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之年正是当打之年——广西民族出版社举办长篇小说《花甲之年》作品研讨会

花甲之年正是当打之年——广西民族出版社举办长篇小说《花甲之年》作品研讨会
2024年05月21日 12:17 广西民族报

分享会现场

5月18日,著名壮族作家黄佩华的最新长篇小说《花甲之年》作品研讨会在广西南宁市南阳镇古岳坡那书苑举行,活动由广西民族出版社主办。该书作者黄佩华与中央民族大学原副校长黄凤显、广西文联副主席石才夫、广西文联原副主席牙韩彰等领导嘉宾,以及陈爱中、丘文桥、石朝雄、韦秀观、梁汉昌、伍迁、陈宁等在邕作家、评论家、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作品展开深入研讨。

黄佩华进行分享发言

《花甲之年》在那书苑书架上展示

《花甲之年》是一部反映老年人夕阳生活的长篇小说,讲述了某高校干部马达华提前退休后的一系列境遇。爱好广泛的“万金油”型干部主人公,人老心不老的岳父,闲居乡间的两任马帮帮主,刻薄的妻子和“啃老族”儿子,重病缠身的兄长和奇葩文友,繁杂交织的家族及社会关系……多重的困扰与沉重的生存压力,使得马达华难以洒脱地生活。原本以为退休后能够安享晚年的他,最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重新受聘走向再就业的生活。马达华在退休后遇到的困扰与困境、乡愁与忧思,观照、透视着时代的灵魂,是复杂人性的老年化表达。作者让人物回归现实、回到乡野,在场景置换的过程中,完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人生颠倒,并最终完成了个人目标的重新锚定。

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真实抵达人心

“目前国内文学史上缺乏聚焦老年退休生活的长篇小说,《花甲之年》弥补了这一题材的创作空白。”黄凤显表示,“我在主人公马达华身上找到许多共鸣。”他认为《花甲之年》的题材重要、叙述真实,是目前国内少有的、正面写退休生活的长篇小说,人物典型、故事非常接地气,让读者倍感亲切。这是一部成功的小说,为广西文学、壮族文学作出了一大贡献。

广西民族出版社社长石朝雄谈到,《花甲之年》兼具时代价值、人性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在老龄化问题逐渐加深的时代大背景下,以主人公马达华的家族为切入点,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与现实相互映射的小说人物,写作情绪稳定,冷静客观地看待老龄化问题。

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丘文桥认为,这部小说叙述的结构、内在情节故事的逻辑性,符合阅读的舒适性;小说的语言朴实,却又有行云流水般的畅快;小说通过马达华这个人物写出了人性和普世哲学意识,让读者可以在小说中找见理性、精神开化的自己。

广西民族艺术研究院研究馆员梁汉昌从民族和历史学角度对《花甲之年》做了分析。他认为,《花甲之年》是桂西北壮民族的一个风俗画卷,在文学语言上面具有准确性和史料价值。同时,小说突出了对城乡二重性的人物的刻画,在传统乡土与现代文明的切换中,以平实之处见大社会。

创作技法娴熟  热爱书写家乡

在创作上,作家牙韩彰表示,《花甲之年》的写作手法毫无虚浮讨巧之处,故事的生成、走向、结局和层次结构的自然圆融,语言文字的成熟老道,平实安静却又起伏曲折的叙述技法,达到了一种举重若轻、化繁为简的水准和高度。

广西民族报社社长韦秀观则认为,小说主人公马达华肉体和精神原乡的回归,加上作者深怀家国情怀、热爱家乡热爱民族,其娴熟的说故事本领和高超的叙述功力,构成了作品的艺术玄境和哲学之光,使得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学史意义。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陈爱中从百年新文学的角度谈到,《花甲之年》的写作选材敏锐,小说题材具有预见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富足,当前老年人的问题日益显现,文学也应该去关注、去创作这方面的内容。

媒体代表陈宁、伍迁则认为,作者长达几十年的文学创作扎根于家乡,关注桂西北风土人情,使其作品充满民族特色,也展现其深厚的家国情怀。在老龄化的当今社会,《花甲之年》的题材独特,内涵深刻,引起读者深深共鸣。

花甲之年笔耕不辍  广西文学创作榜样

广西文联副主席石才夫表示,创作文学、创作艺术的生命没有止境,艺术探索的道路也没有止境,《花甲之年》在广西当代文学史中、在作者个人的创作历程中都具有独特地位。作为一个花甲之年的作者,写花甲之年的故事,这是文学创作者们的榜样。广西文学桂军已经迎来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局面,希望广西的作家们多创作,多出好作品,共同推动广西文学事业繁荣发展。

《花甲之年》作者黄佩华就小说创作和当下广西文学发展进行了分享。他表示今年是民族文学大年,广西要不断营造出持续创作、扩大推介的氛围。自己的创作很多以真实经历为蓝本,选择了生老病死这些人生必经的内容题材,这样的创作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

据悉,多年来,黄佩华笔耕不辍,出版了《生生长流》《公务员》《杀牛坪》《河之上》《五月病》等长篇小说,《南方女族》《远风俗》《逃匿》《广西当代作家丛书·黄佩华卷》小说集,以及散文集《生在平用》、长篇传记《瓦氏夫人》、民族文化图书《壮族》《彝风异俗》等。有作品翻译成泰语、越南语、俄语和柬埔寨语。曾获第一届广西独秀文学奖,第二、第四、第五届壮族文学奖,第二、第三届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花山奖”,第四、第五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第四、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参加分享会的领导嘉宾合影

近年来,广西民族出版社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一如既往地支持优秀文学创作精品的出版,并通过开展民族文学主题研讨会、举行民族文学征文比赛等各种形式,切实助力广西民族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来源:广西民族报

作者:黄浩云  蒋捷瑜

责编:黄雨欣

审核:黄  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