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寒冷天气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增加了感染呼吸道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那么,老年人如何平安、健康过冬呢?记者采访了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龙莹。
“由于老年人血管弹性减弱,血管在寒冷的冬季受到刺激会收缩,造成管腔狭窄,导致血压上升,增加破裂出血的风险,甚至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突发猝死。”龙莹表示,对于老年人来说,在冬季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合理运用取暖设备,建议将室温维持在18℃至22℃之间。此外,特别要保护好头部、颈部和脚部等易受寒部位。外出时,穿戴保暖的外套、帽子、围巾和手套抵御寒冷。可选择具有良好防滑性能的鞋子,以防滑倒,尽量减少在寒冷环境中的停留时间,以降低受凉的风险。
龙莹建议,冬季老年人要注意合理膳食,保持营养均衡。人体需要更多热量来维持体温,建议适当增加蛋白质和脂肪摄入,多吃如羊肉、牛肉、红枣和桂圆等温热食物补身体。同时,摄入足够的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另外,避免食用生冷食物,以减少肠胃不适。建议少食多餐,以适应老年人较弱的消化功能。即使在冬季,也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促进新陈代谢。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机体的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龙莹建议,老年人在冬季运动可选择如太极拳、八段锦和瑜伽等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避免受凉。在天气晴朗、气温适宜时,可选择散步来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在早晚温差较大时锻炼,以免受凉感冒。锻炼的强度和时间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适量选择,运动不宜过量,强度不宜过大,身体微微出汗就行,避免过度劳累。
龙莹建议,如果室外温度较低,心脑血管受寒冷刺激会增加意外发生的可能性。寒冷季节户外运动最好在12时和17时进行,气温骤降、天气恶劣时应减少户外活动,选择适合室内锻炼的方式。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可以早睡晚起,早晨起床晚一点,等气温升高一些再起床。起床后,应先喝杯温水,在家里简单活动,吃完早饭再慢慢出门,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同时,要注意防滑,以免因路面湿滑而跌倒,发生骨折。天气不好的话,可以在家做伸展运动、打太极拳、做保健操,同样可以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老年人应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外出时戴上口罩,以减少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风险。”龙莹表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会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释放的飞沫传播,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通过口、眼、鼻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因此,建议老年人减少外出,在家时保持勤洗手、常开窗通风的好习惯。如果家庭成员中出现了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要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
龙莹提醒,对于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合理用药。若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本报记者 吴智萍 通讯员 曹瀚文)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