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新春佳节,无论大江南北还是长城内外,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豪宅别墅还是窑洞草屋,家家户户几乎一样贴着门画和春联。这个中的秘密究竟在哪里呢?以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例,让我们从不同视角对年画内蕴的真善美给以解析。
年画的颜色
新年是喜庆吉祥的民族传统节日,张贴年画的目的就是烘托、强化节日的喜庆气氛。红色象征吉祥、喜庆、富贵、热烈、因此,门神春联以红色为基调,表达了人们庆贺新春佳节饱满热烈的情怀。据《周易》“一阴一阳谓之道”,中国传统历来讲阳界、阴界。人活着在阳界,人死后进阴界。阳界贺年以红色为基调,而体现阴界的纸马类年画中虽然也有红、绿、紫各色,但仍改变不了白色和黄色的基调。阳、阴二界的色彩基调清清楚楚,毫不含混。
年画用色纯度高,对比强烈,主色(正色)的青、赤、黄、黑、与传统的“五色”相一致。所谓传统的“五色”,依《周礼、冬官画缋》所论:“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五色”的深层含义为金、木、水、火、土“五行”,象征生命的延续而旺盛,举家兴旺而发达,由阴、阳二界,金、木、水、火、土“五行”,通过年画的白、青、黑、赤、黄“五色”,与人的命运和生命对接起来,成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祈福、祈寿的含蓄表达方式。这就是年画颜色的宏观而言。如就门神而言,受传统文化积淀和仪礼习俗的熏陶,朱仙镇木版年画崇尚使用暖色,如丹红、木红、桃红、槐黄、桔黄等,显得热烈而奔放。套色木版设置有墨线版,水墨版、红版、木红版、葵紫版、苦绿版、青版、蓝版、黄版。有的“神马”还用“金”色(“描金”或“撒金”)。朱仙镇门神还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即用木红饰绘人物的上眼线,如秦琼、尉迟恭(“马上鞭”)、赵匡胤(锤换带)、郭子仪(带子上朝)、柴荣(柴王推车)和李嗣源(苟家滩)等等,以达到张扬人物个性,美化年画效果的目的。
年画的风格
与其他绘画和年画不同,朱仙镇木版年画独具自已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从构图上说,朱仙镇木版年画画面饱满、紧凑、绵密,留白较少,但不失主题突出,主次分明,布局得体,对称匀实,给人以美感;从人物形象上说,朱仙镇木版年画以简洁明快的手法,刻划出人物健康、正直的风貌,追求神似而不求形似,在人物全貌中着力突出头部,在头部中着力突出面部,不按比例,不循常规;画面人大马小,主角大配角小;观人物面孔,就明白人物精神,从不同方面努力强化人物的感召力。年画主题人物的气质神韵毫无媚态,与生活在黄天厚土环境中的河南乡亲具有的憨厚、质朴、刚正不屈、大义凛然的性格相吻合;从设计雕刻上看,朱仙镇木版年画线条苍劲古拙,粗犷豪放,阴粗阳细,对比强烈。在人物方正的国字脸上,以威武的大刀眉,平正浑圆的眼珠,飘逸的胡须,将主人公的凛凛威风和浩然正气表现得淋漓尽致,呈现一副浑厚、大气、雄壮、肃整的气慨。如果仔细观赏,你会发现朱仙镇木版年画刀锋锐利而坚韧,曲折而流畅。总之,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较好地体现中原人民乃至华夏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老百姓看着习惯、顺眼、高兴。因此,年画伴民过年,喜庆而热闹,合民心,中民意。
年画的比兴
比兴,是一种文学手法。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篇中指出:“比兴是托喻,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以小的名物而寄寓重大的意义也。比兴,最早见于《诗经》,如《关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旭日春风,草木茂荣;河水清沏,淌流淙淙。睢鸠成对,相向和鸣。美丽少女,小伙梦中。”这里以睢鸠相比,以淑女美男相兴。相传睢鸠是一种鸷鸟,雌雄相伴相随,从不他想乱群。以睢鸠相比,兴托君子对淑女的悉心羡慕和情爱专一。再如《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这里的“硕鼠”,并非真正的“大老鼠”,而是专指那些靠剥削为生、胖得发愁的“奴隶主”。全诗尽管只有喻体的“硕鼠”,未提本体的“奴隶主”,但读者完全可以根据二者相同相似的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推想。这就是比兴的文学手法。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比兴,采取谐音的手法,通过具体的事物,隐喻对人生和家庭幸福、吉祥的祈祷。如年画中的“牡丹”,寓意荣华富贵;年画中的蝙蝠,寓喻幸福、有福;年画中的莲花和鲤鱼,寓喻“连年有余;年画中的并蒂莲、鸳鸯鸟寓喻白头偕老;年画中的龙风图案,寓喻富贵吉祥;年画中的花瓶,寓喻平安;年画中的鸡、戟,寓喻吉祥,等等,有的整幅年画,就是运用比兴的手法设计雕刻的,如“刘海戏金蟾”、“柴王推车”、“天官赐福”和“大鸡大利”等等,就是对财运、官运、吉祥的渴望和祈祷。朱仙镇木版年画,吸纳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别适合华夏民族对情感含蓄的表达方式和审美特征。
年画的教说
我国古代就有这样一种说法:“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则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据《史记.滑稽列传》:“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
(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六籍”即“六艺”。这是说,画的功能与《礼》、《乐》、《书》、《诗》、《易》、《春秋》的功能相同。清朝瓮斋老人李光庭阐释年画时也说:“令小儿看之,为之解说,未尝非养正之一端也。”这里说的就是年画的教育功能和“养正”意义。年画的教说,与空洞的说教不同。年画的教说,是以画面为中心议题。画面中浓缩着故事,一旦讲清故事,教益自然就有了。如“三娘教子”,画面上三娘王春娥,坐于织布机房,教育小儿要认真读书,坚持不懈。如若懈怠,如线中断,接不上去,前功尽弃。后来,儿子成名,三娘受封,故又名“双官诰”。这是一幅教子苦读的年画,比喻生动,效果喜人。又如年画“罗章跪楼”。故事是说,唐朝,罗章随秦英征西。兵至红霞关,守将红海,红江出战,被罗章击杀。红海,红江乃罗章妻红月娥之兄长。月娥穷追。逃跑途中,罗章被李月英搭救,并与月英结为夫妻。月娥追至,明白真像,责令罗章跪下。经李月英好言相劝,月娥罗章双方重归言好。画面中,红月娥抱子持剑理直气壮坐于椅子,罗章下跪谢罪,李月英一旁劝解。这个故事告诫人们,为人要讲德性,感情要专一。许多新婚妻子,将“罗章跪楼”贴于内室,提醒丈夫感情专一,切勿他念。
朱仙镇木版年画,从色彩,构图到人物、故事,老百姓看的懂,说的清,合心意,寄厚望。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