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潮”爱“牛基” 基金重仓股成资金“蓄水池”

“钱潮”爱“牛基” 基金重仓股成资金“蓄水池”
2020年07月08日 08:32 新华网

原标题:“钱潮”爱“牛基” 基金重仓股成资金“蓄水池” 来源:中国证券报

  新华社图片

  牛蹄嗒嗒声中,场外资金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状态冲向公募基金。

  最新的爆款是7月6日半天即告售罄的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混合型基金。按公告确认,其规模最后定格于300亿元。但更庞大的资金,并不是借助爆款新基,而是借道老基金产品的持续营销疯狂冲入A股。昨日甚至有传言称,一日内持续营销带来的基金增量多达千亿元级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规模庞大的资金,并非散布在数以千计的老基金产品中,而是集中在少数业绩优异、基金经理知名度高的牛基产品里。

  上海某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从保障“健康牛”的角度而言,资金借道公募基金投资A股是一个双赢的选择。一方面,可以避免散户情绪化操作导致市场大起大落;另一方面,公募基金行业近年来在基本面研究领域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助于更有效地将资金布局于优质个股,推动A股牛市的健康前行。

  爆款基金刷出新高度

  近年来,公募基金用无可辩驳的专业投资能力,征服了更多的投资者。

  这也令资金涌入A股的速度不断加快。以汇添富中盘价值精选混合型基金为例,按照昨日发布的公告,这只基金最后确认的募集上限为300亿元,按比例配售后,认购申请的确认比例结果为43.320838%——这意味着,爆款基金又刷出了新高度。

  而借助持续营销,源源不断涌入牛基的庞大资金,甚至让不少基金经理备感压力,不得已祭出限购的招数,期望控制牛基的资金规模,以免扰乱自己的操作策略。如昨日,曾令千亿资金慕名而来的睿远均衡价值混合基金就发布公告称,自7月8日起,单日单个基金账户申购(含定投)该基金的金额不超过1万元。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销售部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A股市场过去牛熊转换节奏快,让很多投资者望而生畏,但财富效应的诱惑又让他们非常想参与A股投资。公募基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低成本、专业化的投资渠道,这也是近年来基金爆款频出的主要原因。据他了解,去年许多规模不过十来亿的基金,因为业绩抢眼,规模都已经激增至七八十亿甚至上百亿。“业绩是持续营销的硬道理。”他感叹道。

  重仓股的叠加效应

  细心的投资者发现,牛基的资金聚集效应正在巧妙地形成一个新的闭环:资金涌入壮大牛基规模—牛基将新增资金布局于自己的重仓股—重仓股在资金推动下进一步上涨—重仓股上涨提升了牛基的业绩—业绩吸引更多资金涌入。而在牛市春风乍起的当下,这种闭环或会进一步升级成一种正循环,让牛基的重仓股更加璀璨。

  这就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牛基的重仓股纷纷再现牛气,走出了一个更长周期的上升通道。

  某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张华(化名)指出,每个基金经理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并没有能够吃透全市场、全行业的基金经理。因此,在投资能力边界得到再度提升之前,由于投资惯性的存在,基金经理会将资金分布在自己熟悉的投资认知领域,而现有的基金重仓股往往是他们研究最深的个股。这就会出现资金涌入后,重仓股不断上涨的现象。

  “如果新增资金量小,重仓股受影响不大,这种现象就不太明显。一旦资金量增速过快,甚至超过了基金经理的认知预期,仓促之间,要想不被摊薄业绩,迅速消化新增资金,买入现有重仓股就是必然的选择。”张华说,“这是一柄双刃剑——对于基金经理的能力是一个新挑战,对于投资者来说,则潜藏着一定的投资风险。”

  有些投资者甚至摸索出这样一种投资策略:当出现上百亿的爆款新基金时,则去追踪基金经理管理的其他基金产品的重仓股,估算新基金的建仓期,然后提前潜伏重仓股,享受新增资金“抬轿”的收益。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牛市氛围下,预计会有更多资金涌入公募基金,单只基金产品的体量会越来越大,基金重仓股将变成新增资金的“蓄水池”。如果不加以约束和合理分布,很有可能短期不断推升基金重仓股的估值,最后催生泡沫的出现。

  估值“洼地”回补

  对于近期的市场行情,浦银安盛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监、基金经理蒋佳良表示,低估值回补是当前推动市场快速上涨的核心力量。由于当前的低估值权重股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位置,机构资金配置比例也很低,非银等板块有均值回归的需求,所以短期内低估值权重股的估值修复将有可能推动大盘继续上涨。

  上投摩根建议,在近期低估值板块补涨行情中适当关注房地产、可选消费及业绩确定性较强的板块,如新旧基建领域。同时,重点关注海外业务收入占比低、上游供应链或原材料进口依赖度低、行业景气度受益于经济修复迎来反转的内需主线投资机会。中长期依然看好行业趋势向上的科技成长板块,包括自主可控趋势下的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中国证券报记者 李岚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