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瞬间,我都觉得自己真的好爱你。

很多瞬间,我都觉得自己真的好爱你。
2024年06月11日 22:53 逛遍月球

01

这个“爱的主题课程”,从4月29号写到现在,两个月了,还没写完,时间隔得有点久,怕你们都忘光了,带大家稍稍回忆一下,之前学了点啥。

爱的第一课:付费1w学会爱!颠覆认知!人类天生不会爱!你可能活了一辈子,都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1

这篇主要是打破认知,写了一些关于爱的误解,很多我们以为正确的东西,都是错的。

纠正误解,给了爱一个正确且清晰的定义。

知道爱是什么,才能知道怎么爱。

爱的第二课:“恋爱脑”不是病!没有爱会死吗?科学告诉你,没有爱真的会死。

这篇详细地解析了

“为什么爱对人类如此么重要?”、

“人类为什么这么强烈地渴求爱?”、

“为什么我们对爱的需求,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反而是越来越强烈?”、

“得不到爱会死吗?”

爱的第三课:什么是爱?这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

这篇写了现代社会中,人类得不到爱的时候,是如何消除孤独感的?

人类为了生存下去,非得在两性关系中得到爱,才能消除孤独感吗?

爱的第四课:宇宙终极难题:爱真的会消失吗?自由意志杀不死你对他爱的感觉

这篇写了爱的定义,爱是一种积极的、持续进行的行动。

爱就是创造爱的能力。不行动,就不会产生爱。

爱的第五课:你当然不会改 你只会说下次不会了

这篇详细地写了爱的四个要素:关心,责任,尊重,了解。

如果不知道自己现在的感情到底是不是爱,就先看看自己和对方是不是都做到了这四要素?

爱是动词,需要主动创造。

许愿、祈祷,等着被爱,是产生不了爱的。

记不住的、还没看过的,可以点击以上这些蓝字链接,跳转到那一篇,了解详情。

建议按顺序,从第一篇开始看,一点一点阅读,比较清晰。

上篇提到爱的四要素:关心、责任、尊重、了解。

关于了解,我们再升华一下——了解。它不但是爱的四要素的基础,而且也跟爱本身一样,是人类深层的一个生存需求。

因为人类特有的一个欲望,就是“了解人的秘密”。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自然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一种秘密,作为人,就本能地想去探索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人无论对自身,或是他的同胞,都是一个深不可测的谜。

我们认识自身,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也不能完全地了解自己、了解我们的同胞。

我们对某个人的存在,了解越深,那个目标好像就离我们越远。

但我们又很渴望了解他们最核心的东西。并不是简单的知道,你喜欢吃什么、喜欢穿什么、你的爱好是什么等等。

等所有的一切都了解后,就探索了最想知晓的内心世界。

德尔菲神庙有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从古至今,人类最大的渴望,其实就是了解人的秘密。

在孩子身上,我们可以观察到这种对了解的,巨大的、根源性的渴望。——他们甚至会把某物拆开来了解它,

比如拆解玩具,再重新拼凑;

比如肢解蝴蝶,撕掉它的翅膀(虽然听起来有点残忍);

但这是因为,他有一种强烈的渴望,去了解蝴蝶飞翔的秘密、生命的奥秘,

孩子会在慢慢长大过程中,了解这种行为是残忍的。

如果一直保持这种残忍的行为,就会变成虐待狂——要求对方完全依附于自己,把他人变成一种个人私有物、个人财产。

这种“了解企图”达到登峰造极的时候,就是极端的虐待狂——渴求能够使一个人遭受痛苦、折磨,从而迫使他人泄露人的秘密。

他们之所以如此残暴、冷酷无情,基本动机之一,就是对观察人的秘密,有着巨大的渴望。

虐待狂从虐待中获得的快感,就是在追求这种“把眼前的人当成物,随心所欲挖掘秘密的快感”。

02

所以,健康了解的唯一途径,就是爱

爱是对主动洞察他人,在洞察中,与对方相结合,以此平息“了解人的秘密的渴望”。

只有真正的深入了解,才能做到爱的四要素,了解本身这件事,就给了我们极大的快乐。

我了解你,就了解了我自己。

爱你等于爱自己,不止是句歌词,更是一句真理。

唯有通过爱与结合,而不是任何人脑中存在的知识,我们才能够真正了解富有生命力的东西。

爱是创造,是实践。

比如,

你想了解弹钢琴,你得去弹,

你想了解打网球,你得去打,

如果只是观看屏幕里的视频,

你是无法真正地了解。(因为观看跟行动,不是同一个大脑,负责的脑区不一样)

我们不能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来了解自己。(难怪我总觉得我并不了解自己!)

