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维度观测中国与世界产业生态的关系

三个维度观测中国与世界产业生态的关系
2019年09月29日 11:50 安邦咨询

7月初,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发布了名为《中国与世界——理解变化中的经济联系》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正悄然发生改变。在宏观经济层面,报告认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有所降低,而世界对中国经济的综合依赖度正逐步上升。对此,安邦咨询(ANBOUND)的产业研究人员认为,麦肯锡的这一宏观经济判断映射到产业层面上也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期全球范围内贸易强度的下降,跟中国对世界经济依赖的下降以及中国经济逐步转回国内消费市场有关。

具体从产业分析的视角,麦肯锡有如下三点观察:

第一、在国家层面,那些地理位置邻近中国、资源贸易占比较高,并且参与跨境资本流动的国家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最高。以国家间的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动为研究对象,报告发现在73个样本中,有69个国家的国内产值相对于中国进口的依存度在上升;72个国家的国内消费相对于中国出口的依存度在上升;有58个国家的国内投资相对于中国资本的依存度上升。

其中,亚洲经济体与中国的联系因区域供应链而愈加紧密。尤其是那些对华出口比重较大的国家。它们往往通过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对华贸易在国内产值中占比很高。例如新加坡的对华贸易额几乎占到了国内产值的30%。而韩国跟中国的联系则更为紧密,据韩国海关统计,2013-2018年,中韩双边贸易额整体有小幅增长趋势。2018年,韩国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2686.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1.9%,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其中,韩国对中国一直保持贸易顺差态势,2018年,韩国对中国的贸易顺差为556.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了25.8%。此外,中国是韩国进口第一大国,2018年韩国自中国进口额为1064.8亿美元,占韩国进口总额的19.9%;而中国又是韩国出口第一大国,2018年韩国对中国出口额为1621.6亿美元,占韩国出口总额的26.8%。由此来看,韩国经济的基石跟中国密不可分。

与此同时,全球价值链呈现出区域化属性加强、全球化属性减弱的态势。在2013-2017年,区域间贸易在全球商品贸易总额中的占比增加了2.7个百分点,而亚洲区域的这一特点尤为显著,例如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这三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都是中国。此外,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更依赖于中国的需求,如南非对华出口目前已占到其国内总产值的15%,澳大利亚对华出口已占到其总产值的16%,其中对华出口的铁矿石占比就达到了总额的48%。而一些新兴经济体和体量较小的成熟经济体也高度依赖中国的投资。

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型发达经济体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较低。从国内经济体量的角度考虑,发达经济体(尤其是西欧和北美各国)在贸易和投资方面对中国的依存度相对较低。对华出口额通常在其总产出中占比不足5%,对华进口额在其国内消费中的占比也不足5%。另外,来自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占其国内投资的比例更低于1%。

第二、在行业层面,不同行业对中国的依存度各不相同。但由于中国的经济体量极为庞大,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一定程度上依存于中国。

这里将20个基础产业和制造业分为5个类别来看,中国在电子、电气、机械和设备领域已经全面融入全球价值链。在这些深度整合的贸易领域当中,中国的角色既是供应方,也是市场。总体上,这些领域的贸易属性通常很强。中国在这些领域的高占比反映出中国已经高度融入全球贸易——中国占全球出口总额的17%-28%,占全球进口总额的9%-16%。中国在这些领域的产出占比也很可观,全球份额高达38%-42%。

对于贸易属性极高的轻工制造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具体纺织服装、家具、其他非金属矿产、橡胶塑料、基础金属)而言,全球各国高度依赖中国的产出。某些行业把中国称为“世界工厂”,生动地表明了全球各国对中国生产的依存度。中国在全球轻工制造领域(例如纺织和服装)的份额甚至高达52%。在很多情况下,全球各国也高度依赖于中国的出口:中国占据了全球纺织和服装出口的40%,家具出口的26%。

