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大国工程 | “人造太阳”、无人机、海上风电……新进展,so hot!→

上新了大国工程 | “人造太阳”、无人机、海上风电……新进展,so hot!→
2024年07月05日 09:06 国资小新

小新说

创新谋发展,实干谱新篇。神舟飞天、钻井入地、架桥通路、装备突破……一个个标志性成果的诞生,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驱动,凝聚着奋斗者的智慧与汗水。“国资小新”推出常态化栏目“上新了大国工程,定期为你介绍“新鲜出炉”的超级工程、大国重器,以及重大项目建设的最新进展。近期,中央企业“上新”了哪些项目?和小新一起来看——

01 科技成果不断突破

国际首次!

新一代“人造太阳”取得新成果!

中核集团消息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项目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实现了

一种先进磁场结构

对提升核聚变装置的控制运行能力

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环流三号”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

可控核聚变大科学装置

去年底开始面向全球开放

今年首轮国际联合实验

就吸引了

包括法国原子能委员会、日本京都大学等

全球17家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参与

可控核聚变作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

前沿颠覆性技术

具有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等突出优势

是能够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

重要途径之一

世界首个!医用裂变钼-99成功研制

近日

中核集团利用反应堆辐照自主研制的

低浓铀靶件

生产出满足医用要求

核纯度99%的钼-99样品

并顺利通过现场验收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首个

掌握核电站商用堆

生产医用裂变钼-99关键技术的国家

有望扭转我国医用钼-99

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实现医用钼-99国产化

据统计

全球每年超4000万人次

使用锝-99m进行医疗诊断

其被誉为核医学“诊断专家”

而医用钼-99正是获得锝-99m的

最佳来源

重要进展!

新型“无机离子印迹吸附剂”

捕获放射性铯

近日

中核集团旗下中国同辐原子高科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在放射性核素吸附材料研究方面

取得重要进展

原子高科团队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冯美玲研究团队合作

在国际顶级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

上发表了最新研究论文

《“无机离子印迹吸附剂”捕获放射性铯》

题目为“Ion-imprinting” strategy towards metal sulfide scavenger enables the highly selective capture of radiocesium

这一创新成果将为备受全球关注的

“核污水”——含Cs-137核素废水处理和处置

提供高性能无机材料

贡献中国智慧

国际一流!

中国移动开通全球首个

800G空芯光纤传输技术试验网

6月6日

中国移动在广东深圳—东莞

开通首个800G空芯光纤传输技术试验网

本次试验由中国移动联合

国内光纤光缆、设备厂商共同完成

验证了反谐振空芯光纤在真实环境中

受牵拉、挤压、水汽、户外熔接等

多种条件影响下的性能

在20km链路上实现了空芯—空芯光纤熔接

损耗低至0.05dB

空芯—实芯连接小于0.3dB和

铺设后光缆损耗每公里0.6dB等

多项核心技术指标

均达国际一流水平

02 国之重器上天入海

新一代破冰调查船“极地”号交付

6月24日

中国船舶研制的

我国自主设计

建造的新一代极地科学考察船

“极地”号顺利交付

该船总吨位为4600吨

船长89.95米、型宽17.8米

型深8.2米,设计航速15节

续航力为14000海里

满足无限航区航行需求

一次补给可以保障全船60人在海上生活80天

我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

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圆满成功

6月23日

航天科技获悉

我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次

10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圆满成功

这是目前国内重复使用运载火箭

最大规模的垂直起降飞行试验

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

深度变推液氧甲烷发动机在

10公里级返回飞行中的首次应用

为2025年实施4米级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飞

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

我国首艘

大型海上风电多功能运维母船交付

6月19日

中国船舶旗下七〇八研究所研发设计

东南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

多功能运维母船“丰华23”号完工交付

该船是我国自主设计

建造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首艘大型海上风电多功能运维母船

将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

及深远海风电开发

和其他海洋经济的发展

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HH-100航空商用

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成功首飞

6月12日

航空工业集团自主研制的

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

在陕西西安成功首飞

此次首飞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

由无人飞行器平台、

指挥控制系统(地面站)组成

兼具成本低、吨位大、

商载高、全国产的特点

飞机舱容规整,机尾开门

未来具备快速拆装的模块化能力

能有效实现空地联运

主要应用场景为支线物流

可扩展森林草原灭火、救援物资投送、

应急中继通信、人工影响天气等应用场景

我国首颗!亚太6E通信卫星定点成功

6月10日10时32分

航天科技研制的

我国首颗全电推通信卫星

亚太6E通信卫星

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跟踪控制下

成功定点于

东经135.5°轨道位置(测试轨位)

亚太6E通信卫星

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采用东方红三号E卫星平台研制

是该款平台的首发星

亚太6E通信卫星聚焦东南亚市场

将为该地区提供高性价比的

高通量宽带通信服务

创多项新纪录!

