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们聊了中美之间消费结构的差异,但消费结构的差异还不能完全解释通胀的差异。影响通胀的因素有很多,但归根到底还是在讨论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既然是价格问题,那就一定要看供需关系。经济学规律告诉我们,如果供小于求,那价格必然上涨;如果供过于求,价格必然下跌。这个规律无论是对商品,还是服务,甚至工资,都是成立的。而其他的影响因素,比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供求关系来最终影响价格。
(一)需求
我们先来看一下需求。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消费者整体的需求,包括收入、消费者的预期,甚至还包括利率。
(1)收入
首先,是收入。收入对需求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收入增加一般会提高消费能力。这里面值得一提的是收入结构。往往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比增加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更能有效提高总需求。举例来说,对于月薪分别是5千和1万的人来说,同样提升1千元的收入;月薪5千的人获得感是更大的,对消费需求的提升也是更大的。
(2)消费者预期
说完收入之后我们来看一下消费者预期。预期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手上有钱的时候,他愿意花多少钱去消费;还是说不消费,先存起来。这个预期一方面包括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如果他对未来的收入增长非常乐观,在当下同等的收入水平下,消费需求也就越大,甚至会超前消费。另一方面,消费者预期也包含当下的自我定位。这个定位主要来自于拥有的资产价格。比如说,一个消费者拥有一套价值2千万的房产。那么他无论是在买车,还是在日常消费的时候,一般都会考虑自己2千万身价需要对应什么样的消费水平。那假设这套房子从2千万跌到1500万,也就是跌了25%。这位消费者如果还需要买车或者是其他的日常消费,也通常会考虑到自身财富缩水后对应的消费降级。也就是说,即便收入水平不变,以房产、股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涨跌,也会影响消费者当下的消费行为,进而影响社会的总需求。这种消费者预期,我们称之为财富效应。财富效应对中、高收入阶层来说会更明显。
(3)利率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利率。利率对需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汽车为代表的耐用品消费上。因为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汽车的时候会贷款购买。那么利率的高低自然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当下国内的低利率环境,对汽车消费是较为有利的。
(二)供给
讨论完需求之后,我们再看看供给。相比之下,供给的问题就复杂很多了。政策调控、产业自身的周期、大宗商品价格,甚至包括短期的供应链是否顺畅,都对供给有很大影响。往往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在上一个视频中,我们就简单分析了一下生猪养殖产品的周期是如何影响CPI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再回过头看一下我们上一篇文章。
(三)进出口
除了国内自身的需求和供应外,进出口对通胀也有一定的影响。对进口商品依赖比较大的经济体,在面临进口商品价格大涨时,一般发生输入型通胀。中国有着庞大且全面的工业体系,高度自给的粮食生产体系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供应体系。和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对进口的依赖程度是相对较小的,对进口消费品的依赖就更小了。也就是石油、铁矿石、铜矿石这些国内相对比较稀缺的资源品会对通胀有部分影响。
相反,出口受阻对国内通胀的影响会更大一些。中国被称之为世界工厂,中国大部分的产能是为了满足全世界需求而准备的。一旦出口受阻,而国内的需求提升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么就会形成比较明显的供给过剩。这两年来看,一方面欧美在疫情期间的各种补贴政策陆续退坡,带来对商品需求的整体下滑,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出于地缘政治考虑对中国商品设置贸易壁垒。两方面因素共同加剧了当下国内产能过剩问题。
从长期的视角来看,供给端是灵活的,可以跟随需求来调节。国内有庞大的产能和健全的工业门类,所以社会通胀水平最终会锚定较为刚性的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速和大宗商品价格。而在短期内,受产业周期的阶段性影响会更大一些。
以上是我们关于通胀核心因素的讨论,下一篇文章我们回来聊一聊放水与通胀,感兴趣的欢迎点赞收藏,持续关注。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