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绿氢有戏吗?

2025年,绿氢有戏吗?
2025年01月09日 17:29 钛媒体APP

新旧年交替之际,沉寂多时的氢能产业异常活跃。

政策层面,2024年12月30日,我国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清洁低碳氢在冶金、合成氨、合成甲醇、炼化等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形成一批氢能交通、发 电、储能商业化应用模式。此外,在我国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首部《能源法》中,氢能亦首次被明确纳入能源管理体系。那边厢,美国拜登政府也在政权交替前加速推出新能源政策,其中即包括2025年1月4日发布的氢能源补贴政策最终方案,允许核反应堆、特定州电力、甲烷发电等被纳入氢能生产补贴范围。

产业之中也不乏引人瞩目的进展。1月6日,微软宣布将使用绿氢为其都柏林数据中心供电,这也是该公司首次将氢能供电应用于欧洲的数据中心项目,在人工智能产业愈发成为电力需求重镇,也成为各类新能源技术的助推器和试金石的当下,这对氢能产业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此外,我国规模最大的光氢储一体化海上光伏示范项目—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江苏分公司如东光氢储一体化项目也于近日投运,投建方国华能源表示,该项目的并网发电展现了我国在绿氢产业这一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应用能力的显著提升。在上游,电解槽制造头部企业海德氢能近期也拿到了阿美风险投资在中国的首笔战略投资,显示出愈发活跃的中东资本对绿氢产业的兴趣和信心。

带着如此之多的新年Buff,渡过了不如人意的2024之后,志在快速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应用的绿氢产业,能在2025年迎来重大突破吗?

大起大落

电力行业有个段子,说氢能每三年就要迎来一次“爆发”,周期之短可见一斑。而2023年和2024年,正是这种大起大落的极致体现。

2023年对于中国绿氢产业来说是公认的“大年”,在中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出台后,各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支持政策密集发布,电解水制氢新增产能同比增速高达181%,电解槽需求同比增长128%,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也同比增长了72.4%。产业中出现大批新设立的氢能公司,投融资堪称火爆。

但到了2024年,情况却急转直下,虽然政策释放和投融资热情仍在,但从产业上游制造业到下游项目建设、应用,都遭遇了猝不及防的“低迷期”。电解槽招投标增速预计将从128%降至个位数,而根据SMM的统计数据,电解槽出货量可能会出现同比近50%的下降。加氢站的建设意愿和使用率也持续不佳,随之而来的,氢燃料电池车产销增速均大幅放缓,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去年前11个月的统计,氢燃料电池车销量同比增速已降至27%左右。

而对于这一年的困境,产能过剩、过度“内卷”、价格战等新能源制造业“传统艺能”再次被视为“罪魁祸首”。无法快速压低的成本遇上持续走低的交易价格和市场需求,让本就“赔本赚吆喝”的企业陷入更大的经营困境。曾押注氢能为第二增长曲线、快速做到电解槽数一数二位次的隆基绿能,也在2024年被爆出或放缓氢能业务发展,将其排在更次要的位置。

大起大落之下,无怪乎光伏头部企业天合光能旗下天合元氢的总裁段顺伟在日前的2024年氢能年会上调侃称,“作为氢能新兵,我过去一年在这个行业的经历,感觉比在光伏行业干的十几年都还要精彩,因为光伏行业虽然有周期,但至少过过好日子,氢能装备的好日子还没有到就已经卷得不行了”。

再次出发

2025年绿氢能否走出困境、迎来突破,关键就是上述的供需问题。

目前来看,至少经历了2024年的“冷冻期”,产能过剩情况有所缓解,“卷价格”虽然无法避免,但很多企业也到了“卷不动”的境地,再加之一些产能、企业的出清、出局,供给侧在被动情况下亦能有所缓解。

而在需求端,目前市场乐观态度看起来更多。段顺伟即看好“2025年绿氢项目将迎招标潮”,他认为,计入当前近70万吨的未招标存量项目和国家规划的10-20万吨产能、各地规划的合计120万吨产能,2025年的绿氢需求市场应该会迎来一定程度的爆发。另一家设备制造商赛克赛斯氢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孝涛也认为,2024年绿氢市场比较冷,国内外项目都放缓了,但预计2025年就会起势。但他同时也表示,行业会更加内卷,企业尤其要做好规模与利润的平衡。国金证券相关报告同样预测称,在政策、示范、降本的三重驱动下,2025年绿氢产业将迈向放量之年,项目招标和商用车销量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看向翻倍起步。

此外,中国氢能企业也愈发将出海视为再次出发的另一航道。尤其是上游制造业企业,不少电解槽厂商都释放过加速出海欧美主流市场或中东新兴市场的信号。隆基、天合、远景等老牌光伏风电企业,已依托自身积累的资源、渠道,在欧洲市场有所斩获。上文提及获中东资本注入的海德氢能,也已在欧洲、中东有业务布局,该公司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和国际化速度,在中东、欧洲、北非、中亚等地区构建更完善的网络,并积极探索其他市场的业务潜能。

成本之困

虽然国内机构、从业者对2025年的氢能市场寄予厚望,但从全球整体情况来看,氢能还是面临不少严峻挑战。

咨询机构Rystad Energy在2025年展望中即指出,绿氢行业持续面临成本过高的挑战,尤其在欧洲经济整体不景气、美国新能源发展面临较大变数的情况下,被取消的项目可能会越来越多。此外,作为两个至关重要的绿氢市场,美国、德国在完成政权交替后,绿氢需求可能进一步承压。不过,该机构同时表示,预计中国、印度将在2025年继续推进绿氢发展,并认为这两个市场的发展情况值得重点观察。

伍德麦肯兹的展望同样更加关注绿氢的风险,该机构预测新的一年绿氢发展将举步维艰。尤其对脱碳不感兴趣的特朗普上台后,再加之监管的不确定性和愈发激烈的竞争态势,可能会抑制绿氢的发展。该机构还认为,相对来说,蓝氢(不同于得自绿色新能源的绿氢,蓝氢是通过天然气制成的)可能会更受欧美市场青睐,预计2025年美国绿氢需求可能仅为蓝氢的十分之一。

此外,彭博新能源财经、国际能源署等机构的相关报告中都提示,成本居高不下可能严重影响全球绿氢产业的发展速度。

虽然2025年绿氢产业在国内、印度、中东的情况可能好于欧美,但从此前光伏、储能等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轨迹来看,最终仍需要全球市场的共同成长,才能支撑产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而且,成本之困同样制约着我国绿氢的发展,而除了技术突破、政策支持外,不少氢能从业者也在近期发声,希望电改红利进一步释放,对绿氢项目更多在电力供应和电价方面提供支持,并通过碳市场等提升绿氢项目的绿色溢价,扩大绿氢产业的获利空间。(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胡珈萌,编辑|刘洋雪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