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制度启航,千亿市场蓄势待发,一文看懂如何理财养老?|钛度图闻

个人养老金制度启航,千亿市场蓄势待发,一文看懂如何理财养老?|钛度图闻
2022年11月26日 10:30 钛媒体APP

钛度图闻·第六十七期

策划制作|钛媒体视觉中心,编辑|刘亚宁,作图|初彦墨

在公共养老金替代率持续走低、职业养老金覆盖范围有限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有必要提前开启一份科学、合理的养老投资规划,为退休生活做准备。当下,养老保障的途径有很多,比如存钱、买房、买基金、社保等,国家也提供了渠道:个人养老金。

2022年4月,中国正式确立个人养老金制度;11月,多部门密集出台个人养老金相关政策,并发布首批个人养老金业务机构名录,个人养老金制度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在养老金融产品“多点开花”的现在,国内各机构是如何参与并布局养老市场的?投资个人养老产品有什么实质性好处?钛媒体·钛度图闻最新一期通过梳理个人养老金相关政策,带你算算账,看如何做好养老保障?

中国养老金体系发展迅速,但较为依赖公共支柱

世界银行在1994年提出“养老金三支柱”体系,当前中国已建立起这一体系。养老金第一支柱,即公共养老金,包括基本养老金和全国社保基金,规模最大,覆盖人群最广;养老金第二支柱是机关事业单位或企业在基本养老保险之外专门为职工建立的附加保险,即职业养老金,包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

第三支柱是自愿建立个人养老金。在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前,仅有税延型养老保险被纳入税优范围,故而税延型养老保险是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支柱。而如今,个人养老金已囊括税延型养老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养老理财产品、养老目标基金等金融产品。

从中国养老金三支柱的规模分布来看,目前发展并不平衡。截至2021年末,中国养老金总规模为13.8万亿元,其中第一、二、三支柱规模分别为9.4万亿元、4.4万亿元和6亿元,第一支柱占比约68%。政府部门提供的基本养老金承担了较多国民养老的责任,中国对第一支柱依赖程度较高,二、三支柱整体还处于培育期。

当前中国的养老金体系中,以基本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基金为代表的养老金第一支柱占主导地位。但随着中国养老压力不断增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压力逐年扩大,基本养老金支出对收入占比从2012年的76.56%上升到2021年的91.49%。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在2020年出现缺口,首次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支出/收入达111.02%,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出/收入达115.61%。根据社科院《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预测,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当期结余或将于2028年出现赤字并不断扩大,中国第一支柱养老金负担较重。

在第二支柱养老金方面,截至2021年末,中国参加企业/职业年金的人数约7200万人,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不足7%,覆盖面较为有限。

其中,在企业年金方面,目前企业年金覆盖人口仅2000余万人,占全国城镇社会从业人员数量的6.15%,覆盖面窄。此外,设立企业年金的准入门槛也较高。截至2021年末,全国共有11.75万户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累计结存为2.61万亿元。

而职业年金覆盖对象特殊,仅面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由于职业年金有政府预算作为保障,其缴费能力较强,几乎能做到全覆盖,但在当前覆盖率已处于高位的背景下,未来职业年金的扩容空间有限。

因此,在第一支柱财政负担较重,第二支柱覆盖范围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是当下“重中之重”。

养老金融产品不断丰富,个人养老金迈入新时代

2018年5月,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实施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2018年8月,首批公募养老目标基金获批发行。自此,中国养老金融产品体系初具雏形。

随后,2021年6月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2021年9月的银行养老理财试点,以及2022年11月的特定养老储蓄试点陆续面世,养老金融产品市场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新格局。

在此背景下,第三支柱相关政策也陆续发布,以支撑养老金融产品的发展。2022年4月,《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重磅落地,中国正式确立个人养老金制度;同年6月,《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的发布,进一步明确个人养老金账户实施细节。11月4日,五部门一天之内推出了四份监管文件,标志着个人养老金正式落地;随后的半个月时间,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机构名单、首批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产品和销售机构名录以及首批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推出,中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综合国内各类养老金融产品来看,国内养老金融产品属于长期稳健增值型产品,满足养老金融产品投资人对养老资金的安全性、收益性和长期性的要求;从风险级别来看,国内养老金融产品的投资风险等级多数为中低风险等级;从期限来看,保险系产品的持有期限较长;从预期收益来看,养老理财产品收益较高,多数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在5.5%-8%间。

养老理财走俏,养老基金、养老保险争相布局市场

近年来,随着个人养老金相关政策密集发布,投资者养老理财需求的不断增长,各机构也陆续开始从供给端发力。截至目前,第三支柱养老金已包含多类金融产品,涉及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

11月4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主要明确了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具体规定及相关信息报送和监管要求。从监管内容文件中可以看出,商业银行是个人养老金最重要的参与渠道,养老理财等产品有望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11月18日,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机构的名单出炉,11家理财公司拿到“入场券”,正在积极备战个人养老金业务。据钛媒体·钛度图闻统计,从已发售的养老理财产品来看,截至11月23日,除信银理财暂未有养老理财产品发售外,其余10家理财公司累计发行了50只养老理财产品,规模已经超过973亿元,成为最大的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

