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发展按下加速键,同仁堂医养正“跑步入市”

中医发展按下加速键,同仁堂医养正“跑步入市”
2025年01月14日 19:45 钛媒体APP
图源自unsplash

日前,同仁堂医养赴港递交上市招股书,保荐人为中金公司。继同仁堂(600085.SH)、同仁堂科技(01666.HK)、同仁堂国药(03613.HK)后,拥有356年历史的同仁堂集团有望收获第四家上市公司。

同仁堂医养最早成立于2015年3月,2019年,公司明确了新的发展方向——以分级网络整合线下和线上资源,提供以中医为战略重点的综合医疗服务。

与众多“流血”上市的企业不同,同仁堂医养在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旗下的医疗服务、管理服务、健康产品销售三大业务板块中,医疗服务挑起大梁,收入占比长期在八成以上,是推动公司实现盈利的重要依仗。

身处需求旺盛但供给分散的中医行业,同仁堂医养在百年品牌的承托下,已经搭建了独特的“三位一体”多级医疗网络模式,并通过持续自建网络与外延式并购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将其成熟的管理能力复制迁移,也将打磨验证后的服务能力输送至更多的需求人群。

百年老号精耕细作中医服务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同仁堂医养,有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光环加身。

同仁堂的创设可以追溯至清康熙八年,即公元1669年。1997年,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上市。2006年,同仁堂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在长达356年的发展历程中,同仁堂坚持“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发展理念。

药优则达医,中医药不分家。1994年,北京同仁堂第二中医医院成立;2008年,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建成;2015年,太原同仁堂中医医院设立;等等。同仁堂集团在中医服务领域的探索一直持续,这为同仁堂医养的设立与快速发展夯实了基础。

回看传承千年的中医医疗服务在中国的发展现状,长期面临着资源分散、供应不均衡、缺乏协同协作、服务质量非标等痛点。与此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确、慢病管理需求大增、“中式养生”成各年龄段人群共同的“心头好”。而与西医相比,中医更注重预防保健和长期健康管理,强调的是通过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来促进人体内部系统的平衡和谐、达到整体健康。

在“医改”大背景与分级诊疗持续推进中,政策方面也为中医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2年出台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指出,鼓励建设非公立医疗机构,普遍开展社区中医医疗服务,推进互联网中医医疗机构的建立,支持企业经营中医连锁医疗机构。2023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明确鼓励建设地市级中医院、建设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等。

多重推动之下,中医医疗服务发展按下加速键。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中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6599亿元增至2023年的897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0%,该市场规模预计将以10.2%增速增长,并预计于2028年达到14780亿元。

乘着行业跳跃式发展的东风,同仁堂医养也蓄势入局,先是整合了同仁堂集团旗下的中医服务业务,又同步自建线上线下中医服务网络,上线互联网医院“同仁堂中医”,启动“互联网+中医”诊疗业务,且通过外延式并购布局浙沪,不断突破边界。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同仁堂医养已拥有2533名执业医师,包括28名拥有国家级荣誉称号的医师,已形成中医心病科、中医脑病科、中医内分泌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肿瘤科和非药物治疗等多个优势专科。

图源自招股书

扭亏为盈跑步上市

同仁堂医养已经稳居国内中医医疗集团第一梯队。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按2023年总门诊人次及住院人次计,同仁堂医养是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中最大的中医院集团;按2023年门诊医疗服务产生的收入计,同仁堂医养在中国非公立中医院医疗服务行业的所有中医院集团中排名第一。截至目前,同仁堂医养旗下有11家自有线下医疗机构、1家互联网医院,以及10家线下管理医疗机构。

承继百年老字号社会责任的同时,同仁堂医养更致力于提供现代化、定制化的中医医疗服务,即以药物和非药物结合“医”与“养”,为复杂疾病、慢性病、日常健康管理及疾病预防等不同健康场景下的用户提供服务,其中,与用户“距离”更近的基层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医院会增强中医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同仁堂医养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将其自有医疗机构、管理医疗机构按三级结构分级部署。

其中,连锁医院主要通过精细化医学检查和多学科诊疗,满足复杂或综合的中医医疗需求;门诊部、诊所及社区医疗机构等基层连锁医疗机构主要通过提供即时、贴心的照护,解决常见病、轻症和慢性病基本医疗需求;自有互联网医院则围绕药品供应链提供线上医疗服务,为客户获取多元化的优质线上医疗资源提供通路。

图源自招股书

在这套独特的“三位一体”分级诊疗网络之下,同仁堂医养可以根据客户具体的健康诉求、所患疾病的复杂程度、病程进展状况、所处地区等多种因素,为其量身定制便捷流畅的连贯诊疗方案及日常健康管理规划。针对客户在疾病治疗和健康管理方面的差异化需求,各级医疗机构通过网络内搭建的会诊机制和客户转诊渠道,紧密协作,构建起一个面向全国客户的完善诊疗生态系统。

得益于一系列的战略布局与业务整合工作逐渐落地显效,2023年也是同仁堂医养的扭亏盈利转折年。凭借持续优化且行之有效的运营,这一良好态势也延续至2024年,前三季,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2.28%至2659.2万元。

“严选”资产成为企业新型扩张方式

从亏钱到赚钱,同仁堂医养的三大举措十分关键:一是剥离非核心业务资产,精简重塑业务架构,专注医疗服务;二是根据发展节奏纳入财务状况健康的资产,优化收入结构;三是凭借强大的投后管理能力,以标准化赋能管理提升,确保资产的稳健增值与协同发展。

具体而言,同仁堂医养最初有医疗、养老、内购电商、培训及膳食五大业务板块,随着发展战略的调整与聚焦,非核心业务逐步剥离,经此调整后同仁堂医养专注于医疗服务发展,将业务架构精简为医疗服务、管理服务、健康产品销售三大业务板块。

