变),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交通所带来的成本递增而效益递减。这就是为何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政府为主导的铁公基能够有效带动经济增长,但在当下新条件下就没用的原因。

对于偏好理论的批驳

消费偏好是伪科学,老百姓收入不增长,吃糠咽菜成为最科学经济的选择,不能应为你生产的钢铁多,就说老百姓偏好消费糠菜而不消费钢铁吧?你通过贷款给老百姓购买你的钢铁这是强扭瓜不会甜,违背了规律。叫打激素。凯恩斯出的馊主意。最佳办法是在承认糠菜水平同时提升教育水平,发展更高水平竞争力才对。不然如何在钢铁世界竞争呢?自己都养不活,如何搞新产业呢?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必须要有市场。没有市场,跨不了!

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逻辑举例

金融危机不可怕,可怕的是经济危机。经济学家乔春果曾经举个浅显易懂关于“人”的例子。

人有身体,知识及其组合、资金三者组成。知识及其组合包括科学的非科学的思想、为人处事方式方法、技术、各种组合等等。知识及其组合还可能产生所谓的“创新”,创新一词现实找不到,最好不用。

资金就是流动资金即金融,知识及其组合带来的是收入,人的身体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出现问题,收入就被动减少,最后金融出现问题。但人的身体出现问题不容易发现或者后知后觉,收入危机却最先表现出来但也不易发觉毕竟还有存款应对,往往是金融危机最先表现出来。后面是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的科学辩证方式方法,就不多言语。

结论就是金融危机只是流动性资金出现问题,或者因恐慌导致流动性出现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原来实体经济的身体没毛病,流动性恐慌将中止,社会重新步入正轨。但是经济危机则与此相反,实体经济(身体)出现问题,金融市场流动性就会出现问题。所以经济政策是改变身体自身运动生长的“激素”,若顺应身体成长的激素是可以推动成长的,但错误的激素疗法就会积聚问题。谁能够左右激素的生产,只有政府才是。金融危机是经济危机的前兆,但经济危机确是先发生,金融危机才是后发生的。金融危机不一定带来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必然带来金融危机。

若能理解上述例子,就可以理解在金融危机后,美国到中国所采用的各项政策以及过去8年来带来的效果的定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