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王艳华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

山西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王艳华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
2024年04月30日 11:09 聚焦山西新闻

4月29日,山西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模范集体表彰大会在太原工人文化宫隆重举行。在此次大会上,山西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小儿眼科与视光专家王艳华博士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称号。

王艳华是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眼科博士,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眼科博士后,从事眼科医疗26年,主攻方向为小儿疑难眼病、复杂斜弱视和青少年近视防控。

收获殊荣,王艳华云淡风轻。她说:“虽然获得了劳模荣誉,但我觉得劳模精神没有止境,我还要继续努力。”

“还要继续努力”——眼科专家王艳华谦虚如斯。这谦虚的背后,体现的正是一种绝不懈怠勇于进取的劳模精神。那么,“山西省劳动模范”之路,王艳华是如何一路走来的呢?在劳模之路上,她又留下了怎样的足迹?

“与患者交朋友要‘以心换心’”

在王艳华的手机里,建有十几个患者消息群。她与5000余名患者保持着畅通联络。每天晚上,王艳华都要在群里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回复完常常就到了深夜十一二点。清晨起床第一件事,她也是先看看群聊,以便及时回复各种问题。

王艳华说,群里的这5000多人其实不仅仅是患者,也是朋友,有的甚至还是知心朋友。她说:“‘看一位病人,交一个朋友’是山西爱尔眼科医院对医生的要求。而要真正和患者交朋友,就要做到‘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与患者‘以心换心’”。

2023年的最后一天,吕梁43岁的陈先生急匆匆来到王艳华名医工作室就诊:“王院长,能尽快帮我做斜视手术吗?”

“我先为您检查看看,我这个元旦假期没有手术安排,最快到元旦之后了,”王艳华顿了顿,问道,“不过看上去您很着急,是有什么特殊需求吗?”

“过了元旦再做有点来不及了,”陈先生解释道,“王院长,不瞒您说,这个‘包袱’压了我30年,我一直以为这种程度的斜视治不了。昨天我媳妇儿打听到您能做这个手术,我激动地翻来覆去一宿睡不着觉,今天一早就赶过来了,主要过几天我要参加一个特别重要的活动,就想着要是假期能把手术做了,再恢复几天,就能以‘正常’的形象参加活动了。”

了解了陈先生的情况,王艳华决定放弃原本打算带孩子出游的计划,在元旦假期为患者完成了手术。

2023年3月,王艳华得知临汾红丝带学校有两名艾滋病患儿患有斜视却得不到手术治疗,就主动请缨前往临汾为患儿做手术。

然而,就在手术的前一天,王艳华的手指尖被划破了,出现了一个小伤口。血液是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哪怕是一丁点小伤口,都有感染的风险。更何况,王艳华的伤口是在做手术的手指上。有人建议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等手指上的伤口完全好了再做。王艳华却说:“我这是个小伤,做好防护就是了。不能因为这点小伤就更改日期,让关注这两台手术的人,特别是两个孩子失望。”

第二天上午,做好各项防护工作后,王艳华安全顺利地为两名艾滋病患儿完成了手术。

一心为患者的工作作风,使王艳华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信任。在她的患者中,有很多都是夫妻、父女或兄弟姐妹。2019年以来,王艳华收到患者的锦旗和表扬信共50余件,保持着零纠纷、零投诉的服务纪录。

“‘重点’突破离不开临床创新”

2023年11月,王艳华领军的山西爱尔眼科医院斜弱视及小儿眼科被太原市卫健委评定为医学重点学科。

回忆起2016年小儿眼科初创时的情景,王艳华仍历历在目:“当时小儿眼科连同我在内只有四个医生,周六日患者会多一点,能有20多个,平常工作日患者寥寥,全年的接诊量也就是三四千人次。”

如今,山西爱尔眼科医院小儿眼科的年门诊量接近10万人次。

从少人问津到年门诊量增长30倍,从“孱弱”科室到“重点”突破,王艳华说,这中间离不开临床上的不断创新。

为了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给孩子一个光明未来”王艳华推出了“近视防控综合技术方案”,通过建立屈光档案、双眼视功能训练、云夹监测、角膜塑形镜、离焦RGP、功能型镜片、低浓度阿托品和后巩膜加固技术等一系列方法技术,为青少年提供从“近视预防”到“近视控制”一站式服务。

她利用周边离焦镜片减缓远视的原理,推出了预防近视眼镜。

她力推从孩子3岁起就开始建立眼健康档案,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也正是因为她的努力,山西爱尔眼科医院在2022年被认定为太原市0-6岁儿童眼保健服务指导中心。

