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伊份业绩滑坡、考核求稳,急抛6000万回购能否挽回股价颓势?

来伊份业绩滑坡、考核求稳,急抛6000万回购能否挽回股价颓势?
2024年06月26日 10:38 钛媒体APP

6月25日,来伊份(603777.SH)公告称,拟斥资3000万元—6000万元回购公司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15.85元,回购的股份将全部作为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的股票来源。

就在回购计划披露的前一个交易日,来伊份盘中跌至9.17元,逼近历史新低。此时抛出回购计划,能否提振股价?

来源:Wind

自上市以来,来伊份股价已跌超8成。从此前实施的8次回购来看,股价提振效果有限。究其原因,公司业绩持续滑坡,门店扩张失速。宽松的业绩考核目标以及对理财的乐此不疲,反映了管理层疑似“躺平”的态度。

业绩持续滑坡,管理层疑似“躺平”

今年4月26日,来伊份公布2023年年报。年报显示,去年来伊份营业收入39.77亿元,同比减少9.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57亿元,同比下降44.09%。这也是来伊份自上市以来,营业收入首次出现下滑。

同日公布的一季报显示,来伊份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61亿元,同比下降12.47%;扣非净利润0.47亿元,同比下降24.91%。

来伊份将2023年的业绩下滑归结于受上海区域特定渠道团购业务收入减少的影响,以及部分电商业务战略调优后业务规模下降的影响,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同比下降。

据了解,来伊份在2022年疫情期间曾成为上海保供单位,为上海居民供应了228万份订单,提供了4600多吨生活物资。受益于此,来伊份2022年营收、净利双增,其中营收实现43.82亿元,创上市以来最高水平。

来源:Wind

随着不可抗力因素的消失,来伊份2023年业绩被打回原形,公司急需新的业绩增长点。然而,门店扩张失速以及死磕高端化战略,令来伊份深陷困局。

早在2017年,来伊份曾提出“万家灯火”计划,预计2023年实现一万家门店的规模。但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该公司的门店总数为3685家,同比增加63家。其中直营门店1910家,同比减少218家;加盟门店1775家,同比增加281家,加盟店占比48%,全年加盟签约店数超614家。可以发现公司实际的门店数量与万店的“宏伟目标”差距甚远。

来伊份自成立起,走的是中高端路线。近年来,在消费观念回归理性趋势下,主攻下沉市场、主打普惠性价比的量贩零食崛起,对整个休闲零食赛道市场份额的蚕食有目共睹。

见此情形,诸如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一些原先主打高端的休闲零食品牌纷纷躬身入局,走起了“亲民”路线。而来伊份似乎仍在中高端休闲零食赛道苦苦挣扎。

近期公布的最新员工持股计划显示来伊份管理层似乎对公司恢复高增长不抱希望。

4月17日,来伊份披露的公司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设置了两个业绩考核目标:以公司2023年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为基数,2024年营收增长率不低于3%,或者2024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20%,两者实现其一即可达标。

该持股计划正式出炉后,不少投资者认为公司所设的业绩目标过于“求稳”,似乎对未来的发展缺少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来伊份2022年发布的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曾因业绩不达标而终止。相关公告显示,其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设置的业绩考核目标为“以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2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5%且2022年扣非归母净利润为正值”。实际上来伊份2022年营收仅增长了5.03%,远远不及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业绩持续失速的来伊份,却热衷于理财。

5月9日,来伊份公告称,公司近期以2.1亿元自有闲置资金购买了6款理财产品,均为非保本浮动收益。截至公告日,其持有现金管理产品(理财产品)总计6.17亿元。

梳理公告发现,来伊份此前也曾多次购买理财产品。曾有投资者评价来伊份是“食品板块最会搞理财,理财公司里最会搞食品的公司”。

历次回购提振效果有限

2016年,来伊份头顶“零食第一股”光环登陆资本市场,股价曾冲上56.54元(前复权),市值一度突破200亿元。截至6月25日收盘,来伊份报9.44元,总市值为31.77亿元,距离市值高点蒸发了约84%。

根据Wind数据显示,近一年来,来伊份股价累计跌幅达42.26%,在主要休闲零食品牌中,跌幅仅次于良品铺子(跌幅55.88%)。

就在此次公告回购计划的前一个交易日,来伊份盘中跌至9.17元,直逼历史最低点。此时抛出回购计划,提振股价意图明显。

细数来伊份过往回购经历发现,公司自上市以来,共累计实施过8次回购计划,单次回购最高金额为3658.86万元。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历次回购提振效果有限。

以最近一次回购为例。根据2024年2月27日来伊份披露的公告,本次累计回购公司股份274.6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82%,回购均价12.75元,回购金额3502.01万元。对照此前披露的不低于3500万元且不超过7000万元的拟回购金额,来伊份此次回购算是踩线完成。

钛媒体App注意到,就在回购结果公告的第二天,来伊份股价下跌5%。

有意思的是,时隔一个月后的3月28日,来伊份披露了其控股股东违规减持的情况。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出具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公司控股股东上海爱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屋企管”)于2023年5月22日,通过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卖出)累计幅度达到5%,超比例卖出来伊份股份1.185%(已剔除被动稀释0.1053%),未履行限售义务,违反相关规定。据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监管局决定对爱屋企管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

回过头来看,来伊份大股东减持股份颇为豪爽,甚至不惜违规减持;然而公司在实施股份回购计划时却略显抠唆。

此次来伊份抛出最高6000万元的回购计划,最终实施结果及股价提振效果如何,尚有待观察。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马琼)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