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街:文化保定新标志新场景

西大街:文化保定新标志新场景
2022年11月14日 10:36 保定发布

西大街开街第一天,络绎不绝的人群给西大街增添了十足烟火气,一条有思念、有味道、有文化的历史文化街区正款款而来

西大街:文化保定新标志新场景

西大街街景。邸志永 摄

11月12日,雨后初霁,天空湛蓝,西大街迎来了一批批游客。人们或驻足打卡拍照,或去店内探寻“宝藏”,或谈论它的“前世今生”,络绎不绝的人群给西大街增添了十足的烟火气。

走在西大街的石板路上,水刷石墙,特色门窗,百年老店……仿佛进入了时空隧道,“中西合璧、南北交融”的建筑,兼具怀旧风格与现代文艺气息。人们漫步其中,探寻这座古城的深层“基因”。

“我们是外地人,之前没来过,知道西大街开街,今天特意过来,看看这条‘直隶第一街’,都有哪些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闫鹏飞夫妇带着老人和两个孩子,一家五口开心地在西大街打卡留念。

80多岁的王杰老人,在西大街住了几十年,后来搬走了。“这次听说开街了,就想回来看看。刚才还专门去了保定方言博物馆,看着熟悉的话,西大街的过往一下子就回来了。”王杰颇有感触地说,“建筑的历史痕迹,街区的风土人情,这些都是老保定的记忆。唤醒这些记忆,对很多老保定很重要。”

拿着相机的青年人,抱着孩子的中年人,拄着拐杖的老年人,拿着手机直播的网红……一波又一波的人群,穿梭于曲阳定瓷、穿行楼枣叶茶、古城香业、易水砚、何记糖葫芦、秋贤阁、保定方言博物馆等店面间,探寻老保定的记忆,在市井烟火和历史气息中收获别样感觉。

“西大街经过重新整修,越变越好了。今天再回来看看,真是满满的回忆。” 老保定张学瑞曾是保定市针织品厂的一名员工,过去有个大车间在西大街,她在这里工作了很多年,再次回到西大街,情绪如潮水涌动。

西大街是很多保定人对古城最深的记忆,也是保定人心灵的故乡,是寄乡思、传温情、解乡愁的浓墨重彩场景。历经8个多月,精心整修过的西大街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实现华丽蝶变,一个中西合璧的建筑画廊、多元交融的文旅游廊精彩绽放。

从早到晚,西大街的游客络绎不绝。曹云鹏 摄

一条老街,味道很重要。

“我们何记糖葫芦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年名吃老店。我是第七代传承人,现在已经传到第八代了。”何平安指着墙上一张照片,满脸自豪。细看之下,那是1954年办理的卫生许可证,距今已有68年。

一会招待客人,一会去后厨熬糖、穿糖葫芦串,何平安来来回回忙个不停,“从早上8点开门,一直要忙到晚上10点半。”

西大街上,像何记糖葫芦这样的老字号还有不少。

百年老店万宝堂依然坐落于街区内,“一块钱一碗茶”的穿行楼枣叶茶馆里,上午和下午都能感受手工炒茶的魅力,庆丰和的绿豆糕软糯香甜引人流连,稻香村的点心更是五花八门令人垂涎……在这条“直隶第一街”,每一家老店都有很多故事,引人遐想。

不知不觉,灯光点亮,西大街呈现出不同于白日的喧嚣,创意市集区愈发红火。从晚7时开始,武松打虎等耳熟能详的故事以皮影戏的形式展示在幕布上,趣味十足。“噔噔噔噔锵锵锵……”伴随着激昂的锣鼓声和欢快的二胡声,皮影人物身法轻快灵动,栩栩如生,一段段小剧目相继演出,引来观众连连叫好。顾客的喧闹声、扫码付款的提示声、戏剧的锣鼓声,奏响了古城抚慰人心的夜间“交响曲”。

夜色渐浓,西大街的热闹仍在持续。这条承载太多古城记忆的“直隶第一街”,正加速迈进更加辉煌的新时代。随之而来的,还有千年古城崛起的梦想。伴随着西大街业态的不断完善,管理的不断优化,更高文化魅力、更优品质生活、更强城市活力都将在未来展现在世人面前。

全力打造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塑造独具保定特质的标志场景,百年西大街,来得正好。

来源|保定日报,记者:闫梦隆 刘向真 李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