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为“冰雪热”他们献上心头暖

新华全媒+|为“冰雪热”他们献上心头暖
2025年01月01日 18:50 新华网

新华社长春1月1日电 题:为“冰雪热”他们献上心头暖

新华社记者段续、李典、唐成卓

新年快乐!时针指向1月1日0点那一刻,日历翻到崭新一页。这个跨年的夜晚,记者走近“冰雪热”背后那些在寒风中彻夜坚守的劳动者,他们让璀璨冰灯长明,让宽阔雪道平整,让更多人能欣赏到雾凇美景。忙碌的身影,定格了寒夜里的温暖瞬间。

吉林市松花湖滑雪度假区内,压雪车正在平整雪道。新华社记者 唐成卓 摄

闪耀冰灯下,巡线身影穿梭

东北的冬天,黑得早。下午5点多,位于长春市郊的长春冰雪新天地,万千冰雕忽地点亮,彩光璀璨,照亮寒冷的夜。

“明天就是新年了。”长春双阳区供电公司电力工人刘峻男说着,呼出的哈气氤氲一片。景区入口处,大巴不停驶过,天南海北的游客鱼贯而入,人潮涌动。

对于刘峻男和同事们来说,跨年夜更加忙碌,舞台、照明等用电设备增多,电力负荷陡增,保障压力更大。

输电线、环网柜、变电站……拿着红外成像仪和手电,保电队伍从供电所一路巡查到园区,神情专注,手指冻得通红。“戴手套操作设备不方便,习惯了。”刘峻男说。

冰雪新天地2019年末首次亮相,几年间,这个冰雪乐园就像是长春和海内外游客的冬日约定,冰雕越来越美,观光体验越来越丰富,游人越来越多。

刘峻男和同事们是变化的亲历者。上个雪季,园区用电量同比增长53%,这个雪季还在增长。他们给园区新增加了一条供电线路,还增设了应急电源车。“很多游客都来了,东北越来越好了。”刘峻男说。

璀璨灯光下,冰雪乐园里,欢呼声四起。

长春市冰雪新天地园区内,长春市双阳区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正在检查低压配电箱。新华社记者 段续 摄

深夜雪道上,雪车轰鸣阵阵

2024年12月31日晚10点,位于吉林市的松花湖滑雪度假区,灯光熄灭,雪场褪去热闹与喧嚣,月光下的大山,只剩下模糊的轮廓。

压雪技师许岩的工作时间到了。“开工,注意安全”——对讲机里传来今天的任务计划,发动机轰鸣。

经过压雪机平整处理的“面条雪”,是雪友们最青睐的雪道状态。许岩和同事们,就是“面条雪”的缔造者。他专注地操控方向盘,调整方向,顺雪道上山。

打碎冰壳、压碎雪块……随着压雪车行进,原本凹凸不平的雪道,变得平整顺滑。

许岩的工作看似简单,其实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雪道坡度、走向各异,十几吨的压雪车要不停调整参数、变换姿态,让雪犁的转速和深度更贴合雪道,还要防止车辆打滑陷入困境。

在雪场工作的十年间,许岩切身感受到冰雪经济的蓬勃发展,客流持续攀升,青少年占比增加,冬日的雪场,愈发热闹起来。

时针跨越零点,压雪车停在山间,远眺城区上空,零星烟花闪烁。一条条平整的雪道,等待着新年第一批雪友到来。

吉林市松花湖滑雪度假区内,工作人员正驾驶压雪车平整雪道。新华社记者 唐成卓 摄

凌晨江水边,播报声洪亮

松花江穿吉林市城区而过。冬日里,终年不冻的江面上雾气蒸腾,遇到清晨极寒天气,雾气在江边树枝上凝华成雾凇,美不胜收。

然而,这景色并非天天有,只有在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都适宜时,雾凇才会出现。“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凌晨把当日的雾凇情况,用手机直播给大家。”雾凇播报员姜海军说。

凌晨4点,晨光未至,夜色犹浓,松花江畔,寒风刺骨。雾凇观景带的道路旁,姜海军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借着路灯光亮,开始了2025年第一场播报。

虽然雾凇并未出现,但这没影响到姜海军的热情。“冬天的吉林市是一个树上可以‘开花’的城市,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戴着棉帽,举着手机,姜海军向大家介绍着家乡。

“有雾凇时,通过直播让天南海北的观众欣赏,让远道而来的游客抓紧到现场。没雾凇时,我也会和大家聊聊天,讲讲吉林的美、东北的好。”姜海军说。

雾凇播报员没有报酬,但姜海军收获了更多人对雾凇的赞叹、对东北的喜爱。

手机屏幕上,新年快乐的字幕刷屏。“新年快乐!咱东北的冬天‘热’起来了,祝大家日子越来越好!”姜海军说。

在吉林市阿什哈达雾凇观景带,雾凇播报员正在直播。新华社记者 李典 摄

岁末年初,天寒地冻,正是冰雪旅游的好时节。站台上,熙熙攘攘;机场里,起降轰鸣;冰雪中,嬉笑纷纷……那些看不见的角落里,总有许多坚守在寒风中的劳动者,为游客带来浓浓暖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