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翬《晚梧秋影图轴》,纸本墨笔,纵76.8厘米,横41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是王翚五十五岁创作的园林实景写生之作。款署:“晚梧秋影。丙寅(1686年)七夕后三日王翚秉烛戏墨。”钤印“王望之印”(朱白文)、“石谷子”(朱文)。本图以墨笔绘枯荣相生的杂木,在月色下有二人言谈对语的场景。
王翚(1632-1717年),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又号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从其学画者众多,遂形成对后世影响颇深的“虞山画派”。
王翚好友恽寿平在画幅的上部书写长题,讲明了此图创作的缘由:“丙寅秋,与石谷王子同客玉峰园池,每于晚凉翰墨余暇,与石谷立池上商论绘事,极赏心之娱。时星汉晶然,清露未下,暗睹梧影,辄大叫日:‘好墨叶!好墨叶!’因知北苑、巨然、房山、海岳点墨最淋漓处必浓淡相兼,半明半暗。乃造化先有此境,古匠力为摹仿,至于得意忘言,始洒脱畦径,有自然之妙。此真我辈无言之师。王郎酒酣兴发,戏为造化留此景致,以示赏音,抽毫洒墨,若张颠濡发时也。”
通过恽氏的墨题可知,王翚通过观察月光下的梧桐树影,想到了董北苑(源)、巨然、房山(高克恭)、海岳(米芾)的水墨点染技法,说明王翚有着深厚的“以古人为师”的基础,也说明他有着敏锐的“以天地为师”的观察力,并且是一位善于从生活中体会古人画理、画论、画技精妙之所在的画家。
通过恽寿平的墨题还可知此图是王翚“酒酣兴发”之作。酒酣的王翚摆脱了其长期学古、仿古、摹古所受到的画法、章法的束缚,从而以笔墨抒发他的所见、所思的真性情,“戏为造化留此景致”。
图中树木的布局没有按照传统攒三聚五的程式,而是根据自然所见,直接将或直或曲或斜的树木一列排出,其雁行的排列法将画面空间分割成前后两部分:前景以蜿蜒的清溪为主流,景致疏朗;后景以草堂为主体,景致繁密。前后景的疏密呼应,使得本图在构图上既自然又有层次,别具一格。
此轴诗塘有清乾隆皇帝题诗。鉴藏印有清内府“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乐寿堂鉴藏宝”“乐寿堂续入石渠宝笈”“宣统御览之宝”等。《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