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强、张荣森开启“弱敏”时代,浙商银行增速遥遥领先

陆建强、张荣森开启“弱敏”时代,浙商银行增速遥遥领先
2023年11月03日 12:23 读懂数字财经

2023年,股份行营收惨不忍睹,连扛把子招商银行都连续三个季度营收下降,此时浙商银行成了一颗闪亮的星。

浙商银行在10月27日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该行前三季度该行实现营收 496.9 亿,同比增长 4.13%,成为上市银行中唯一实现营收正增长的股份行,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浙商银行连续第9个季度增速位居上市股份行第一位。

同时,浙商银行也是三季报中净利润增长幅度最大的股份行——净利润127.53亿元,同比增长10.54%,延续半年度以来两位数增长。

浙商银行,增速遥遥领先!

浙商银行将经营方针总结为12个字:“夯基础、调结构、控风险、创效益”,而读懂君将其在利润表的核心数据上的成功也总结为为12个字:以量补价、弱敏压仓、 拉平短板,而这12个字又紧紧围绕“弱敏感资产”这个关键词展开。

1、以量补价

截至2023年9月底,浙商银行资产总额已近3万亿元大关,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25.91亿元, 增长11.32%,新增贷款居于股份制银行前列。

以量补价不是浙商银行的独有的方法论,而是银行业的共识。

在利率不断下行的大背景下,银行业净利差高度承压,纷纷选择扩大信贷规模对冲利差下降的做法,但以量补价在实际效果上没有什么高深的方法论,完全看内功,但浙商银行的一些举措和成绩却很值得参考。

比如,该行坚持“小额分散”的授信原则,这与银行传统思维中的大单模式颇有差异。

浙商银行将超过一半的新增贷款投入到零售、小额贷款、供应链金融等小额分散资产领域,在官方稿件中浙商银行将此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一项成绩,但在业绩说明会上,该行领导表示“一半的贷款投向小额分散,对于我们营收稳定的增长带来了好处。”此外,提升小额分散资产占比是浙商银行应对风险的主要策略之一。

由此可见,这种贷款结构的优化不仅仅是银行社会责任的践行,更可以让银行落得实惠,正如已故领导对宇宙行说的那句话:“广大小微企业是银行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做好小微业务,大银行就大有未来。”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在利息净收入本质是一个差价生意,除了资产端以量补价外,浙商银行在负债端的成本优化也十分显著,通过持续清退高息存款压降了存款成本,付息率在2022年已经压降的基础上再次压降,这一举措与贷款余额超过11%的“增量补价”相配合保证了利息净收入逆势微增。

不过,以量补价或也存在隐忧。

从资产质量来看,截至报告期末,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45%,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2.94%,比上年末上升0.75个百分点,虽然效果不算显著,但也处于改善之中。

隐忧在于:前三季度大量新增的贷款拉高了不良率的分母,但不良率的分子、拨备覆盖率的分母——不良贷款的中长期会有怎样的变化?需要持续观察,毕竟金融行业最不缺的就是因风险爆发,业绩先增后降的案例。

但读懂君对此持相对乐观态度。

2、弱敏压仓

银行是强周期行业,业绩与经济形势强相关,而浙商银行似乎想打破这个魔咒,它们将资产分为不敏感、弱敏感、强敏感三大类。

2021年,浙商银行成立了以陆建强、张荣森为核心的新领导团队之后,于业内首次提出“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的概念,并在2022年年报中提出“以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为压舱石,打造高质量发展的一流经营体系。”

弱敏感资产顾名思义是经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和质量,跟经济周期是弱相关,资本消耗较低、风险较小、收益中等,适合以配置为主,以期平稳增长。

“压舱石”的定位体现在:浙商银行希望在经济较差的时候,经营状况不至于很差 ;总体是平稳的”。

浙商银行将全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分为三类,分别是小额分散资产、弱周期行业资产和CSA客户服务总量。

亦即上文中为浙商银行立下汗马功劳的小额分散类资产也是弱敏感资产范畴;此外,浙商银行的非利息净收入137.41亿元,同比增加14.61亿元,增长11.90%,增幅超过利息净收入近10个百分点,大幅助力了营收增长。

可见弱敏感资产不仅起到了压仓效果,也是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前三季度,浙商银行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实现营收153.7亿元,占比达到32%,较年初提升3.47个百分点。

浙商银行用9个季度的业绩验证了弱敏资产的强大活力,为同业另辟蹊径,但读懂君并不认为所有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都适合这条路,因为弱敏感资产的核心是“战略新兴产业+零售金融”的组合,这个市场虽然很大,但撑不起所有同业,其次浙商银行的弱敏感策略之所以能够成功,也与其区位优势离不开关系。

要学习浙商银行的弱敏感战略,同业要跑得早一点、快一点。

3、拉平短板

对于一家高速增长的公司而言,一些没有完全补齐的短板反而可能是利好,因为在短板处他们反而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比如浙商银行一位高管在业绩说明会上提到的“我们还没有取得理财子公司的资格。”

在财富管理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浙商银行的代销规模达到了1531亿,比年初增长了8.02%,第三季度单季我们增长了75亿,环比增幅5%左右,增速处于市场前列。如此一看,未来取得理财子公司的浙商银行便很值得期待。

再比如,浙商银行的手续费净收入虽然增长较快,但在总额和占比上与一线银行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也说明了浙商银行的营收还有不少潜力可待挖掘。

如果一切顺利,拉平短板的过程,也是浙商银行增收的过程,而增收的过程也是浙商银行夯实基础的过程。

浙商银行风险管理部的一位高管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近年来随着我行基本面的持续好转,特别是营收的持续增长,我们化解存量风险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因为我们营收在不断的增长,明年将有更多的减值准备,可以计提在其他的方面,所以拨备覆盖率在明年我们预计会有一个更好的提升。

这种硬核表态或许就是利润表“增速遥遥领先”带来的底气,正如伟人说的那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