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流汗黄豆」表情包,让人疯狂冒火

这「流汗黄豆」表情包,让人疯狂冒火
2021年09月16日 19:58 飞碟说

01

文华前几天在A岛匿名版看到一篇爽文:

大概说的是PO主遇到一个控制欲极强,喜欢约人吃饭又动不动说「不来就是不给我面子」的同事。

面对在再三拒绝之后依然纠缠的同事,PO主用了一招绝杀直接将对方给整破防了。

这个被称为「流汗黄豆」的表情,轻蔑中带着一丝无语,疑惑中带着一丝鄙夷,伴随着苦笑的表情,流下一丝略带哀愁的礼貌。

而这种礼貌,配合着强而有力、毫不客气的「你寄吧谁」的反问句所形成的强烈反差让原本强势的同事直接闭麦,就连最后想要开始卖惨,都会双重黄豆夹击。即使隔着屏幕大概也能想象到,此时他脸上会有多难看。

在我们感慨爽文的畅快感之时,也确确实实发现,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流汗黄豆表情,已经成了当今网络冲浪的核弹级别武器。

它几乎可以用在日常网络交流的任何场景,表达各种不同的情绪。

比如你看了一部让你用脚趾在地板上抠出三室一厅的电影;

比如你看到日本政府说疫情我们已经控制不住,大家各凭本事吧;

比如商家对无理取闹的客户感到无语;

出现在B站的评论区里。

于是有网友认为,发明了流汗黄豆的人应该被列入伟大发明家前十名。

在1999年,日本的栗田穰崇一定想不到,当初仅仅出于开拓公司业务的需求,设计出更多标准化的12px*12px的文字表情图标,会在二十多年后被我国网友认定成「伟大的发明」。

02

有位伟人曾经说过(我编的),在互联网上吵架的最终目的,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在观点上战胜对方,而只是单纯为了气死对方。

这么看来,流汗黄豆在达成这一最终目的的手段上,确实有着堪称核弹一般的破坏力。

二十几年前论坛刚刚兴起的时候,出于网速和上网条件等等诸多原因的限制,回复一条留言往往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为了在「博弈」中占领制高点,那时候看人吵架,颇有种看中世纪人击剑交锋的感觉。他们看遍各种剑谱,只希望通过你来我往、针锋相对的观点凸显自己是正确的。

但是——

随着科技的进步,随着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现在很多人仿佛觉得「撕逼」都是浪费时间,只要帽子扣上之后,任何的讨论都没有了意义,还可以因此嘲讽恼羞成怒的对方「他急了他急了」。

就像德国剑术大师米夏尔·亨特撰写的《剑术100招》那样,书中记载了一百种刺剑使用技巧,并且每种技巧都配有一张图和一段描述——除了最后一招。

由于现在的决斗中武器是不平等的,所以作者建议他的领主萨克森公爵克里斯蒂安二世在决斗中选择火枪当副武器。

一瞬间,之前的九十九种招式存在的意义都荡然无存。

表情包的诞生,就好比过去二十多年的互联网论战中,出现了火枪一般。

你再也不需要长篇大论的试图说服对方,直接摆出了拒绝交流的姿态,顺势嘲讽一下对方,表示「和你这种傻x说再多也没用的徒劳」,最后一击脱离,消失在由数据构成的、虚无漂渺的尽头。

而呆呆站在原地的对方,才明白了小丑竟是我自己。

流汗黄豆的出现,对那些过去长篇大论的网络骂战进行了一次降维打击。

「流汗黄豆」常常和它的伙伴「差不多得了」一起出现,两者相互结合,将「对某种事或现象感到无语,并且要求停止」给完美表达出来了。

当然,流汗黄豆在一开始肯定没有这个意思。

我查了一下Emojipedia(一个收藏各种Emoji符号的百科),上面记录流汗黄豆的意思是:

用来描述神经紧张或不舒服,但通常用来表达侥幸脱险,就像在说「呼!」一般擦去额头上的汗水。

确实,如果我们只看「流汗黄豆」本身,很难发现其中什么恶意——表达诸如「不好意思」、「冷汗」、和「尴尬」这类情绪,本身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就像我们的父母辈常常爱发那些让我们感觉「一言难尽」的微信笑脸一样,这些表情一开始肯定是「无辜」的。

