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多家医院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呼和浩特市多家医院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2023年01月06日 09:19 新华网

  近期,呼和浩特市三家医院单日就诊量维持高位运行,大多数以新冠感染后由轻症转重症风险的60岁以上老人为主,医院急诊、发热门诊、放射科的医护人员们24小时守护患者,他们轻伤不下火线,以“满格”状态应对空前挑战。

  急诊科: 就诊人数激增 医护“满格”战斗

  为应对就诊高峰,缓解患者就医压力,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采取分级分类诊疗措施,通过扩容急诊和发热门诊,进一步提高救治效率,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1月5日上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吴巍正和同事们紧张地在一楼急诊室内忙碌着,护士小张推着送药车,艰难地穿过加床间的缝隙。

  “我们急诊科一直都保持着比较高的工作强度,疫情前我们每天的就诊患者都在400人左右,这段时间,500人左右就诊人数是常态,多的时候会接近700人左右。”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牛君义介绍。急诊严格执行分级诊疗,经接诊医护评估后,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第一时间送入抢救室开展相应治疗,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的患者会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排队候诊,“这几天我们严格执行医院24小时‘清零制度’,即急诊科滞留病人在24小时内转到病房,尤其是重症患者、高龄老人。”牛君义说。

  急诊留观区的病人绝大多数都是白发老人,前来就诊时症状类似,血氧饱和度低、基础疾病加重、电解质紊乱等等。从神经外科病房支援急诊两周,小张见证了急诊患者人数的不断上升。两周来,医院门急诊患者激增,日门诊量达1300人次,特别是感染、发热、呼吸等专科,门诊量呈井喷式增长。发热门诊日接诊量达110余人次,急诊日接诊量近600人次。夜间就诊人数每天在70人左右,是平常高峰期的三四倍。最高的一次夜间患者就诊人数达77人。

  虽然就诊人数量每日居高不下,但是患者就诊秩序却非常好。护士长吴巍介绍:“患者们真的很体谅我们,大多数患者都能做到有序排队。我们也会根据部分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现场调配,比如有8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如病情非常危险的,会做好其他患者的解释工作,协调优先治疗。”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原有病床26张,近期为了尽可能增加床位,原急诊室内设置了70张床位。急诊科原有护士30多名,近期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集全院之力调配到急诊科的护士多达100多位,但人手依旧紧张。每天14时30分左右,由院长带队进行现场办公,协同相关科室、护理服务队及安保人员进行患者分流,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救治专班都会对情况复杂的重症、危重症病例进行多学科会诊。

  “我们近期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每天早晨要通过查房对所有病人情况进行摸底,及时与各分流科室进行患者病情交接沟通,调整诊疗方案,很多时候还要协同完成患者的抢救。这短时间的急诊科任务重,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患者一个接一个,从早上六点半开始,一直要忙到晚上七八点才顾得上吃饭,好多同事感染了,都强忍着身体的不适,坚守在岗位上……所有医护都在克服自身困难,尽己所能,用一切力量保证医疗安全。”急诊科医护人员表示。

  发热门诊:平均日接诊量近100人

  目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发热门诊平均日接诊量近100人,发热门诊留观病人还在增加,特别是老年人和肺部感染病例明显增加。急诊科就诊人数也比平时增加了三倍,针对急诊重症患者人数增加的情况,医院启动了“清零行动”,按照国家卫健委、国家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及时将急诊留观的患者收治入院,以保障急诊救治能力,确保广大患者得到及时诊疗。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分流过程中建章立制,ICU病房每天都会对重症患者进行专家会审,制定“一人一策”的治疗方案。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赵海平介绍:“在急诊收治患者过程中,医院采取了三项有效措施:首先成立急诊重症病房,目前重症病房设有大约120张床位,对符合住院条件的重症病人及时收治;其次对于亚重症病房,包括呼吸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等专业设有近100张床位,满足亚重症患者的救治需求;三是设置转换ICU病房,床位约120张,如以上两个病房不能满足患者救治需求,医院会立刻开通储备床位。另外从人员的配置方面,医院组建了以ICU为主的医疗团队,辐射到各个专科病区。并启动医护重症专业化培训工作,对包括亚重症和相关专业在内的医护人员进行线上培训,专业医生带动亚重症和其他病区医生完成ICU救治工作。”

  放射科:CT室24小时接诊

  1月4日18时,记者来到了市妇幼保健院看到,原本已经到下班时间,但医院的急诊科、放射科依然在忙碌着。诊室内外,不少市民都在等待就诊,放射科CT室里医技人员依然在为患者进行检查。

  “阿姨您好,您在这里躺好,上臂向上举起来放在头顶。一会儿机器会发出提示音,让您呼气、吸气,您根据提示来配合就好了。”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主任吴杰耐心地向患者进行指导,遇到腿脚不好的老人,他还会帮助家属把老人扶到机器上。

  这样的检查,他们每天都要重复进行百余次。为了让每一位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可以进行检查,放射科的医技人员每天忙到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他们站在机器前,不停地忙碌,许多人的腿都肿了。但他们却不愿意休息,本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为了尽量缩短患者等待时间,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20时,夜幕中的首府显得宁静而美丽。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的影像科里依然还在忙碌着。CT室检查仪器不停运转,检查不分昼夜,技术人员以最快的速度为患者检查,全科人员主动加班加点,保证患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拿到诊断报告。

  持续发烧5天的市民张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医院就诊,她告诉记者:“因为持续高烧,担心引起肺炎,就到医院检查。医院就诊的患者很多,但是每个科室都紧密配合,就诊过程非常顺利。我在排队等待了40分钟,就拍完了CT影像检查。影像科的医护人员非常辛苦,还有很多患者在等待检查,他们还需要继续加班工作,真的太辛苦了,真心地和他们说一声感谢。”

  走访中,记者看到,为尽量缩短患者等待时间,首府各大医院的CT室都是24小时运转,医技人员都会提前到岗,中午放弃休息时间,以最快的速度为患者做检查,全体人员主动加班加点,保证患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拿到诊断报告。

  门诊扩容:多渠道保障救治能力

  为了充分满足发热患者的就医需求,让市民可以便利就医,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对发热患者收治能力进行扩容,紧急筹建新发热门诊。近日,已经全部投入使用,日均接待病患500余人次。

  据了解,从今年11月份开始,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对发热门诊进行了扩充,由原来的2个诊室扩充到了5个诊室,每天接诊患者500人次,是原来接诊量的5倍,并配备了17名医护人员为发热的患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保障发烧、咳嗽的患者正常用药,医院与保供商签订了保供协议,全方位保障患者用药。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药剂科主任云来运告诉记者:“我们的药品储备充足,如果遇到止咳药短缺,还有其他类似药品可以代替。我们通过临床药学来和大夫做好交流工作,保障药品供应充足。”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还开通了新冠肺炎门诊在线问诊通道,提供健康评估、居家健康指导、心理疏导、药品配送等服务。对于危重症患者,医生每天在互联网医院进行远程会诊,第一时间为患者确定转诊方案。(记者 李娟 马妍)

  原标题:我市多家医院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医务人员始终坚守救治一线—— 以“满格”战斗力 保持生命救治畅通

责任编辑:杨腾格尔 李国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