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能救命~速戳!

关键时刻能救命~速戳!
2024年06月26日 21:01 中国石油报

今年6月是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

主题是

“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

本期聚焦“个个会应急”

小编给你来科普

日常生活中

遇到火灾、洪水、地震、雷暴等

有哪些不可不知的应急小贴士

怎么做能保证自身安全?

敲黑板,干货来啦

一起学起来!

Q

碰到火灾,怎么办?

A

先控制,后消灭。对于不可能立即扑灭的火灾,要先控制火势,具备灭火条件时再展开全面进攻,一举消灭。

救人重于救火。灭火的目的是为了打开救人通道,使被困的人员得到救援。

避免烟雾毒害。人员撤离火场时,应采取低姿势行走或匍匐穿过浓烟,有条件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如果无法逃生,可向外伸出衣物或抛出小物件,发出求救信号引起注意。

Q

洪水来了,怎么办?

A

要警惕危险区域。暴雨、洪涝来临时,危房周围、高墙旁边、洪水淹没的下水道、电线杆及高压线周围、地下通道等地势低洼处都是危险区域。

驾车时开灯慢行。如驾车时遭遇暴雨,应远离高压线、围墙、广告牌等危险物,绕开涵洞、桥下等地势低洼处。要保持视线清晰,减速缓行,打开前照灯和防雾灯,提醒其他车辆注意。

避免冒险涉水逃离。可向高处转移,切记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被困时,可利用通信设备联系救援,也可使用哨子、色彩鲜艳的衣服等发出求救信号。除非水冲垮建筑物或漫过屋顶,否则不要冒险涉水逃离。如被卷入洪水中,一定尽可能抓住固定的东西。

Q

遭遇雷电天气,怎么办?

A

室内避雷:应关好门窗,尽量远离门窗、阳台和外墙壁。不要靠近、触摸任何金属管线,包括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尽量不要使用家用电器和通信设备,也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野外避雷:应迅速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汽车内。远离树木、电线杆、烟囱等物体。找地势低的地方蹲下,双脚并拢,手放在膝上,身体向前屈。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要把金属工具如羽毛球拍等物品扛在肩上。不要打手机,不要骑摩托车、骑自行车赶路。

Q

发生地震,怎么办?

A

手机开通“地震预警”功能。根据型号不同,部分品牌手机可以在系统“设置”当中,找到“安全”选项,打开“地震预警”功能;部分品牌的手机需要到应用商店中,搜索“地震预警”关键词,自行下载相关APP。

家中应常备应急包。准备手电筒、哨子、2L饮用水、罐头食品、创口贴、止血巾、棉签、电池等,应急包一般放置于房屋入口或汽车后备箱等方便拿取的地点。

震时就地避险,震后迅速撤离。地震来临时,三种做法不可取:盲目逃出建筑物、惊慌失措跳窗户、逃生时拥挤推搡。身处不同场景不要慌,首要保护头部。地震逃生时,“生命三角法”并不靠谱,正确的做法是“伏地、遮挡、手抓牢”。

Q

遇到危化品事故,怎么办?

A

先躲后防再绕道。第一时间寻找坚固的掩体,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往上(侧)风和地势较高且便于快速向安全地带撤离的区域逃生。选择路线时,避开可燃液体、气体储罐以及高压装置。

关阀报警再洗消。逃出危险区域后,要第一时间向专业救援部门报警。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关闭相关装置进出口阀门。及时对眼、皮肤和衣物进行洗消,防止残留毒害物对身体造成伤害。

Q

路遇山体垮塌,怎么办?

A

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或滑坡方向的两侧逃。沉着冷静勿慌乱,尽快在周围寻找安全地带。当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

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

滑坡停止后,不要立刻返回检查情况。滑坡会连续发生,贸然返回,可能会遭到二次滑坡的侵害。

Q

不小心落水,怎么办?

A

仰卧漂浮,保存体力。头往后仰,身体重心后移,双手后伸(双手不能脱离水面),努力使脚上浮,同时把双脚分开,腿成弯曲状。吸气时尽量扩胸并收腹,呼气时则缩胸隆腹。

水母漂。来不及做仰漂,落水后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抓住自己的小腿,等背部露出水面后用力的划水,保持仰卧漂浮的姿势就可以呼吸了。

利用漂浮物。尽可能利用水上的漂浮物,塑料瓶、球类、木棍等。利用它们来帮助自己保持浮力,并且节省体力。抓住漂浮物,并且尽量让自己的身体靠近它们。

个人应急能力

是在紧急情况下避免和减轻事故损失的

“最后一道屏障”

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

注意

平日多留心 遇事不慌乱 

1

培养安全应急意识

增强风险防范和发现异常的能力,养成对所处环境风险充分辨识及管控的习惯。

熟悉工作单位及常住地消防设施、重点部位的情况,熟练掌握消防设施、器材装备的性能和操作使用方法,熟悉周边应急逃生路线。

2

学习应急救护知识

掌握人工呼吸、心脏除颤、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3

养成遵规守法习惯

在单位不进行违章操作,居家不占用消防通道,出行不占用应急车道……

不给自己制造危险,也不给他人造成风险。

今天的课程怎么样

你学会了么?

树立“我是自身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主动参与应急培训和演练

一旦发生突发情况

才能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反应

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

来源:中国石油报、中国应急管理公众号

编辑:杨子仪 

审核:向爱静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