一系列的业务优化聚焦及经营效率提升,大幅改善了公司的毛利情况。2022年,同仁堂医养的毛损率为108.6%,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分别达到35.1%、56.0%。

同仁堂医养积极主动求变,在2024年迅速推出若干新服务,涵盖服务模式升级、服务能力提高以及运营效率提升等多个维度,以推动医院整体的稳健发展。

在极力压缩财务风险的同时,同仁堂医养还在通过并购战略尽可能地扩大企业盈利前景,人均消费水平更高的长三角地区是其谋划扩张的首选之地。

公司旗下的营利医疗机构中有6家来自外延式并购,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分别为三溪堂保健院、上海承志堂、上海中和堂、廿三里诊所、金华门诊、华溪诊所。

2022年,同仁堂医养连同同仁堂养老基金、同仁堂医疗基金以2.844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三溪堂保健院、三溪堂国药馆各65%的股权,同仁堂医养彼时出资1.91亿元获得43.74的股权。后续增持后,同仁堂医养分别持有三溪堂保健院与国药馆75%的股权。

这笔溢价收购虽为同仁堂医养带来了商誉,并招致不少质疑之声,但综合来看,这实则是一起颇具“性价比”的并购扩张。

一方面,早在2018年,已经退市的宜华健康意欲收购三溪堂国药馆、保健院、中医药研究所各65%的股权,彼时交易对价为5.14亿元。对比之下,同仁堂医养4年后的出手大有“抄底”意味。

另一方面,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单体中医医疗机构,三溪堂本身质地不差,在收购前的2021年,三溪堂保健院和国药馆营收分别为1.67亿元、1.39亿元,净利润各为2938.6万元、1530.1万元。

更重要的是,同仁堂医养收购三溪堂后释放了其更大的盈利潜能,将单体连接成网络,在同仁堂医养的“三位一体”分级诊疗系统的有力支撑下,三溪堂保健院在2023年实现净利润3031.2万元。

作为长三角地区扩张计划的续章,2024年1月,同仁堂医养再次以具有“性价比”的价格收购了同样具备盈利能力的上海承志堂、上海中和堂。

扩张后的整合“金刚钻”是否过硬?

通过外延式并购进入更广阔的市场,并非同仁堂医养的一家之选,翻开“中医馆第一股”固生堂的成长史,并购同样是其获得更大市场话语权的关键跳板,不只是中医行业,各行各业皆是如此,大多数借并购地位飞升,但也不乏有些企业因整合运营乏力、标准化管理缺失而陷入经营困境的例子。

如此一来,聚焦于并购式扩张最为看重的整合运营与标准化管理层面,同仁堂医养究竟处于何种段位?

同仁堂医养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已经建立了标准化管理体系,以实现医疗、运营和财务资源的现代化管理,同时高效复制,实现规模化连锁运营。公司还在服务交付、采购、风险监测和评估等方面,形成了标准化的质量控制系统。

图源自招股书(医疗服务关键标准化步骤)

凭借其可扩展和标准化的运营流程,同仁堂医养能够将新成立或收购的医疗机构迅速整合进其集中管理体系之中,精简业务流程并统一运营标准,从而使“新成员”在短时间内实现网络内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效益。

经验证,这套体系行之有效。

从三溪堂保健院被同仁堂医养纳入麾下后的运营和财务表现能窥见成效。数据显示,在2022年至2023年期间,三溪堂保健院门诊人次增长了约20%,收入增长了约19%,均大幅超越收购前的增长率。

要知道,在运营自有医疗机构之外,同仁堂医养已经从中医连锁向医疗管理集团进化,凭借专业优势和丰富经验为10家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管理服务,针对这些医疗机构展开全方位赋能,涵盖医疗服务的精细输出、专科培育的专业指导、供应链的高效优化、信息技术的有利支撑、营销推广的精准助力和监管合规的严格把控,从而提高它们的运营效率、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以增强客户体验。

这在另一个层面再次验证了同仁堂医养本身的标准化管理能力的有效性及可复制性。

值得一提的是,同仁堂医养始终秉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面向一些中医医疗资源不足且有广泛医疗需求缺口的地区时,同仁堂医养无偿输出管理经验与专业医疗知识,为当地医疗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旗下10家管理医疗机构中,就有4家由独立第三方主办的医疗机构为“免费管理”。

在现有架构中,同仁堂医养打造的“三位一体”分级诊疗生态网络系统已经展现出了高效协同特性,这一系统的核心要义不仅在于要不断增加新服务网点,促使分级诊疗网络“更紧凑、更密实”,更关键的是,要紧紧跟随同仁堂医养不断扩大的业务范围,让这套系统在更多地区落地生根,惠及更多人群。

根据同仁堂医养的战略规划,未来几年公司还将于经济活跃和人口密集地区继续收购营利性医院、门诊部等医疗机构,以此扩大业务规模。与此同时,公司同样倾注心力于内生增长,齐齐哈尔同仁堂中医医院的筹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中,此外公司还计划在北京市顺义区建立一家新医院,继续为分级诊疗网络增加新“据点”。

立足于连锁医疗机构运营的基本盘,医疗服务带来的收入撑起了同仁堂医养当前的营收基本盘,在此过程中,公司的标准化服务与管理能力不断积累,并已在系统内成功迁移复制。未来,同仁堂医养依托于管理服务输出能力谋求新高的“第二增长曲线”也逐渐清晰。

从制药到从医,同仁堂集团坚持推广中医药服务数百年,同仁堂医养如今接过其中一份重担,并以内生增长与并购结合的模式,接连进入新市场,服务更广泛人群,实现规模与商业双赢。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