7000TEU中型集装箱船

“德翔·迪拜”号完成命名

6月6日

中国船舶为德翔海运公司(T.S. LINES)建造的

7000TEU中型集装箱船系列

第四艘“德翔·迪拜”轮(TS DUBAI)

顺利完成命名

出坞第32天即完成称重

试航前1天完成全部码头系泊项目

出坞第40天出海试航

创造了该系列船型出坞到试航的最短周期

自2023年6月底

交付首制7000TEU集装箱船以来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

外高桥造船已累计完工交付该系列船22艘

平均两周交付一艘新船

国内最大LNG船项目!

首制船“绿能瀛”开启首航

6月5日

我国最大规模LNG(液化天然气)

运输船建造项目

中国海油中长期FOB资源配套LNG运输船项目的

首制船“绿能瀛”号

在中国海油宁波“绿能港”LNG接收站的支持下

顺利完成冷舱作业

开启首航

这也标志着宁波“绿能港”

在打造多功能综合服务型接收站的道路上

更进一步

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

“绿能瀛”号在高质量达成既定作业目标后

顺利扬帆起航开赴马来西亚

将绿色清洁能源运回国内

为保障国内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注入新动能

03 能源动力汹涌澎湃

我国海上首个全方位绿色设计油田

乌石23-5油田群开发项目顺利投产

7月1日

中国海油消息

我国海上首个全方位绿色设计油田

乌石23-5油田群开发项目

(以下简称乌石23-5油田群)

顺利投产

首次将油气从两千米的海底地下

引上广东雷州半岛

成为中国海上油田绿色开发的新样板

乌石23-5油田群位于北部湾海域

平均水深约28米

主要生产设施包括新建2座井口平台

并对乌石陆地终端进行改扩建

预计2026年将实现

日产约18100桶油当量的高峰产量

油品性质为轻质原油

我国规模最大的

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全面建成

6月30日

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

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罐群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项目

6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

在江苏盐城全部建设完工

标志着我国规模最大的

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全面建成

该项目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滨海港工业园区

包含4座22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

和此次建设完成的

6座27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储罐

总罐容达250万立方米

可满足千万户家庭8个月的生活用气

对提高长江经济带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助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首个百兆瓦时钠离子储能项目

建成投运

6月30日

中国大唐消息

我国首个百兆瓦时钠离子储能项目

大唐湖北100兆瓦/200兆瓦时

钠离子新型储能电站

科技创新示范项目一期工程

建成投运

该项目一期工程投产规模为

50兆瓦/100兆瓦时

实现了钠离子新型储能技术

在全球的首次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该工程投产后

每年可充放电300次以上

单次充电可储存10万千瓦时电量

在电网高峰期释放电能

可满足约1.2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年减排二氧化碳1.3万吨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全国首个批量化应用单机容量16兆瓦

海上风电机组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

6月27日

全国首个批量化应用单机容量16兆瓦

海上风电机组项目

中国三峡集团福建漳浦六鳌

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

(以下简称漳浦二期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

漳浦二期项目总装机容量达40万千瓦

应用单机容量13兆瓦

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28台

批量化应用单机容量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6台

项目投产后

年设计上网电量可超16亿千瓦时

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0万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6万吨

控温甲烷化技术在

国内首次成功实现中试应用

6月24日

中国化学消息

每小时250标准立方米

控温甲烷化中试装置

圆满完成1000小时性能考核测试

各项工艺指标运行稳定

这是控温甲烷化技术在

国内首次成功实现中试应用

实现了废气高效生产天然气的关键一步

为下一步工业化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甲烷化技术是甲醇弛放气、焦炉煤气

低阶煤或生物质热解气

沼气等行业工业尾气高值化利用

和煤生产天然气的关键环节

通过降低甲烷化的反应温度

可以提高反应效率

降低生产天然气的能耗和成本

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油田

绥中36-1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吨

6月23日

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油田——

中国海油绥中36-1油田

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吨

成为我国第一个生产原油超亿吨的海上油田

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绥中36-1油田位于渤海湾北部

于1993年投产

高峰年产原油超500万吨

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3亿吨

目前拥有24座海上平台、545口油水井

日产原油超8900吨

是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

渤海油田的主力油田

海上风电可再生资源

和海水直接电解制氢一体化首次实现

6月22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谢和平团队

东方电气集团团队合作

首次实现海上风电可再生能源

和海水直接电解制氢一体化

并在大海中利用海上风电驱动海水制氢

相关研究成果6月21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科研团队设计研制出1.2标准立方米每小时

