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竞争力百强城市排名出炉,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城市发展?

中国人工智能竞争力百强城市排名出炉,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城市发展?
2024年06月21日 11:19 钛媒体APP

近年来,全球人工智能进入爆发期,从Chat GPT到Sora,人工智能算法创新速度加快,算力驱动作用明显,数据规模效应突出,人工智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赋能社会发展。

在我国,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也在不断加速,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竞争力产生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影响。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渗透能力之强,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更是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全国各城市正竞相追逐人工智能产业的前沿,抢搭这辆高速列车。力求将其作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引擎。各城市之间在优惠政策、人才引进、融资投入等多方面持续发力,良性竞争,有助于提升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在新一轮产业浪潮中赶超国际水准。

2024年,钛媒体集团旗下钛媒体国际智库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博士后曹清峰的学术指导下,联合火石创造构建评价指标模型,在火石创造和京东集团的数据支撑下,出品《中国人工智能城市竞争力排行研究报告》。

报告旨在展示全国各城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全面评估各城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水平,为城市制定产业规划、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和行动指南,推动各个城市在人工智能领域全面均衡的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为各大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市场信息和发展参考,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制定市场策略、进行投资决策、招聘人才、洞察行业趋势以及争取政策支持等。

目 录

(一)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简述

(二)中国人工智能城市竞争力指数排名及分析

1、人工智能城市竞争力综合排名

2、分维度排名分析

(三)中国人工智能城市竞争力分项排名及分析

1、政策环境排名及分析

2、基础设施排名及分

3、人才积累与吸引排名及分析

4、企业规模排名及分析

5、创新活力排名及分析

6、专利成果排名及分析

7、经济绩效排名及分析

8、融资环境排名及分析

9、城市渗透排名及分析

(四)研究方法及人工智能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1、研究方法及指数算法

2、样本数据选取

3、指标体系搭建及分项分析

(五)典型城市案例分析

1、北京:上市公司市值以绝对优势领先

2、上海:开放公共数据全国领先

3、深圳:AI相关企业逾两万家

4、广州:产业基础雄厚,应用场景丰富

5、杭州:数字经济之城,创新人才汇聚

(六)总结建议与思考

1、思考1: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城市各个领域中

2、思考2:如何处理各个城市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思考3:如何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真正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一、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简述(本章有删减)

我国人工智能相关重点政策呈现出 逐年加强、逐步细化 的趋势。从战略规划到具体实施,从资金支持到人才引进,再从产业发展到政策监管,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钛媒体梳理并制图(时间维度:2017年-2023年)

2020年以来各地政策的发布频次逐年显著递增,2021-2022年的相关政策发布频次一度突破万次。各城市都在人工智能领域方面争先发力布局,以带动城市加速发展。

 数据来源:火石创造,钛媒体梳理并制图(时间维度:2014年-2024年1月)

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企业规模体现了人工智能产业的集聚程度 。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已高达24.5万家,相较于2017年的数量已经实现了翻倍,正处于稳步增长阶段。

 数据来源:火石创造,钛媒体梳理并制图(时间维度:2017年-2024年1月)

我国人工智能领域融资情况先后经历了两个高点,分别为2018年、2021年。随后人工智能领域的融资持续走弱, 2023年为近年来的低位水平,但在全部融资总额的占比仍超过3成。

 数据来源:火石创造,钛媒体梳理并制图(时间维度:2018年-2024年1月)

二、中国人工智能城市竞争力指数排名及分析(本章有删减)

本报告选取 338个样本城市在内的各项数据,整体数据统计时间维度为2012年-2024年1月最新数据。建立了一套全面、客观、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估各个城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表现。

  图表来源:钛媒体APP梳理

通过要素储备、发展潜能、效益产出、城市渗透4大维度,在9项二级指标之下,再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设立相应的25 项三级指标,综合评估全国各城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水平。

1、人工智能城市竞争力综合排名(本节有删减)

采用等权法根据综合评分和分项指标评分情况,编制中国人工智能城市竞争力排名。从中国人工智能城市竞争力综合指数来看,排名TOP10的城市分别是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广州市、杭州市、西安市、南京市、成都市、武汉市、苏州市,综合指数依次为1.0000、0.7449、0.6266、0.3194、0.3092、0.3059、0.2849、0.2669、0.2612、0.2397。

中国城市人工智能创新指数综合得分情况呈较明显分化现象。通过聚类分析,将样本城市划分为5个梯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五个梯队在多个城市发展指标上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北京市位列第一梯队,其得分远超其他城市,具备高城市效益产出性、渗透性、发展潜能和基础设施,属于全面发展的城市类型。深圳市及上海市位列第二梯队,在各项指标上表现出中等水平,在多个维度上均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广州市、杭州市、西安市、南京市、成都市、武汉市、苏州市,合肥市、天津市、重庆市、长沙市、郑州市、青岛市、济南市、宁波市、沈阳市、福州市为第三梯队,在各项指标上有所差异,但在整体上发展相对靠前。第四梯队包含了84个城市,其在各项指标上相对较低,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而位列第五梯队的200多个城市中,具体指标上差异较为显著,在政策优化、企业规模、创新活力、专利成果、效益产出及城市渗透方面表现的差距较大,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总体上属于发展相对滞后的城市群体。

 图表来源:钛媒体APP计算并梳理

2、分维度排名分析(本节有删减)

第一,在一级指标要素储备中,选择了政策机制、基础设施、人才吸引与积累3项二级指标下的6项三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在要素储备方面:排名前10的城市顺序为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成都市、西安市、武汉市、南京市、重庆市、杭州市、合肥市。北京在要素储备上具备绝对优势。上海市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在效益产出等方面排名在前的广州、杭州等地尚需在基础设施上发力。

 图表来源:钛媒体APP计算并梳理 

第二,在一级指标发展潜能中,选择了企业规模、创新活力、专利成果3项二级指标下的12项三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在发展潜能方面:排名前10的城市顺序为深圳市、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西安市、杭州市、苏州市、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深圳市企业规模虽优于北京市,但在创新活力及专利成果上相较于北京稍显逊色。上海市在产业链的基础、技术层具有较强覆盖力。其余城市在企业规模、创新活力、专利成果方面表现的差距较大,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图表来源:钛媒体APP计算并梳理

第三,在一级指标效益产出中,选择了经济绩效和融资环境2项二级指标下的5项三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在效益产出方面:排名前10的城市顺序为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杭州市、广州市、苏州市、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合肥市。北京在效益产出上具备绝对优势,在人工智能领域方面的经济表现收及融资环境上均位列首位。其余各城市分项指标的排名与综合排名的位次基本对位。

  图表来源:钛媒体APP计算并梳理

最后,在一级指标城市渗透中,选择了民众参与度作为二级指标下的2项京东智能产品相关指数作为三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在城市渗透方面:排名前10的城市顺序为北京市、潮州市、上海市、深圳市、济南市、苏州市、广州市、成都市、西安市、杭州市。北京市居民在全国购买智能产品的消费金额占比位居首位。潮州市居民在购买智能产品的消费金额在其总消费金额的占比位居首位。其余城市尚需在民众智能产品的的应用普及上进行推广发力。

  图表来源:钛媒体APP计算并梳理

总体来说,各城市的政策环境、人才储备、资源禀赋、以及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差异,也导致了各城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对于经济发达、科技背景实力雄厚的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和生态体系,吸引了大量的人工智能企业和人才聚集。同时这些城市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技术研发、投融资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科技基础薄弱的城市,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上则面临较大的挑战。(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赵晨含,编辑|房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