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力推进厦门、宁德市创建第二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9月4日至6日,福建日报社联合福建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赴福建省宁德市、厦门市组织开展“护航无毒城市 绘写绿色新篇”媒体采风行活动。活动围绕“护航无毒城市 绘写绿色新篇”主题,短短三天时间里,媒体采风团走访了屏南县公安局、屏南县福文化馆、周宁县浦源镇“无毒有鲤”禁毒教育基地,实地参观了曾厝垵文创村,在享受休闲旅游的同时,也不知不觉体验了一场关于禁毒文创宣传的City Walk(城市漫步)。
6日,记者团一行来到厦门湖里区江头街道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禁毒妈妈”高碧华身穿绿色社工服装,笑容满面,接受媒体采风团的采访。“入户敲门,门开了一点缝,还没来得及开口,就传来一声怒骂,对方狠狠摔上了门。这样的闭门羹,我没有吃过万次,也至少吃过千次”。
高碧华回忆起2005年,在江头街道从事综治工作的她,开始接触禁毒工作时的情景,依旧感慨万分。她告诉记者,她常常被戒毒康复人员冷眼相待,有的人明明在家,却不接电话、不肯开门。“朋友远离、亲人不解、家人抛弃,他们敏感、脆弱,一旦接触外界,就会产生应激反应。”高碧华说。
湖里区江头街道戒毒康复人员小颜(化名)和她的丈夫,就曾让高碧华屡屡受挫。在多次戒毒后,他们几经复吸,家产殆尽,对外人的劝阻不管不顾,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长此以往,小颜的丈夫身患肺部重疾,穷得连治病的钱都拿不出来。
“没有人愿意帮她,我就先帮她找到一份垃圾分类督导员的工作,然后帮她丈夫买了一台呼吸机,久而久之他们就接纳了我。”高碧华回忆。从那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小颜就会来到街道特殊人群关爱服务管理工作站和高碧华唠嗑,聊完后还会来上一个大大的拥抱。
“小颜年轻的时候长得很漂亮,丈夫做生意又很有钱,他们都不是坏人,只是走错了路,只要愿意像母亲相信自家孩子一样,给他们时间与陪伴,他们同样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回归生活。”高碧华把戒毒康复人员比作是“迷路的孩子”,“孩子们”收获了爱、亲情、温暖,慢慢地就视高碧华如同自己的母亲。谈及经她救助回归正常生活的戒毒康复人员,高碧华的“母爱之情”溢于言表。
小颜,受同学的诱惑,17岁就染上毒瘾,从摇头丸到K粉,高峰时每天和老公两人一起吸毒,日均花费超两千元,不仅挥霍掉家里的所有存款,还对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直至十几年前,湖里区江头街道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禁毒妈妈”高碧华找到她,用真情与无微不至的关爱感化她成功戒毒。“起先,我对高碧华是有抵触心理的,我怕她歧视我,并不是真心想帮助我,所以,她来我家敲门数十次我都没开。”小颜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但后来,高碧华只要一有空,就找小颜聊家常,买东西给她,还给她介绍工作,参与到小颜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心是相互的,真心必能换来真心”。渐渐地,小颜从阴影里走了出来,生活重归正轨。
目前,小颜已从事垃圾分类工作七年之久,并于2021年加入江头街道“爱心妈妈”当志愿者,“我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广大青少年不要误入歧途,深陷毒品的深渊不可自拔。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采访中,小颜一度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哽咽地说。
从事社区禁毒爱心帮扶工作并非易事。有的人畏难,一开始就没有参与;有的人受阻,选择半途放弃……但高碧华一坚持就是18年。“人多力量大,身边越来越多热心人士加入进来,有退休教师,有家庭主妇,还有回归社会的戒毒人员及其家属。”高碧华说。2008年,在湖里区禁毒办与江头街道的支持和牵头下,“禁毒妈妈”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成立。以母爱为“舟”,以真心为“桨”,当好戒毒康复人员回归之路上的“摆渡人”。心理辅导、组织团建、找工作……“禁毒妈妈”成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抵挡毒瘴的防风林。微光成炬,凝成星河。经过多年发展,志愿者队伍已从最初的8人,发展到135人。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以来,“禁毒妈妈”志愿者服务队已经成为厦门社会化禁毒工作的一个特色品牌。
“毒品,不仅严重侵害身体健康、销蚀人的意志,还破坏一个家庭的幸福。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拯救一人,支撑起一个家庭。”高碧华说,这也是她坚持禁毒帮扶帮教工作最大的原动力。湖里区禁毒办专职副主任黄思强表示,“禁毒妈妈”志愿者服务队作为一个民间禁毒公益组织,充分发挥了政府和涉毒人员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戒毒人员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帮教关系,是湖里区禁毒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禁毒社会力量。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App】
更多资讯请关注福建禁毒信息网
网址:http://fjncc.gat.fujian.gov.cn:5678/
或登录福建禁毒(新浪)微博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