海上可再生能源海水无淡化

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漂浮平台

并在兴化湾3级至8级大风

0.3米至0.9米海浪干扰下

首次与海上风电直接对接

连续稳定运行10天

海水杂质离子阻隔率高达99.99%以上

制氢纯度达到99.9%至99.99%区间

我国首个页岩油水力压裂试验场

正式建成

6月20日

中国石油消息

在位于甘肃庆阳的

国内两百万吨页岩油开发示范基地——

庆城油田

国内首个水力压裂试验场

顺利完成2口检查井现场取心工作

并完成了岩心基础资料

及各项配套测试资料的搜集整理

标志着我国首个页岩油水力压裂试验场建成

长庆油田所处的鄂尔多斯盆地

页岩油资源丰富

是长庆油田增储上产

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其中庆城油田探明地质储量超10亿吨级页岩油

是我国目前探明储量规模最大的页岩油大油田

“超高水头400兆瓦级大容量

抽水蓄能机组”研制成功

6月12日

哈电集团旗下哈尔滨电机厂获悉

由该公司承担的

“超高水头400兆瓦级大容量抽水蓄能机组”研制项目

通过了黑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验收结果显示

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成功填补了我国在超高水头、超大容量

高转速抽水蓄能机组设计制造上的空白

为国内后续建设同类电站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

国内首个全站监控系统

使用全国产芯片的抽水蓄能电站投产

6月6日

国家电网新源福建厦门抽水蓄能电站

全面投产发电

作为福建省内目前单机容量最大的

抽水蓄能电站

厦门电站全面投运

将对保障福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具有重要意义

电站监控系统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首次采用全国产芯片

实现了二次设备共269个电子元器件全国产化

消除了应用进口芯片的“卡脖子”风险

提升自主可控水平

保障抽水蓄能电站信息安全

全球首台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吊装成功

6月5日

东方电气集团自主研制的

首台18兆瓦半直驱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

在广东省汕头市风电临海试验基地

成功完成吊装

这是当前全球已安装的

最大功率等级海上风电装备

标志着全球已安装的海上风电机组功率等级

迈入新的里程碑

我国首个投入商业开发的页岩气田

累计产量已突破650亿立方米

日前

我国首个投入商业开发的页岩气田——

中国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田

累计产量已突破650亿立方米

涪陵页岩气田累计探明储量近9000亿立方米

目前已累计部署立体开发调整井超500口

涪陵页岩气田的科技工作者们

聚焦超长水平井技术难题

开展技术攻关

在优快钻井、精准压裂方面不断积累经验

有效提升单井产量和开发效益

04 装备制造向“新”而行

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

碳纤维地铁列车正式发布

6月26日

中国中车集团旗下

中车四方股份公司

联合青岛地铁集团研制的

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碳星快轨”

在青岛正式发布

这是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

碳纤维地铁列车

被誉为“新材料之王”的碳纤维

具有轻质、高强度

抗疲劳、耐腐蚀等优点

它的强度是钢铁的5倍以上

但重量不到钢铁的1/4

是轨道车辆轻量化的绝佳材料

据介绍

该车的车体、转向架构架等

主承载结构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

具有更轻更节能、强度更高

环境适应力更强

全寿命周期运维成本更低等技术优势

实现了车辆性能的全新升级

全球首台套6000米级

智能电驱动深海重载采矿车辆平台

研制成功

6月21日

中国五矿所属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的

“深海矿产资源开采关键装备技术

研究与示范应用”项目

日前通过综合验收

该项目研发出全球首台套

6000米级智能电驱动深海重载采矿车辆平台

该项目围绕深海矿产资源开发

聚焦3000米至6000米深海矿产的

勘探、采集、输送等作业关键环节

紧跟数字化、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

研制了全球首台套6000米级智能电驱动

深海重载采矿车辆平台等6台套重要装备

部分成果填补了国际空白

采高2米总装功率之最!

MG900/2360-WD采煤机成功下线

6月2日

中国煤炭科工研制的

MG900/2360-WD采煤机成功下线

该设备采高范围1.9⁓4m

总装机功率2360kW

是目前平均采高2m煤层采煤机中

总装机功率之最

2360系列采煤机

截割功率大、动力强劲、高速牵引

智能化功能完备、整机可靠性高

为中厚煤层的高效开采提供了可靠解决方案

其卓越的性能和高效的开采能力

将逐步替代进口采煤机市场

为我国能源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出卓越力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