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1月9日电 她是遵义会议纪念馆第一任馆长的孙女,她义务进行红色宣讲31年。她今年55岁,正是退休年龄。她说,红色宣讲永远不会退休。她是孔霞,遵义市红花岗区文化和旅游局一级主任科员,遵义市红色故事义务宣讲员。
1月7日,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的“遵义@1935”贵州红色文化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遵义会议纪念馆。话题自然从孔霞的爷爷孔宪权开始。
“爷爷是在1952年被上级任命负责遵义会议纪念馆的筹建,1955年被贵州省文化局批复同意担任遵义会议纪念馆的首任馆长。在筹建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贵州交通不便,山高路陡,当年全靠人背马驮将收集到的文物运回来。”
孔霞说,她的爷爷1911年出生于湖南浏阳一个农村家庭,参加革命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吃饱肚子”,为什么要选择红军呢?因为他觉得“这支部队不欺负老百姓”。
“爷爷在遵义娄山关战役中受了伤,胯骨中了6发子弹,12个弹孔。红军四渡赤水行军的速度越来越快,爷爷最终被留在今天毕节金沙一个地方养伤。伤愈以后,他流落到遵义枫香一带,隐姓埋名,一直到1950年,才与组织恢复联系,确认身份。”
孔霞说,她走上讲解道路也有一定偶然性。当年她曾考虑随军到丈夫服役的地方工作,她学的是旅游专业,1993年,考上国家旅游局的中级导游员。
考上后,当时来遵义参观考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人员很多,自己工作的部门都要接待很多人。当时除了遵义会址纪念馆有讲解人员外,其他如毛主席住址、红军山烈士陵园是没有解说员的,孔霞就开始给接待的人员做讲解,从那个时候就“懵懵懂懂地踏上了红色讲解的路”。
到了2013年,孔霞开始整理爷爷的故事。在整理过程中,发现爷爷的故事与其他战友和当时的历史事件是不可分割的,她开始系统整理和学习红军长征的故事,真正踏上了专业宣讲的道路。
作为红军的后代,特别是作为遵义会议纪念馆第一任馆长的孙女,孔霞做红色宣讲员自然比别人更有优势,也更能吸引听众。但孔霞认为,讲好红色故事既要尊重历史,又不能是简单的“复读机”“复述者”。“要带着我们的感情,通过细微之处以小见大,从一个小切口、一些具体事去讲遵义会议精神,让大家记忆更深刻,同时也不觉得很呆板。通过挖掘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让遵义会议精神能够润物细无声滋养大家心灵,让大家在这种氛围之下去接受和认同它。”
孔霞说,坚持红色宣讲,让自己在宣讲之余感觉“满血复活,能量满满”。在遵义,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的人越来越多。“爷爷就是第一任红色讲解员。有一天在老城区,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家对我说,他还是个小学生时听过我爷爷讲,那时爷爷讲得特别有劲儿,特别鼓舞人。”
“比我年长的一些红色文化专家,如遵义会议纪念馆的田兴咏老副馆长、雷光仁老馆长,遵义长征学会会长黄先荣老师,有的已经是八十多岁高龄,仍在不遗余力、锲而不舍地讲,传承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还有很多我的同龄人、‘90后’‘00后’的年轻人、红花岗区小学中众多的小小红色宣讲员也在讲。这种精神是无价之宝,坚定我们每个人走新时代长征路的信心和决心。”
孔霞说,她做红色宣讲有31年,还会一直讲下去。2025年是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前来会址接受红色教育,传承红色文化的人正不断增加,到了遵义会议召开100周年之际,来的人还会更多。“今年我55岁,100周年时我65岁,虽然从工作的岗位退休了,但红色宣讲永远不会退休。”(黄勇、邓琴)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