在11家理财公司中,工银理财和建信理财的养老理财产品数量较多,均为11只;其次是光大理财,有10只养老理财产品;而贝莱德建信理财产品数量较少,为1只。

从净值表现来看,据钛媒体·钛度图闻统计,截至11月23日,49只产品的净值普遍高于1元,有所盈利。有19款产品的最新净值高于1.01元,其中,净值高于1.03元的养老理财产品有5只,4只为光大理财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1只为建信理财的理财产品;其中5只产品出现亏损,净值低于1元。

总体来看,今年以来,由于市场整体波动较大导致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出现下滑,但从目前已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来看,业绩表现相对稳健,养老理财产品相对稳健。

除养老理财产品外,特定养老储蓄试点也已经启动。2022年11月20日开始,由四大行在合肥、广州、成都、西安和青岛五个城市开展特定养老储蓄试点。多地银行工作人员均表示,养老储蓄的利率将高于当前该地区5年期存款利率。但目前各家银行暂未在官网上公布相关利率情况。养老储蓄靴子落地,未来有望成为低风险偏好养老资金的最优去处。

为满足广大投资者养老资金理财需求,2018年2月11日证监会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标志着养老目标基金的面世。养老目标基金目前主要分为目标日期和目标风险基金,均采用FOF模式。

2018年,证监会核发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博时基金、中欧基金等旗下合计14只产品为首批养老FOF。从第一批养老目标基金成立至今,中国养老目标基金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三季度,养老目标FOF规模持续扩容规模已从2018年的42亿元扩大到944.85亿元,近千亿元,占全市场所有FOF基金约46%。

11月18日,中国证监会公示了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包括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富国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广发基金、汇添富基金、国泰基金、华宝基金、万家基金、上投摩根基金、平安基金等在内的40家旗下共计129只养老目标基金入选。

其中,华夏基金共有9只产品被纳入,在全市场可比的公募基金公司中,数量行业第一;此外,汇添富、南方旗下8只养老FOF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基金产品名录,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分别有7只、6只产品在列,工银瑞信和银华基金也有5只产品在列。

11月25日,华夏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兴全基金、万家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自11月28日(下周一)起,广大个人养老金投资者可以开始办理养老目标基金Y份额的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转换转入)业务。也就是说,投资者很快便可以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购买个人养老金基金。

不只银行、基金公司,保险机构也在积极筹备相关产品。此前,国家主导试点的第三支柱保险系产品仅有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和个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但试点情况相对不佳,规模远低于养老理财和养老目标基金。

2018年,中国开始试点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因税收优惠幅度较小,截至2021年,累计保费收入仅6.29亿元,参保人数仅5万人左右,未达预期,且相当一部分为保险公司内部员工自购。

在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方面,这类产品缴费方式灵活,参保门槛低,适合没有太多闲散资金的年轻人,以及工作性质比较灵活的新市民。11月23日,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披露了首批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其中包含6家保险公司的7款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收益水平由保底利率和浮动利率两者构成。保底部分利率在不同账户标准下有所差异,分为稳健型账户与进取型账户,稳健账户的保底利率一般在2%-3%左右,进取账户的保底利率一般为0%-1%。

个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从2021年6月开始试点,2022年3月扩大至全国,截至2022年7月末,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投保件数近21万件,累计保费达23.5亿元,其中,有约15%的保单来源于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表现优于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但规模仍旧偏低。

收入越高抵税越明显,月收入1.8万个人缴费养老金动机最强

如果要买个人养老金产品,除了关心相关产品投资收益外,也需要理解个人养老金个人所得税政策,这也关系到最终收益。“个人养老金能抵个税”这一政策,是吸引大家交纳个人养老金的重要原因。那么,不同收入者到底能抵多少税?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的公告,投资个人养老金在缴费环节、投资环节、领取环节分别安排了不同的税惠政策,分别是:在缴费环节,按照12000元/年的限额据实税前扣除;在投资环节,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税;在领取环节,缴费及收益均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税。

税前扣除12000元/年能带来多少优惠?若以每月1000 元的最高限额参与个人养老金缴费,则每月纳税额为220元,可享受税收优惠额为70元,占税后收入(节税前)的0.7%;以最高个税边际税率45%计算,每月节税可达420元。

当前税负水平下,税前月收入为1.8万元的投保人参与个人养老金缴费的动机最强,即节税金额/节税前的税后收入比例最高,达1%。

目前政策规定,个人养老金每人每年最多只能缴费12000元,未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税优额度和力度有望继续提升。

有银行专业人士表示,固定工资高、无其他高额支出、且没有其他收入的人群特别适合个人养老金。投资者在选择养老金融产品时,还是应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考虑,需要明确自身养老投资需求、风险偏好等,不要盲目跟风。

数据来源:钛媒体科股宝、人社部年度公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兴业证券、中兴证券、中国理财网、中金公司研究部、中信证券研究部、中国基金报、中国证监会、申万宏源研报、财通证券研究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