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步区步头镇黄石村推进乡村振兴:筑梦于希望的田野

八步区步头镇黄石村推进乡村振兴:筑梦于希望的田野
2022年01月18日 08:40 贺州日报官微

位于八步区步头镇西南面,有一座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瑶族村落——黄石村。俯瞰黄石村,田野围绕着村庄,进村的硬化道路平坦宽阔,沿途满目苍翠,芳草依依,一条条水泥道路延伸到各家各户,将这个小村落与外界串联起来。

图为黄石村过山瑶家文化园一角。

近年来,黄石村通过“民族文化搭台,农特产品唱戏”模式,走出了一条“文化兴村、产业富民”之路。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黄石村村民腰包鼓起来,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各类文化活动愈发丰富。

瑶族乡愁馆、黄石戏台、瑶家康养特色民宿......在黄石村有一座过山瑶家文化园,是由国家级“非遗”项目瑶族服饰技艺传承人、广西过山瑶家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素芳和她丈夫刘德敢一同创建。

“我们根据黄石村民族文化积淀深厚等特点,租用村民30余亩山地,在村里建设了过山瑶家文化园项目。”李素芳介绍,文化园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建设有非遗研习所、黄石戏台、瑶家民居、瑶族非遗衍生产品和土特产品营销中心。此外,文化园还配套有公共厕所、停车场等。

图为农村绣娘在过山瑶家文化园学习瑶绣技艺。

过山瑶家文化园项目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设计、生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瑶族服饰和瑶绣民间工艺品。此外,文化园还免费对农村绣娘进行培训,经营以瑶族服饰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展示瑶族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园从2019年开始试营业,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学人员和游客2.1万余人,营业收入180余万元。”李素芳说。

“绣娘领材料回家加工,一年下来可以增加1万元左右的收入。”文化园负责人何婷婷介绍,绣娘通过绣制生活用品、旅游纪念品等产品,可在农闲时多获得一份收入,同时也能让瑶绣文化传承下去。

图为农村绣娘在过山瑶家文化园制作瑶绣。

“我在文化园工作已经3年了,在这上班离家近,不用出远门务工就有工作、有收入,还能照顾家人。”冯江妹笑着说。

黄石村通过打造特色文旅体验项目,既带动了村民就业,又展示、传承了瑶族文化,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每当有游客前来黄石村,村民都会热情地带领游客参观瑶族服饰传承基地,学习瑶族传统刺绣,体验瑶族舂糍粑、瑶族婚礼,学唱瑶家山歌、学跳竹竿舞等,让游客感受浓郁的瑶族民俗风情。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除了打造特色文旅体验项目,黄石村村民还充分利用本村的八角、笋干等农特产品,把农特产品产业化,推进乡村振兴。

有了产业,还得让产业发挥效用,助农增收。近年来,黄石村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和创业致富带头人的作用,依据自然条件,把发展八角种植作为村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以“创业致富带头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引导村民种植八角2000多亩,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民家庭收入。黄石村现建有八角、笋干深加工基地一个,统购统销本村特色农产品,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的特色产业道路。

图为黄石村村民种植的八角果。

为解决村民种植技术不高的问题,黄石村还请来了农技专家为村民上八角种植培训课,对八角树培育及矮化嫁接的具体技术难题作详细讲解。“村民通过上培训课,提高了自身的种植技术水平。现在村里大部分家庭都种植有八角,有的种植户一年可以收八角果近5000公斤,为家里增添一笔可观的收入。”黄石村党支部书记陈万美说。

图为晾晒的八角果。

村民赵万兰前几年种了4亩的八角,这两年开始挂果有收获。“我家去年卖八角果收入有1万多元。”赵万兰脸上洋溢着笑容。

为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黄石村由创业致富带头人引领成立合作社,把村民采收回来的生八角进行加工晒干,然后包装出售。“我们这里的八角瓣角整齐完整,尖角平直,个大饱满,表面明亮有光泽,深受消费者喜欢。”黄石村村委副主任王文灵说,合作社还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在八角采收的季节,村民在闲暇时到合作社务工,月收入有2000多元。

记者:李孝苗 实习生:赵田枝

编辑:邹金珊

校对:林婷

审核:蒋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