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创新榜丨向新求变,跑出智能建造“加速度”!

雄安创新榜丨向新求变,跑出智能建造“加速度”!
2024年06月28日 16:58 新华网

  在我国城市建设史上,雄安新区首次全域实现了数字城市与物理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现实城市中的每一栋建筑、每一条道路、每一根管道,甚至每一道钢梁,都会在网络平台形成与之孪生的数字化模型。除了“看得见”的地上建筑与地下管廊,“看不见”的“云上雄安”也在同步生长。

  走进雄安国贸中心项目的BIM(建筑信息模型)总控室,一张张三维施工图呈现在大屏幕上,这是该项目基于BIM建立的精细化基础模型。“目前项目处于土方开挖阶段,传统做法是用图纸进行测算,效率低且容易出现漏算和计算错误,而BIM模型可以把标高、基坑开挖线直观地显示出来,真正实现BIM模型与施工现场同生共长。应用BIM技术可以反复推演模拟施工过程,帮助攻克复杂的施工工艺。”雄创公司BIM事业部部长,国贸中心BIM总控项目经理曾于舒介绍。

  经过设计阶段模型高质量把控,国贸中心第一个真正落实了模型由设计至施工无缝衔接,施工单位无需重新建立模型,在设计高质量模型基础上,串起深化、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的有效管理。利用BIM创新性地改变传统图纸会审方式,开展了基于BIM的图模会审,提高图模会审及信息传递的效率。利用BIM解决了单专业、各专业间及片区内项目间的接驳碰撞问题,充分发挥了BIM高效协同的作用。

  在智能建造方面,国贸中心将BIM与全景计划进行深度融合,形成BIM生产应用计划。基于深化模型至少在施工前一个月完成虚拟建造,将传统二维施工方案转化为三维方案模拟,提前发现方案错漏碰缺。如基坑开挖模拟,创新性地改变传统二维图纸反算方式,直观展示出基坑标高及开挖线,提前进行现场施工交底,避免开挖错误。

  在施工监测方面,BIM团队利用模型直观地展示现场进度,大大提高了监测实时性,通过利用模型进行现场复测,创新性地改变了传统监理监管方式,实现了实体工程与数字工程同步检测;通过实模一致性检查,保证空间一致性,为运维提供精准的数字底板。“雄忻高铁雄安城际站、国贸中心和东西轴线公共交通、航站楼这几个项目是一体化施工,难度很大,而有了BIM技术的支撑,我们甚至不用到现场,就可以直接看到建筑到底盖得对不对。”曾于舒说。

  在精细化成本管控方面,BIM团队在设计阶段提前将清单计算规则转译为建模规则,在施工阶段有效利用BIM进行工程量复核,避免清单工程量错、漏、碰、缺。

  国贸中心BIM应用并非只是简单的模型建立,而是创新性地实现了BIM与项目管理流程深度融合,匹配与新质生产力对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明确了在数字化背景下各方的职责边界,实现了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为运维工作提供了高效、集成的精准底板,全方位提升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国贸中心BIM团队将继续以“双月攻坚”为契机,总结优化应用过程中的经验做法,为之后在新区建设项目中推广BIM总控创新模式奠定基础,打造雄安新区智能建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标杆。(解丽达 李凤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