随着中国的工业化不断取得进展,全球上游产业对中国的依存度均有所提高(采掘业、化工、纸制品)。那些为进一步加工提供原材料的行业都要依赖中国进口。2003-2007年间,中国贡献了全球采掘业进口额的7%,在2013-2017年这一比例升高到21%。

在另一些全球贸易属性较强的行业中,中国并不是主要参与者。在一些着重于服务快速增长的本地需求、且有本地成分要求的行业(其他运输设备、制药、机动车及拖车、焦炭成品油),因此尽管这些行业的贸易强度很高,但并不太依赖中国。以制药行业为例,中国的贸易额仅占全球药品出口的4%、全球进口的3%。同样,虽然汽车领域的贸易强度较高,但中国的贸易额仅占全球出口的3%、全球进口的7%。不过,这些行业在中国都有相当庞大的需求,因此对于想要涉足这些行业的企业来说,中国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市场。

没有加入全球贸易的行业对中国的依存度往往较低。这一类被称为“本地自产自销”的行业有5个:食品饮料烟草、金属制品、木材及木制品、印刷和媒体、以及农业林业渔业。不过,尽管贸易强度相对较低,但中国仍在其中一些行业占据了很大份额。举例而言,中国的金属制造行业占据了全球出口的23%,农产品行业则占据了全球进口的18%。

第三、技术价值链层面,由于持续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早已深度融入其中,并占据了相当大的全球进出口份额。以集成电路和光学设备领域为例,中国的进口额高达国内产值的5倍。此外,中国已成为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全球大国,并在很多技术领域跃居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国。根据2017年的统计,中国的手机销量占到全球销量的40%,电动车销量占到64%,半导体消费占到46%。中国市场已经为很多高科技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增长机遇。

不过,中国目前仍然需要国外的技术流动,所以为了促进本土创新并提高生产率,中国需要保持甚至加强获取技术的力度。一些国家出台了新的法规,对获取外国技术的中国投资展开更密切的审查。人们都在密切关注中国的技术链是否会脱离全球价值链,以及中国政府针对技术领域本土化所提出的目标。根据中国政府此前设定的目标,在政府重点发展的23个子领域中的11个领域,国家提出,中国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的期望值为40%~90%。这表明中国在各个行业都在发展本土价值链。

麦肯锡认为,中国内需的增长以及国内价值链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期全球范围内贸易强度的下降,中国正在消费更多其生产的产品,只是不同行业的程度不同。在光伏面板、高铁、数字支付系统和电动汽车这些行业,中国企业在本土市场占据的份额超过90%。而在半导体和飞机制造等行业中,中国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占据的份额都很小,而且高度依赖外国技术。

在衡量中国与世界技术链上的融合程度,麦肯锡从11个领域择取了81项技术进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其中有超过90%的技术均采用全球标准。而在其他与世界标准相左的技术领域,也可以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加以解释,例如聚氯乙烯(PVC)制造业,中国采用的煤基工艺在成本上低于国际上更普遍的乙烯基工艺,这是因为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储量。

需引起关注的是,麦肯锡称,中国在向技术链上游挺进的过程中,具备资金及市场上的极大优势,但在拥有获取技术和知识的渠道上仍然欠缺,此外在鼓励竞争和创新的制度安排上也有很大潜力。实际上,中国电动车的繁荣就是依赖于资金及消费市场的支持,而在机器人和半导体上,一向通过整合全球价值链的优势的中国对全球技术链的依赖程度很大。

综上,安邦咨询的研究人员认为,中国与世界在产业层面上的关系已勾勒得相对清晰,在产业链及价值链上,尽管民粹和贸易保护主义在某些经济体中已显现其影响力,但世界经济对中国的依赖度仍然很强,并且有逐步提升的趋势。不过在技术链上,中国强大的整合能力并没有显著转换成技术及知识的获取能力上,在这方面中国经济对世界的依存度还很明显。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