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二次方

万里之外救死扶伤,咫尺之间真情守护……明天是第113个国际护士节,中山护理人以实际行动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赓续着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的光荣使命,书写着“博爱中山、精诚至善”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建品牌形象。他们中,有万里奔赴,不顾个人安危,援助非洲博茨瓦纳的医疗队队员纪超;也有坚守在医院血透岗位上,用实际行动照护病患,彰显仁爱之心的黄白茹。

援非三年他和队友都很拼

●纪超(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护师)

    他是第16批援助博茨瓦纳医疗队队员、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护师纪超。在非洲大地上,他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赢得了非洲人民的赞誉,谱写了山川虽异域,医术无国界的大爱。

危险 血性痰喷到防护面罩上

    2020年9月18日,纪超同其他45名福建医疗队队员,启程赴博茨瓦纳,开展援外医疗任务。历经3年,在圆满完成任务后,他们于去年下半年载誉而归。值此护士节来临之际,纪超和导报记者分享了那段难忘的经历及归来后的感悟。

    在非洲博茨瓦纳仰加圭转诊医院,纪超被分到重症监护病房。那里医疗水平相对落后,新冠疫情加上当地原有的疟疾、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高发,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极高。有一次,纪超在值班时,来了一位新冠加心衰严重的急症患者。他和另外两名其他国家的医生在为患者做气管插管术时,患者大量的血性痰迎面喷涌而出,洒满了他的整个防护面罩。万幸纪超严格按照国内培训时的标准预防原则,做好了个人防护。事后得知,该患者除了有新冠外,还有艾滋病。这样的高风险职业暴露,纪超和队员们经常遇到。因为博茨瓦纳的艾滋病发病率较高,是全球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医护人员日常接触的患者很多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所以队员们很多都吃过抗艾药。

    面对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威胁,纪超说,真的是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回想起当初从厦门出发的场景,纪超眼眶红了:“出发前,我和队友们把该交待的事情都和家属交待了,担心会有意外。”在机场时,纪超坚决不让家人送行,他怕家人哭,也怕自己会哭。他希望把最坚强的一面呈现给家人。

友谊“授人以渔”让援非更有意义

    为了给当地真正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作为资深重症医学科专业护士,纪超经常给当地医院护士开展理论及操作指导,帮他们健全制度、优化流程、开展新技术、强化学科建设、建立应急预案、组织各项培训等。纪超等一众福建医疗队队员的付出,当地百姓都看在眼里。不少患者康复时,都对中国的医护人员竖起大拇指。一位64岁的仰加圭医院老护士曾开心地对纪超说:“我已经在这个医院工作45年了,中国派遣第1批医疗队到博茨瓦纳的时候,我就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中国医护精湛的医术和敬业精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你们是第16批,也是我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批,感谢你们为非洲人民所做的一切。”

    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无数个“纪超”正书写着中国一代代援外医疗团队对非洲百姓的大爱无疆,彰显了中非动人的友谊篇章。

    回国后,纪超重新返回岗位,他说还需要适应。因为加上培训的时间,他已离开整整4年多了。现在的他,仍一刻不肯懈怠,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学习各种更新迭代的新技术和新操作。回想起在非洲的援助经历,他说因为有了比对,时常心怀感恩,感恩我们生在一个和平而强大的国度里,也希望未来自己能继续在护理领域中做出更多的成绩,能做得更好。

永不停“析”的爱“透”出生命之光

●黄白茹(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主管护师)

    将透明“内瘘穿刺计划模板”贴于患者手臂上,护士轻轻松松为患者找到内瘘穿刺点,“一针见血”建立起血透患者的“生命线”。可别小看这个“小发明”,它是黄白茹和她的护理团队在工作中细心观察病患需求而巧手制作的,在实际应用中为患者解决了大问题。

创新 攻克临床难题 发明实用好专利

    上个月,在福建省护理学会举办的“出‘内’拔萃”护理案例比赛中,来自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血透室的黄白茹护师,代表厦门市护理学会出征省赛,喜获省内科护理新技术应用案例组比赛一等奖。同时,该发明还申请了国家实用型新型专利。这个“内瘘穿刺计划模板”究竟有什么大用途呢?透析肾友深有体会。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前提,也是血液透析充分性的保障,因此合理地规划血管,科学地选择内瘘穿刺点尤为重要。

    黄白茹说,临床上护士们对新瘘进行穿刺,传统中都是拿着事先制作好的血管图谱比对手臂找,有些穿刺点愈合后会看不清,操作起来就有困难。而黄白茹和她的护理团队发明出来的“内瘘穿刺计划模板”,攻克了临床的难题,提高了实际操作的可执行性和治疗效果。她的创新精神,为血液透析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赢得了同行的敬佩和赞誉。这样的创新,不但为临床护士解决了问题,而且降低了内瘘患者的远期并发症,既延长了内瘘的使用寿命,也推动了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

职责 与患者“并肩作战”守护生命之花

    其实,所有的创新动力都来源于对“医者仁心”的理解和对医学职业的使命感。黄白茹说,很多病人都像自己的老朋友,有的人在这里透析十多年,最长的一位患者是20年。如果没有为他们科学规划好内瘘穿刺,达到循环利用,长期在同一个区域穿刺,可能会导致患者局部血管壁变薄,造成血管局部狭窄,甚至可能形成假性动脉瘤或血栓等。

    很多人以为,在血透室工作简单又重复。其实,他们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耐心和同情心,以便应对各种复杂和紧急的情况。因此,血透室护士的工作负荷通常很大,甚至需要全年无休地工作,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护士们每天都忙得脚不沾地,不但要为患者进行透析操作,4个小时的血透过程里,更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有的患者因为身体虚弱或者脱水较多,会出现血压变化、低血糖、透析失衡综合征等症状体征,严重的还会出现晕厥、意识障碍。要预防这些情况的发生,关键在于护士用心观察和耐心守护。

    在黄白茹的精心照顾下,许多患者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有些患者透析一段时间后,等到了肾源,换肾成功后,会和这些曾经“风雨同舟”“并肩作战”过的护士们分享他们康复的喜悦。每当这个时候,黄白茹都会觉得特别开心和欣慰。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真情坚守,不但是患者生命之花的守护者,更是患者守得云开见月明的见证者。

导报记者 林少蓉 通讯员 石青青 文/图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