但网络的传播,却让这个原本单纯的表情变得不太单纯。

据说这个梗最早是在百度贴吧「神奈川冲浪」里火起来的,然后又被孙笑川吧广泛使用。至于孙吧这些抽象文化聚集地的网友们,平时说话是什么风格,大概也就不必笔者多言了。

流汗黄豆与差不多得了,最后在抗压背锅吧发扬光大。

如果流汗黄豆有意义,那它的意义就是没意义,也正是因为它本身就很没意义,关键时刻的出现才显得分外阴阳怪气。

03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现在的网络环境中,大家逐渐变得越来越阴阳怪气。

当然,其中除了大家的心态变了以外,互联网的屏蔽词机制也是造成这个局面的罪魁祸首之一。

我也知道,有时候很多人不是没法不阴阳怪气,是被迫接受审核机制的无奈。

很多玩国服运营游戏的玩家大概都遭遇过这个困境,「操作」变成了「x作」,「日记」变成了「x记」,若不是「白色情人节」都会被屏蔽成「白xx人节」,以我的脑回路,肯定不会想到原来其中还藏着这两个字。

再到后来,这个传统被更多平台发扬光大,时至今日,没带双引号的「死」字,已经无法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了。

随着过去远古网络的「荒蛮时代」过去,越来越多的敏感词汇被加入进了各大游戏和社交网站的屏蔽词库中。过去流行的祖安文化当然是带头被「正义的铁拳」给制裁了。不愿看着满屏星号说着谜语的网友,自然会选择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想起哆啦A梦中有一集,大概说明了为什么在今天「赞美」也会成为一种贬低。

在那一集里,大雄找来哆啦A梦,问他能不能禁止世界上所有骂人的话语,于是哆啦A梦拿出了一个叫做禁语马克笔的道具,只要有人说了被涂上的文字就会遭到雷劈。

骂不了大雄的小夫和胖虎,找到了对应的方法,那就是「阴阳怪气」。

这大概就是当今互联网的现状。

一种以「正话反说」为特色的阴阳怪气话术,逐渐成为了网络言语暴力的新形式。

它能从屏蔽词检测中招摇过市,比起单纯的言语谩骂和人身攻击,阴阳怪气的话术甚至举报无门,他们大可以在被投诉后把原本的意思当作挡箭牌,表示我原来就是这个意思啊,只留下无能狂怒的你不知所措。

我当然不认为今天阴阳怪气的风气完全是网友们的错,最初的时候确实迫于一种无奈,毕竟你要是「直抒胸臆」,可能下一秒号就没了。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褒义词」被曲解,日常生活中的我们不得不像玩狼人杀那样对每一句发言都「慎重分析」,无形之间加大了沟通的成本。

有时候你真心诚意的想夸赞对方,也必须好好斟酌一下表达方法,免得被对方认为是阴阳怪气——那算了吧,我选择闭麦

柏拉图有这样一句名言(也有人辟谣不是柏拉图说的,这不重要)

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如果温和的批评也不被允许,沉默将被认为居心叵测。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许,赞扬不够卖力将是一种罪行。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么,唯一存在的那个声音就是谎言。

就像知乎用户说的那样: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过,当今77.5%的受访者表示网络聊天中的一些词的意思改变了。

和糊弄学的万用回复不同,如果说糊弄学的「敷衍」是为了避免那些不必要的社交,将时间留给自己所要处理的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

那以流汗黄豆为代表的阴阳怪气,则是直接让一切归于虚无,彻底断绝了一切交流的可能性。

正如上文说的那样,互联网的争论永远不是为了战胜对方,而是为了气死对方。当你扔出流汗黄豆之时,你的目的就已经达成了。

阴阳怪气的风气不仅越来越蚕食着我们的表达力,让一些本来是正面的词语变得面目全非。当友善和恶毒二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我们自然会本能地认为,所有人都在阴阳怪气。

也正因为如此,有很多网友在经历了长时间网上冲浪后,认为流汗黄豆变成了他们心目中最讨厌的一个表情。

但是那又怎样呢,对于流汗黄豆的忠实信徒们来说,你越是热血又激昂的表达愤怒,他们在你论述完毕后留下的那颗黄豆的杀伤力也就越大。

虽然或许流汗黄豆在一开始或许作为一种万用表情,能表达自己不同的情绪,但现在的流汗黄豆,更像是一种纯粹乐子人的宣泄。

如果大家都不愿好好交流,将扣帽子成为网络论战的终极手段,那我觉得这样的环境,确实是挺可悲的。

有网友感叹这些年网络环境的变化:以前觉得谁是SB,就把他的SB言论全部拿过来批驳一遍,现在觉得谁是SB,就翻他微博「查查成分」

不会好好说话,成了很多「梗小鬼」的常态。在二极管们的眼里,他们根本不在乎对方的观点是否正确,有时候仅仅只是以为立场不同,就将他们视为异己并群起而攻之。

被嘲讽的人则秉承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被人恶心了就要像半泽直树那样加倍奉还,于是乎形成了永无止境的仇恨连锁。

大概今后,还是不断会有人喜欢用「流汗黄豆」和「差不多得了」和来拉高别人的血压,就像曾经的狗头、滑稽表情、抑或是「就这就这就这」那样,即便这个过气了,他们应该也能很快找到下一个代替品,然后继续进行一次狂欢。

毕竟人类的本质,就是复读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