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蝴蝶效应”加剧,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应该怎么做?

疫情“蝴蝶效应”加剧,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应该怎么做?
2020年03月28日 17:15 新华网

连日来,中国国内疫情逐步好转,龙头企业恢复产能,但疫情开始在全球蔓延,造成更广泛影响。目前,市场上关于中国在未来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疫情暴发初期,有人担忧疫情将加剧跨国公司重新布局供应链的步伐,一些产业将加速移出中国;全球疫情蔓延后,外资人士对中国防控成效认可,被视为产业链可能加速流向中国的信号。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出口企业在疫情中尽力履约保障国际供应链安全,展现了中国整体生产活动的韧性,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保持长期发展的信心。不应夸大疫情对于中国角色的影响,但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应继续营造更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上游延伸,早日完成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转型。

龙头企业陆续恢复生产

“正如我们对新冠病毒的了解逐渐加深一样,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也是逐渐显现的,到2月中下旬,随着不少海外制造企业来自中国的零部件存货消耗殆尽,短期内几无可能寻找替代,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加速显现。”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冰说。

3月26日,工人在哈尔滨东轻机电的生产车间进行生产作业。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汽车行业首当其冲。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数据,湖北是中国主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占全国汽车产量的8.8%。一位汽车行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每辆车有8千到1万个零部件,许多小零部件往往没有备用供应商,只要缺一个零部件,就没法完成一辆高质量车的生产交付。

在消费电子和半导体行业,中国承担着全球70%智能手机的制造。以苹果公司为例,其807家全球供应链工厂中,有47.5%位于中国,其中200家核心供应商中,中国企业占20%。一位富士康园区负责人说,地方政府近期以“点对点”接送工人、协助临时招工等方式解决了该园区约2万工人的用工问题,但目前仍存一定用工缺口。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中国各地正积极采取措施优先保障在全球供应链中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恢复生产。

一些涉及“国家出口名片”的企业优先加紧生产海外订单。2月10日,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复工。企业采取分批复工制度,美国波士顿红、橙线地铁,以色列特拉维夫红线轻轨等生产项目优先复工。

一些电子企业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集成电路芯片行业的核心材料供应商,70%以上产量出口海外。企业目前已经满产状态,一季度订单预计同比增长30%左右。上游企业的生产保障及备货都打出提前量,集成电路产业链目前供应相对稳定。

一些机械制造企业增加海外基地产能。空调和汽车零件核心供应商三花控股集团在全球多地有22家工厂,国内生产受疫情影响,很多订单延期。但国际客户正常生产,部分客户要求必须按期交付产品,公司安排墨西哥等海外基地紧急增加产能,保障供应。

产业链闭环短期难恢复

业内人士认为,疫情在韩国、日本及欧美的扩散,将使全球供应链面临第二轮全面冲击。

“目前全球存在三大生产网络: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为核心的北美产业链,以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为核心的欧盟产业链,以及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亚产业链。每条产业链上都有国家面临疫情挑战。”山东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张卫国说。

疫情直接制约全球产业链的人员、物资流动。受疫情影响,目前欧洲航班大部分停运,多家船运公司表示取消重要航次。目前巴基斯坦海运运费已翻倍,且舱位难以预定;东南亚多国要求所有船只在中国挂靠之后的14天内,不得靠泊该国家港口,大大降低了供应时效。同时,出口目的国对到港的货物强制采取检疫措施将直接影响货物的交付周期,增加箱使费、堆存费。

3月10日,工人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中国一汽红旗工厂生产线上作业。(苑激刚/摄)

长期来看,出口企业人员出国受限,业务拓展受阻,将影响下半年以及2021年市场开拓。某央企向全球40多个国家派驻工作人员,大部分员工年末归国述职、放假,现在无法返回。“我们粗略统计,有一百多个国家及地区对中国公民实施入境管制,严格入境审查和限制签证发放。新客户和新市场开拓将受到很大影响。”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说,中国在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化工产品等领域,对日韩敞口较大,随着日韩疫情风险快速上升,国内相关厂商面临原材料涨价和断供风险。安永分析称,如果日韩疫情加剧,可能导致珠三角电子产业面临存储芯片告急局面,全面推动原材料涨价。

张卫国认为,中国只是全球产业链的一环,与中日韩产业链、欧洲产业链关系都相对紧密,中国企业的复产复工,并不代表全行业产业链恢复,海外也会反向制约中国企业的复产复工。全行业产业链若无法形成有效闭环,生产中断持续时间将比预期更长。

中企亟须向中高端迈进

专家认为,目前全球供应链是跨国公司基于全球配置资源形成的,由强大的市场力量所主导。当疫情蔓延到海外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全球化时代,人流、物流大融通,想找到一个避风港并不容易。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看待供应链问题不能走极端:担心疫情后全球供应链会与中国脱钩过于悲观;因为其他国家疫情仍在发展,就认为中国可能成为资金、供应链的避风港,则过于乐观。全球化的时代决定了疫情的双向传播,很难有国家幸免。

总部位于山东的一家医疗防护设备生产商负责人说,因为韩国、日本、欧洲的疫情日益严重,企业海外订单增量非常大。预计二季度是中国企业维持国际市场份额、提升供应链质量黄金期,可提前谋划,加速转型。

3月23日,在韩国大邱,一辆车身印有加油字样的地铁三号线列车从市区驶过。(新华社/纽西斯通讯社)

尽管全球供应链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作为劳动力大国,中国必须未雨绸缪。刘冰等专家认为,中国可以利用巨大的经济体量和市场规模,扩大开放,推动产业政策更加公平公正,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让外资愿意进入。更关键的问题是,能否像当年的日本和德国一样,随着收入水平、要素成本的提高,发展出强劲的制造、创新能力,成功转向中高端产业。

当前中国制造业仍处于国际分工中低端环节,此次疫情或将倒逼相关产业升级。例如,目前日本、韩国疫情日益严重,持续下去会对全球半导体芯片产业、集成电路产业、显示材料产业等造成严重影响。专家认为,相关企业做好原材料储备的同时,也应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大研发力度、人才引进和市场开拓,把握机遇承接高端制造业国际转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