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建设,关键是两个逻辑紧密相连的重点

中国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建设,关键是两个逻辑紧密相连的重点
2021年06月02日 10:18 安邦咨询

——————————————

导语

5月11日,中国财政部、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税务总局在京召开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听取部分城市人民政府负责官员及部分专家学者对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此前,财政部部长刘昆发表文章《建立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财税体制》称,将健全直接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进一步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于4月7日下午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谈到“‘十四五’时期的税收政策与税改问题”时,同样提到健全地方税、直接税体系是完善我国现代税收制度的重要内容,要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半年之内,财政部三次发文提及房地产税。

多个部委此次召开座谈会可能是一个信号,显示房地产税改革的相关工作在向前推进,以及今后的税制改革将会向地方倾斜,进一步充实地方财源。不过,国内出台房地产税一事极为复杂,并非开几次协调会就能解决,如果能在“十四五”期间有实质进展,就很不错了。此外,虽然当前政府财政压力增大,但指望房地产税在短期内能缓解地方财政压力,这种想法很不现实。

——————————————

中国的财政现状和出路

中国经济的现状是局面相对大好,但发展前景面临的挑战巨大。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财政没钱是肯定的,而且随着经济的集中度越高,财政就越没钱,事比钱多,这完全是可以简单理解的。中国经济总量的盘子越大,要办的“大事”就越多;大事越多,就越是没钱。

不过,中国并不是真的没钱。有数据说截至2020年6月,居民部门的储蓄存款余额就有90万亿元人民币。中国人有钱,但钱要用起来,实际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消费,一条路是资本。所以今后的中国,要解决地方政府的财源问题,支持大政方针的落地,稳定中国经济的基本盘和增长势头,实际要靠的是资本市场。这是基本思路,也是未来大政方针的基础。

我们必须看到,中国不缺资源,缺的是资源的有效组织和有效运用。现在的中国,时间和机会都已显匮乏,这就更需要准确把握大的关系:

第一,稳定各地财源要靠资本市场。类似茅台转让股权、江苏国资收购苏宁的事情,虽然简单粗暴,但确实代表和反映了一定的方向。精细化的方向是可以设计的,专业的模式是可以建立的,管理也可以有序化。鼓励地方政府建立长远的资产价值视野,通过资产价值稳定财源,不要搞急功近利的事情,这不就是中央政府一再提倡的大目标吗?但这个目标实现,只有在资本市场健康完善并且在长周期中持续上涨的基础上,才能较为顺利地实现。

第二,转移支付也要靠资本市场。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的一大负担,也是地方政府的一大压力源,沿海与内地都一样,只是原因不同。如果资本市场搞好了,通过资本的正常投资、收购和流动,不但可以扩张发达地区政府的财源,而且随着投资等于间接实现了转移支付,代行了转移支付的部分功能,支持了内地政府的建设和发展。所以,政府财政与资本市场的关系,不仅仅是政府财源收入高一点的问题,这还关系到利用资本的力量,实现全局发展的大目标。

第三,实业包括外资在内,做好了当然可以支持财政收入。

不过问题在于,实业往往都是竞争性的产业,即便做上去了,因为市场竞争导致有高低,最后也可能变成地方财政烫手的产业。再看看需求端,更不能一厢情愿了。现在是资本过剩、产能过剩的时代,哪里来的通胀?动不动都转化为库存和债务。我不是什么经济学大师,但这两个问题我确实都已经讲了好多年了,书都出了好多年了,可真理解的人还是不多,一到具体的政策问题,就乱了,失去了方向感。所以竞争激烈,需求多变,还要花钱培育实业的成长,因此靠实业、靠产业根本不可能在短期之内支撑各地财政的兴旺发达。

第四,最简单的方法,加税可以吗?全球处于加税周期,我讲了至少两年时间,特朗普政府的减税政策是逆天而行,肯定无法坚持。而中国目前要想加税,可谓困难重重,有可能会导致经济体系化的崩溃。所以通过加税增加财政收入,想得容易,做起来难。即便是在个人税收方面如房地产税,在消费已然很吃力的情况下,如何落实,明显也是个强努着的问题。所以,加税之路,很难走得通。

而没了房地产的政府财政还能剩下点什么?只要看看各地财政的土地出让金比例和依赖度,问题的答案就再清楚不过了。

中国现在艰难的财政挑战,能够寻求的政策道路,只有是资本与财政的联动,同时回避财政与央行的联动,如果让地方政府负债运作,债务越堆越高,将把金融体系全拖下水,再度让央行成为财政钱袋子,重蹈过去的覆辙。要实现资本与财政联动的目的,就要用好、用活、管好、管活中国的资本市场,绝对不能让中国资本市场塌架子。

——————————————

中国未来经济建设的重点

对大政方针的理解,各个部门、各位领导可以有不同意见,因而也有下手轻重、方向各异的政策做法,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大政方针中“最大”的“大政方针”,就是不能让中国的大船沉了。各路神仙,各样理解,各种操作,叮叮当当、敲敲打打的可以做,但做来做去,要有个底线,不能把中国这艘大船真的搞出来一个大洞,弄的整条船都沉了,那就什么完了,一沉俱沉。

所以,中国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建设问题,关键点就是两个逻辑紧密相连的重点,一个是资本市场,一个是房地产市场。在这两大市场中,资本市场是建好、管好,保持健康有序的大规模上涨问题;房地产市场则是转型的问题,解决好做什么、不做什么的问题,要从房地产转向房地产业,要通过城市更新,搞好城市的品质建设、环境建设,要让资本市场有底气,往提升土地资产价值的这个方向走,而不能一刀切,把房地产彻底放平了,干不了,不能干了。(了解详情欢迎点击《楼市一天三大重磅消息,中国房地产业正在发生变化》进行查看)

事实上,现在的中国离开了土地资产和城市资产的价值,资本市场也是撑不住的,各地财政也不会从资本市场的上涨中真正得益多少。所以,从大的发展逻辑上看,现阶段中国的这两大市场的建设是紧密相关的,地方政府的财政,都要处理好与之嫁接和联动的工作。

此外,地方政府的财政以及国企与资本形成嫁接发展,产生联动关系,还有助于财政的透明度,有助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转型,几个目标因此可以同步实现,实际意义远比想象的更为重大。由此可见,搞好中国的资本市场不但是一个市场的繁荣,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繁荣,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解决好市场监管和建设“两手抓”的问题,不能只监管,不建设。资本市场正在日益成为中国经济的龙头,要看到这一点,并且要设法在政策上踩油门,保驾护航,让资本市场能够真正扬帆远航。

——————————————

中国经济发展前景面临不小的挑战,财政压力在今后将不断恶化。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搞好两个逻辑上紧密相连的重点市场,一是资本市场,二是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要建好、管好,保持健康有序的持续上涨;房地产市场则要向提升城市品质转型,搞好城市的品质建设、环境建设。资本市场能否扬帆远航,事关国家经济繁荣。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