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多家同业的业绩表现类似,建行交出了一份营收下降、净利微增的成绩单。
3月28日公布的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2024年建行实现营业收入7501.51亿元,较上年下降2.54%;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3355.77亿元,较上年增长0.88% 。每股派发现金股息人民币0.206元(含税)。2024年末 ,建行资产总额40.57万亿元 ,增幅5.86% ,负债总额37.23万亿元 。
钛媒体App总结了这份年报中的几个值得关注的信息点。
1、金融大模型应用场景,覆盖集团约一半员工;内部考核大模型平均分比员工高了20分
在335页的年报中,一向以金融科技实力著称的建设银行,花了较大篇幅介绍了大模型相关业务进展。
年报中提到,2024年上线168个金融大模型应用场景,累计上线193个,覆盖集团约一半员工。其中授信审批金融大模型财务分析功能可将客户财务分析用时由数小时甚至更长缩短至分钟级别;个人客户经理智能助理中多个功能应用金融大模型,提升客户经理洞察-匹配-触达全流程智能化水平和营销转化成功率。充分发挥金融大模型赋能减负作用,重点打造了AI助手、AI工具箱、代码解译器、向量知识库等基础应用。
在同日召开的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首席信息官金磐石仍然提到了这一话题,他表示,2023年初大模型技术成熟以后,建设银行就站在企业级的视角来积极推动金融大模型建设和应用,利用丰富的人才、算力储备和高质量的金融数据,对开源大模型进行预训练、微调和强化学习,建成服务全集团的千亿级的金融大模型。
金磐石提到,建设银行的金融大模型前期参加了内部的专业技术职务等级考试,全部是62个科目,总的平均分数比员工考试的平均分数高了20分。其中有22个科目,它取得了最高的分数。“说明了我们的金融大模型对我们行的业务领域的知识的理解程度,还是相当不错的。”金磐石说。
在金融科技投入方面,建行也仍然维持高位。

建行历年科技投入情况
财报提到,财报提到,2024年末,本集团金融科技类人员16,365人,占集团人数的4.34%。本集团金融科技投入244.33亿元,占经营收入的3.35%。累计获取金融科技专利授权3,550件,较上年增加1,382件,其中发明专利2,438件。
不过,该行的科技子公司建信金科的发展仍然较为缓慢。建信金科于2018年成立,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第一家成立的金融科技公司。基本上是将母行科技条线人员整体迁移到了子公司。
2018年—2020年,成立后最初三年,建信金科累计亏损达9亿元,直到2021年扭亏,三年盈利4100万元。
2023年当年,建信金科仅实现盈利约200万元,2024年的最新数据则是300万元,对建行总盈利规模贡献几可忽略不计。
2、首个信用卡贷款余额破万亿银行,消费贷款余额增25.21%
与大部分同业收缩信用卡业务不同,建行的信用卡业务仍有所提升。年报显示,信用卡贷款1.07万亿元,较上年增加687.50亿元,增幅6.89% ,成为全国首家信用卡贷款规模破万亿的银行。
不过即使如此,该行信用卡的客户数、发卡量和交易金额与去年相比仍有所减少。
此外,该行同样大力发展个人消费贷业务,“个人消费贷款5278.95亿元,较上年增加1062.72亿元,增幅25.21% 。”
行长致辞中也专门提到,未来一年“保持零售信贷市场优势,加力拓展高价值负债。”

来自:建行年报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