就好像,我们不能只通过观察弹钢琴,去了解它的奥秘,不能只通过观察,就学会弹钢琴。

对人类来说,我们只有通过爱,通过跟我们爱的对象,融为一体,关心他,尊重他,了解他,才能够在这个爱对方的实践中,真正地了解自己。

从这个角度来说,爱其实是我们为人的实践,是我们了解人的秘密的唯一途径

正如,神秘主义是神学的逻辑产物,心理学的最终归宿是爱。——当你去研究和理解人类各种心理活动,行为模式的时候,最终根源都回归于爱。

爱是解决人所有心理渴求的唯一途径

两性本身就有生物学上的区别,只有在两性的结合中,我们才会在自己的人格中,发现人类的奥秘,在男女的爱情中,两个人都获得了新生。——因为我们对人这个生命体,产生了新的理解。

爱人是一面镜子,只有在亲密关系中,你才可能照见自己,你才可能真正认识自己。

而以你自身为代表的全人类,对人作为生命体的奥秘的了解,也是我们对爱的一种渴求。

小总结:爱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行为,有四个标准要素:关心、责任、尊重、了解。

以前经常听到一句话,说,这个世上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努力,得到回报,唯有爱情,全靠天意。

学习“爱的课程”中,被问到最多的一个问题:

如果这个人现在不爱你,他以后有可能爱上你吗?换句话说,爱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吗?

很多人的回答,都是不可能。

包括我以前也经常摆烂,也是认为爱不可培养,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通过学习爱的课程,我们现在明白了,爱是可以通过努力实现的。

爱是一种主动付出的行为,是一种给予,所以,当你决定去给予的时候,你就开启了爱。

他会不会爱上你,实际取决于,他有没有意愿,去进行爱的给予,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只要他做出了,“我要开始进行爱的给予的决定”,哪怕是没有爱的能力的人,也可以通过,做出爱的给予的行动,先付出行动,然后,爱就会产生。

即使是没有动力去爱的人,也是可以主动选择去爱。

你现在没有感受到,迫使你去“付出爱”的外因驱动,并不代表,你就没办法产生爱的感觉。

不能认为缺乏激情,或当下没有爱的感觉,就一定不会再产生爱了。

总结:爱发不发生,不是一种感觉,不是一种激情,而是一种决定。

不决定去爱,就不会发生爱。

03

回到之前提过的综艺——《再见爱人》里的一对夫妻宋宁峰和张婉婷的案例,张婉婷因感受不到宋宁峰的爱,而要闹离婚。

婚姻是一个慎重的决定,是一个承诺,承诺要做出爱的给予,爱的行动。

当他们决定结婚之后,宋宁峰在承担起家庭的责任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爱的责任,要主动去付出爱的行为。

哪怕他心中并未感受到澎湃的激情,也有责任要主动去给予,去付出爱的行动。

不能说离就离,两个人就是要为爱付出努力。

爱虽然可以通过努力去创造,但你创造出来的只是你的爱,是你期望——当你去付出爱的行为时,对方能够被你激活,同时也产生爱,做出爱的决定,与你一起双向奔赴。

但你不能通过努力让对方爱上你,你的努力,只会影响对方会不会做出爱你的决定。

我们在感情中不但要承担起爱的责任,同时,也一定请接受,对方是不受你控制的。

我们在一段感情中的努力,不仅仅包括,我要去付出爱的努力,也包括等待对方,给对方一定的包容,去做出爱的决定。

被问到最多的第二个问题:如果,现在这个人不爱你,那还有没有必要,继续这段感情?

这其实要看对方至今,都没有做出“爱的决定”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很多人对爱的定义,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解,

可能他觉得爱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可能他觉得,我现在就是感受不到爱,我也想爱你,但我就是做不到,我也没办法。。。

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不改正对爱的定义的重新理解,他确实就产生不了爱,不可能做出爱的决定。

所以,普及爱的定义,爱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一个人是不可能做出他不了解、不知道的事,了解真相,就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

很多人是因为对爱的理解产生了偏差,导致他迟迟不明白:爱是一件可以自己决定、自己控制的事。

当然,也有很多人是缺乏爱的能力。要产生爱,学会爱,就非常艰难。

在缺乏爱的能力时,要重新建立起爱,不止是要有爱的意愿,还可能遭遇各种阻碍。这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修正爱的认知后,再看他是否有意愿,去做出爱的决定,愿意做出什么样的行动,去付出爱。

只要他有意愿去做出爱的决定,愿意去付出爱的行动,你就可以陪着他,一起去把爱的能力找回来。

那么,问题来了,“爱的能力”是怎么得来的呢?(请在评论区里回答!)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