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之年》:困局及如何破解

《花甲之年》:困局及如何破解
2024年07月02日 18:54 广西民族报
黄佩华长篇力作《花甲之年》。资料图片

黄佩华是文坛宿将和文学桂军主将之一,曾两次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两次获得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在出版过五部长篇小说和多部中短篇小说集及散文集后,曾说过不再写长篇小说了。然而,近年他却“食言”了。2023年改写出版长篇传记文学《瓦氏夫人》的同时,又在《民族文学》发表长篇小说《花甲之年》,接着,广西民族出版社又出版其单行本。

《花甲之年》是文学桂军贡献给文坛的又一部重要作品,也是黄佩华多年来保持旺盛创作能力的重要佐证。《花甲之年》讲述的是某高校干部马达华提前退休后的一系列境遇。有论者认为,《花甲之年》是国内第一部以退休领导干部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爱好广泛的“万金油”型干部主人公马达华退休前是西塘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小时为能加入共青团而把年龄改大两岁。这是已经存入了他个人干部档案的最早年龄。于是,他实际没到退休年龄却不得不退休。提前退休的马达华立即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缠,多重的困扰与沉重的生存压力,使得马达华难以洒脱地生活。原本以为退休后能够安享晚年的他,最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重新接受老同学的聘请走向再就业的生活。在写作风格上,真和实是构成《花甲之年》的两大显著特点。真是真诚的真,真实的真;实是实在的实,实诚的实。故事生成走向结局的流畅性、层次结构的自然圆融、语言文字的成熟老道令人惊叹,平实安静却又起伏曲折的叙述技法达到一种举重若轻的水准,显示了一位老作家扎实沉稳的文学功力。

我曾经根据自己的有限阅读经验,暗暗对小说作过简单的分类,分来分去,只能分成两类,一类是编造人物故事的,另一类是叙述人物故事的。编造出来的小说一个最显著特点是奇特、巧妙,创新性强,有出其不意的特效,充满了奇思妙想。叙述出来的小说最大的特点是真实、纯朴,地气重,烟火味浓,充满了日常生活情绪。这两类小说,都是以作者具有熟练驾驭小说写作技巧的高超能力作为基础的。因此,对读者而言,这两类小说没有谁优谁劣之分,只有适合不适合你的审美意向和阅读趣味的问题。当然,编造出来的那些奇思妙想也不是完全没有生活情绪,它们也都有生活原型,但面对这些生活原型人们不禁要多问一下,为什么这么多的奇巧怎么都集中到你的作品里了呢?而叙述出来的小说,也不是没有奇思妙想,它只是让人觉得这些奇思妙想都是原汁原味的日常生活的本来如此。因此,这其中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如果这个说法能够成立,那么,黄佩华的《花甲之年》就是属于真实叙述日常生活故事的小说。那些让人难忘的情节细节,都是生活原版的艺术性复制,没有巧妙编造、故布疑阵的刻意雕琢。马达华从临近退休到退休后的所见、所遇、所为,都是一个普通老干部在现实当中碰上的真实情境和困惑。他面对单位、家庭、亲人、朋友、同学、恩人、故乡等诸多的人和事,说是纠葛也好,矛盾也好,困惑也好,甚至是无可奈何也好,这都是一个生活在现实社会当中的正常人所遇上的再正常不过的事。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感到那些纠缠着马达华的人和事,是突然从天外飞来横加给马达华的,而是现实当中自然而然出现的日常人事而已。但,就是这些再日常不过的人和事却让马达华一退休即陷入一场人情困局:老婆刻薄冷漠以至于经常冷嘲热讽,儿子“啃老”,岳父不断有事需要他帮忙,老校长约他玩书法而又无钱举办书法展,兄长病重需要他帮忙安排治疗,回老家带头迁祖坟又要出面协调村里的迁坟任务,等等,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事,而且每一件事,都是马达华不能找任何理由来推脱的。为摆脱这些烦人的琐事,马达华不得不跑到大化九哥家的书画室躲起来。于是,我们就看到,“饭桌上,马达华告诉九哥,自己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本来可以像他一样轻松一些的,不过反而更加忙碌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他觉得主要是还不晓得如何管理自己,让事情牵着鼻子走,所以活得相当狼狈,也相当累。因此,他昨晚才临时决定来他这里躲几天,顺便搞点创作”。这既是马达华的困局,其实也是所有老干部退休后要面对的困局。于是,小说的日常生活叙述就具有了普遍性的启迪意义。

来源:当代广西网

作者:牙韩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