为了确保角膜塑形镜安全规范验配,王艳华在山西省率先为山西爱尔眼科医院引进“角膜塑形镜安全监控哨点单位”和验光师等级培训制度。

为了减少成年斜视患者就医时间,降低患者医疗成本,她推出了成人斜视日间手术,使山西爱尔眼科医院的成人斜视治疗做到了当天就医当天手术。

“医疗技术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在变化。临床医疗只有顺应需求,不断创新,主动求变,重点突破,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王艳华说。

“向世界发出中国眼科医生的声音”

2023年9月,在第四届世界小儿眼科和斜视大会上,山西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王艳华用英语向大会发表题为《近视儿童周边视网膜屈光特点》的学术演讲。她这篇论据充分论证严谨见解独到的论文,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并被大会收录。

2021年和2022年,她连续两年受邀在“全球眼科学和眼病峰会”做学术演讲;2020年9月,她的论文《角膜塑形镜近视控制原理》入选“世界小儿眼科和斜视大会”。

近年来,她已经多次在世界论坛发出中国眼科医生的声音。

“向世界发出中国眼科医生的声音,除了可以与国内外同行充分交流学习外,还可以为全球眼科事业贡献中国智慧。所以,在做好临床医疗的同时,我从未放弃过钻研学术。”王艳华说。

从业20多年,王艳华在临床科研上从不止步。她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研基金各1项,曾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4项,参与完成“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军“十一五”攻关项目等国家级课题十余项,累计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被“SCI”收录英文论文10余篇,翻译眼科学专业书籍2部。

2023年10月,经过国际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 (IAOA)的严格考核,王艳华获得了国际近视防控与角膜塑形学会亚洲分会资深会员(SIAOA)资格。王艳华是八十六位亚洲资深会员中唯一一位山西会员。

精进临床潜心科研,使王艳华收获了越来越多的信任和肯定。2019年,她被山西省委评为 “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被太原市委授予“王艳华名医工作室”;2021年,获太原市五一劳动奖章,被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聘为“红十字爱眼护眼工程”专家;2022年,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先后被中南大学、暨南大学、河南大学和山西医科大学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做科普是为了治未病”

“妈妈,我认识这个阿姨,她来我们学校讲过爱护眼睛的课。”

“这是电视上的阿姨,她在电视上教怎么保护眼睛。”

“我见过这位阿姨,她给我们上过预防近视的视频课。”

在王艳华的诊室,她常常会遇到自己的“小粉丝”。而这些“小粉丝”,无一不是上她的科普课认识她的。

2019年以来,王艳华在太原多所中小学校开展近视防控讲座180余场,听众累计1.3万余人次;王艳华联合太原市教育局开展的“居家学习,家长如何做好孩子近视防控守门人”线上讲座,播放量达118.6万;她科普角膜塑形镜的新闻传播量140.8万;她半小时的眼健康科普直播,创下了309.18万人次观看的记录;她在“健康山西”咨询问诊平台拥有1.4万名粉丝;她撰写的《开学了,孩子坐教室侧面会引起斜视吗?》《给孩子做好新学期近视管理》等58篇科普文章,阅读量86.6万人次。她多次参加主流媒体的眼健康科普节目,先后录制了数十条近视防控科普视频。2024年4月,她又主编出版了科普书籍《远离斜视》。

她还创新科普宣传形式,参与儿童科普情景剧《瞳梦国奇旅》的演出活动,利用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在剧场为家长和孩子讲解爱眼护眼知识,线下受众1400余人。

为了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近两年,她又投入到培训基层医生的工作中,先后为太原市10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的1500余名医生进行了培训。

科普宣传耗时费力,也看不到直接效果,但王艳华乐此不疲。她说:“医疗卫生,永远是“防”大于“治”。作为医生,对公众最好的服务,就是‘治未病’,科普宣传就是‘治未病’。我从事的是小儿眼科,科普宣传从娃娃做起,‘治未病’从娃娃抓起,能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我觉得很有意义,这件事值得做,我会怀着满腔热情坚持做下去。”

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近视率较2021年的52.6%下降了0.7%。

王艳华说:“这是全社会努力的结果。但是我想,这里面也一定有我们眼科医生积极科普的作用。”

热心科普宣传的王艳华先后荣获太原市“健康教育先进个人”和山西省医学会科普大赛三等奖。2023年5月,她更是被评为“山西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从业多年,王艳华收获了诸多荣誉,但是她却说:“收获荣誉不是目的,做一名好眼科医生,才是我的终极追求。这次获得了劳模荣誉,用劳模精神要求自己,践行劳模精神,我会一直在路上。努力让劳模精神在我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让劳模精神照亮我前行的路,也温暖我周围的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